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富川华 《全科护理》2013,11(11):966-968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的综合培养对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倦怠及护患关系的效果。[方法]改善急诊科工作环境、对10名护士进行6个月共情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培训,使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参加共情能力培养后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与病人就诊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护士职业倦怠感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共情能力的提升需要综合培养,环境的改善与专业的培训可以增强共情能力,通过培训能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缓解护士职业倦怠,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述情障碍、抑郁、职业倦怠的路径关系,为专科护士培养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选取6省32所医院725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路径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述情障碍与抑郁和职业倦怠呈正相关(P0.05),述情障碍对职业倦怠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路径系数为0.35;述情障碍通过抑郁对职业倦怠产生间接效应,路径系数为0.197;情感识别障碍因子对抑郁和职业倦怠效应值最大。结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供针对性的述情障碍干预措施,降低急诊科护士的抑郁和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3.
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培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 通过共情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对21名参加共情能力培训的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参加共情能力培训后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与患者就诊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通过培训,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增强和技能的...  相似文献   

4.
张国琴  张岩 《全科护理》2016,(10):973-975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降低其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市4所三级医院的14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共情能力总分54.20分±9.80分;身心忧急属低水平,同情关怀、幻想力、观点取替3个维度均属中度水平;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和个人成就感均属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属中度倦怠;共情能力中观点取替、同情关怀与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共情能力有待提高;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可以降低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莫潞燕  纪慧萍  安玉红 《全科护理》2016,(11):1166-1168
[目的]了解长治地区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共情能力。[方法]采用临床护士共情能力测评表对长治地区三级医院17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初始学历、职称的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治地区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相对较差,需采取有效方式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使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9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其影响因素有年龄、职称、学历.[结论]应重视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矫正护士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张小曼  刘莹莹  许铁 《全科护理》2011,(11):1023-1024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使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9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其影响因素有年龄、职称、学历。[结论]应重视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矫正护士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与隐性缺勤的现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对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5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总分为(86.27±10.38)分,隐性缺勤得分为(17.33±5.07)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年限、人事关系、婚姻状况、每月加班数、同情满意、继发性创伤应激是急诊科护士隐性缺勤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隐性缺勤较为严重,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自身特点,采取降低共情疲劳的相关措施,降低护士的隐性缺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中文版进行信度和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性质检验.[方法]按照心理测量学中量表的跨文化适应程序对JSE-HP英文版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试,建立JSE-HP中文版;在山西省内选取8所医院946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试用JSE-HP中文版对抽取的护士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结果]JSE-HP中文版的内部一致性Cronhach's α系数和分半系数分别为0.750和0.771,重测信度为0.659,因子分析选出3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37.344%.[结论]JSE-HP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其良好的心理学测量性质为该量表在我国护士群体中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护士共情的实证性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2018年7~12月对该院急诊科30名护士应用叙事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2 w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情能力量表及职业倦怠感量表对急诊护士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急诊护士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64名急诊科护士及256名其他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与其他科室护士相比,在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上得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为严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为预防和治疗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针对上海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24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关于职业倦怠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急诊护士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中、重度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7.05%。职业倦怠最严重的是21-30岁的女性护士,多数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参加工作1-10年。结论 良好的工作环境,充足的晋升、深造机会以及护理管理者的人文关怀和教育均有助于降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倾向与关怀能力的关系,为培养护士共情能力、提高其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关怀能力量表对120名急诊科护士的共情倾向、关怀能力及其二者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共情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同情关怀、幻想力、观点取替、身心忧急;关怀能力总分为(177.52±18.26)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外常模(P0.01);急诊科护士共情倾向中的观点取替、同情关怀、幻想力与关怀能力之间呈正相关(P0.01),身心忧急与关怀能力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的关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共情倾向影响护士实施关怀照护行为,建议对急诊科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以改善护士对患者的关怀,进而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为预防和降低护士群体的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建议.方法 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人类服务版中文版对新疆地区9家三级综合医院、52家二级综合医院的2 162名护士进行一般情况和职业倦怠程度调查,用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不同年龄、护龄、婚姻状况、学历、民族和不同科室及医院级别间的护士在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杭州常模的诊断临界值为参照,新疆护士的轻、中、高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35.6%、24.4%、4.4%.结论 新疆地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程度严重,护理管理者应重视这一问题.在预防和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时,应针对护士的不同特征(年龄、护龄、学历、婚姻状况和民族等)和工作所在的不同科室、不同级别医院,采取不同的措施.为护士建立有效的倦怠预警和干预机制,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职业认知的共情能力训练在中重度职业倦怠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干预前后对比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于2018年8月—2019年1月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河南省肿瘤医院58名中重度职业倦怠护士为研究对象,将58名护士分为4组,每组12~15名,分别进行6周共6次面对面的以职业认知为主的共情能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评估,比较培训效果。结果训练前后护士的职业倦怠评分从(11.50±1.13)分降低至(7.87±1.87)分,总体幸福感总分从(65.52±10.84)分提高至(77.00±9.49)分,职业认同得分从(30.22±7.90)分提高至(38.03±8.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64、-6.351、7.972;P<0.01)。结论基于职业认知的共情能力训练能够缓解中重度职业倦怠护士的倦怠程度,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提高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刘春燕  张立新 《全科护理》2012,10(22):2082-2083
通过对共情概念的理解,分析共情能力在手术室和谐护患沟通中的重要作用,阐述护士共情能力的培养途径和训练方法,以达到增进和谐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真实体验,为急诊科护士自身及管理者预防、干预共情疲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和目的抽样法,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5例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根据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3类主题和7个亚主题: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特点(生理症状、心理症状、行为特征);自我应对方式(认知重建、寻求支持);共情疲劳的累积效应(共情能力受损、自我成长)。结论 共情疲劳对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有重大影响;急诊科护士自身及管理者应重视共情疲劳现象,及时开展评估和干预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对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成立巴林特小组,每月组织1~2次巴林特小组培训活动,于培训前及完成22次培训后,比较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感。结果巴林特小组培训后骨科护士的"换位思考"维度得分较培训前提高(P0.01),共情能力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未提高(P0.05);72.73%的骨科护士存在轻中度及以上的职业倦怠感,培训前后职业倦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士容易在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感,巴林特小组培训对骨科护士在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培训对提升新入职护士共情能力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我院2018年7月新入职的84名护士作为培训对象。通过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组织学员开展听讲座、看视频、情境模拟、读书沙龙、自由书写、个案分享等系列活动进行叙事能力培养。结果培训前,新入职护士的共情能力普遍较低;培训刚结束时新入职护士的共情总分(118.53±5.15)较培训前(106.14±4.21)和培训结束后3个月(112.26±4.43)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叙事护理培养纳入新入职护士培训切实可行,但护士在培训3个月后共情能力较培训刚结束时降低,需要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及桂林市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0名急诊科护士,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得分低于常模(P0.01);职业倦怠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0.05),护士心理资本越高,其职业倦怠感越低。结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护士心理资本的方法,降低其职业倦怠感,以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