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拟探索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入组初治、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的患者,分期为T3~4/N+,予以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评估近期有效率、毒副作用及生存.结果 共入组26例病例,中位放疗剂量60Gy,中位尼妥珠单抗总剂量为1200mg,有效率为76.9%.中位随访30.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8.7个月.2年、3年生存率为59.4%、38.2%;2年、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为51.4%、33.3%.3度以上食管炎、3度以上血液学毒性和2度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1.5%,26.9%和7.7%.结论 对于不可切除的食管鳞癌患者,同步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安全有效,但仍有待大样本的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厄洛替尼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效果.方法 3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15例,采用3D-CRT同时给予盐酸厄洛替尼同步靶向治疗.放疗第1天开始每日口服厄洛替尼150 mg至整个放疗过程.单独放疗组15例,单独应用3D-CRT.两组患者照射剂量相同(45~58 Gy,1.8~2 Gy/次,5次/周).结果 综合组和单独放疗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3.33%、40.0%,疼痛改善持续时间分别为(126±24)d、(97±17)d.两组疼痛缓解率和疼痛改善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综合组(6.7个月)较单独放疗组(4.4个月)延长(P<0.05).结论 3D-CRT联合盐酸厄洛替尼片可以改善晚期胰腺癌疼痛症状,延长生存期.盐酸厄洛替尼可能有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3.
汪海岩  张德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44-3446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3例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42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41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致平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毒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中位PFS,中位OS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较吉非替尼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两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中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吉非替尼组明显延长.结论:在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总体疗效相似,对于肺鳞癌患者厄洛替尼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吉非替尼组患者.  相似文献   

4.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例均为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WBRT(40Gy/20次,4周)并同期口服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共计30d。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观察肿瘤大小,每3个月一次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直至疾病进展,并统计1年生存情况。结果厄洛替尼联合WBRT对NSCLC脑转移的总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87.5%,临床获益率[CR+PR+疾病稳定(SD))]为100%(2例CR,12例PR,2例SD);临床症状缓解率1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0个月。13例(81.3%)出现1—2级皮疹,6例(37.5%)发生轻度腹泻。结论厄洛替尼联合WBRT治疗NSCLC脑转移具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可耐受,生存期延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同步放化疗的183例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放疗,每次2Gy,每周5次。在放疗的第1周及第5周各予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1个周期。结果:179例患者完成了60~70Gy放疗,2例放疗总量52Gy,1例放疗总量54Gy,1例放疗总量56Gy。全组有效率为76.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0.8个月,中位生存期16.3个月,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2%、33.2%和21.3%。治疗失败原因为远处转移68例,局部复发18例,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19例。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各例均可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失败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治疗吉非替尼耐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生活质量.方法 41例老年NSCLC脑转移患者分为吉非替尼组(21例)和厄洛替尼组(服吉非替尼曾经有效耐药后改服厄洛替尼,20例).服吉非替尼250 mg/d或服厄洛替尼150 mg/d;直到疾病进展、死亡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吉非替尼组有效率14.3%(3/21)稍高于厄洛替尼组10.0% (2/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疾病控制率38.1%(8/21)稍高于厄洛替尼组30.0%(6/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稳定者57.1%(12/21)、厄洛替尼组25.0%(5/20),吉非替尼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厄洛替尼组(P<0.05);吉非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厄洛替尼组(P<0.05).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均可作为治疗老年NSCLC脑转移的治疗选择,服用吉非替尼曾经有效的患者改服厄洛替尼30%病情可得到控制,但吉非替尼耐药后再服用厄洛替尼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8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 mg/次,1次/d。结果38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获CR 1例(2.6%),PR 11例(28.9%),SD 19例(50.0%),PD 7例(18.5%)。有效率(CR+PR)为31.6%,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1.6%。腺癌的有效率优于鳞癌(P<0.05),ECOG体力状况评分0~1分较2~3分的有效率高(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304 d(95%CI:109~498 d);中位生存时间333 d(95%CI:212~453 d)。女性、腺癌、ECOG评分0~1分的TTP分别优于男性、鳞癌、ECOG评分2~3分者。腺癌、ECOG评分0~1分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优于鳞癌、ECOG评分2~3分者。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体力状况评分是服用厄洛替尼后TTP(HR:0.037,95%CI:0.010~0.147)和中位生存时间(HR:0.014,95%CI:0.002~0.125)独立的预测因素。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疗效,安全性高,在国人中女性、腺癌、体力状况好的患者将有可能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盐酸厄洛替尼(Tavcev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连续观察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盐酸厄洛替尼治疗.结果 12例患者部分缓解率16.67%,疾病控制率(CR+PR+SD)58.33%,Ⅰ~Ⅱ度皮疹发生率为66.67%,Ⅲ~Ⅳ度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8.33%,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6.67%.结论 盐酸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毒副反应轻微,通过及时的护理干预及处理,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口服吉非替尼 250 mg,1次/d或厄洛替尼 150 mg,1次/d,直至病情进展,比较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29.2%和25%(P=0.757),疾病控制率为83.3%和75%(P=0.162),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6个月和6.2个月(P=0.99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等发生也相似.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螺旋断层放疗同步化疗对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疗效。方法:入选86例首诊发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均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每周5次。食管肿瘤原发灶治疗剂量50.0~56.0G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剂量55.0~61.6Gy,胸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剂量50.0~56.0Gy,腹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剂量50.0~54.0Gy;全食管局部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剂量45.0~50.4Gy。患者同步行紫杉醇+卡铂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期(496±233)d。86例患者中,19例存活、56例死于食管癌原发病和淋巴结转移、6例死于治疗相关性疾病、5例死于非肿瘤性疾病。放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Ⅰ度和Ⅱ度,其中中性粒细胞下降46例(52.3%)、急性放射性食管炎40例(46.5%)、急性放射性肺炎8例(7.4%);另有5例(5.8%)患者发生Ⅳ度食管放射性损伤。Cox模型显示,T分期和淋巴转移数目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螺旋断层放疗同步化疗能延长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患者能耐受放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萨)及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9例的不良反应报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6月49例化疗失败或不宜化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给予口服吉非替尼250mg/d或厄洛替尼150mg/d,至病情进展或山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停药。主要观察目标为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次要目标为总生存时间、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吉非替尼组PR13例,SD5例,临床获益率72.0%。厄洛替尼组PR16例,SD4例,临床获益率83.3%。与药物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有:1.皮肤干燥,皮疹和瘙痒:吉非替尼组5例(60.0%),厄洛替尼组20例(83.3%);2.厌食,恶心,腹泻:吉非替尼组5例(20.0%),厄洛替尼组5例(20.8%);3.粘膜炎,毛发异常;4.肝功能损害:吉非替尼组出现1例(4.0%),厄洛替尼组2例(8.3%);5.间质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1例。结论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获益率高,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安全性好,严重的不良反应少,但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靶向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脑放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厄洛替尼靶向疗法,治疗期间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存时间、1年内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1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全脑放疗联合厄洛替尼靶向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及1年内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对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厄洛替尼150mg/d或吉非替尼250mg/d口服,观察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护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在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疾病稳定(SD)11例,总有效率为78.3%。其中,发生皮疹39例(84.8%),胃肠道反应12例(26.1%),口腔溃疡1例(2.2%),肝功能异常2例(4.3%)。结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给药方法简便易行,患者耐受性良好且疗效确切,及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可以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盐酸厄洛替尼(Tarceva)商品名特罗凯,是一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作用,抑制肿瘤的形成和生长[1].主要适应证是既往接受过化疗失败或不适应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肿瘤中心自2006年12月至今,口服厄洛替尼治疗NSCLC患者41例,其中最普遍的不良反应是皮疹、腹泻、乏力,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间质性肺炎.现就口服厄洛替尼致间质性肺炎1例的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及同步放化疗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147例,分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组(72例,术前予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根治性手术后或需补充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组(75例,予顺铂为主的化疗,同步给予放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组化疗有效率为73.6%,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为70.6%,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1.9%和78.6%,手术组的并发症主要为血液毒性术后尿潴留和淋巴囊肿的发生,经对症处理短时间内痊愈。同步放化疗组的并发症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阴道挛缩,前者可痊愈,后者严重者甚至穿孔。结论: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ⅡB期宫颈癌可明显提高患者有效率、5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10-911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吉非替尼治疗,给予观察组厄洛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较长、腹泻及皮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均可延长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总生存期,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但吉非替尼总有效率较高,可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接受尼罗替尼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35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CML患者接受尼罗替尼治疗,400 mg,口服,每日2次,评估其疗效、不良反应、总体生存和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35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小耐受的CML患者,中位尼罗替尼治疗时间1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尼罗替尼治疗相关的非血液学小良反应多为1~2级,主要为胆红素升高(76%)和皮疹(46%).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37%)、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均为26%).患者大多可耐受.进展期(包括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廊发牛率明显高于慢性期.35例接受尼罗替尼治疗的患者中,CML慢性期患者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为38.5%,明显高于进展期患者(22.2%).达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进展期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比例明显高于慢性期.18个月预期总体生存率为(93.5±1.0)%.结论尼罗替尼为对伊马替尼耐药和不耐受的CML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并安全的治疗于段.尼罗替尼治疗慢性期CML更为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厄洛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P53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盐酸厄洛替尼片口服以及抗感染、止痛、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两组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P53抗体水平,通过随访收集两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2例、疾病稳定18例、肿瘤进展4例,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14例、肿瘤进展13例,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P53抗体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为(84.59±9.68) 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7.21±9.5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优于盐酸厄洛替尼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P53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信阳市中心医院经病理确诊、EGFR检测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肺鳞癌,该患者为一老年男性,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后序贯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治疗,效果显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达19个多月,后期病情进展后再次行基因检测(液态活检),发现T790M突变,给予第3代TKI奥希替尼治疗后仍然有效。对于III期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鳞癌,EGFR基因检测非常重要,同步放化疗后序贯EGFR-TKIs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模式,可延长此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联合同期亚叶酸钙(CF)方案对食管鳞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110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采用调强放疗进行治疗)与放化疗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同期CF方案化疗进行治疗),55例/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记物、毒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的变化情况。结果放化疗组治疗后近期疗效和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鳞状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水平明显降低(P < 0.05),放化疗组低于放疗组(P < 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2年、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放疗组(P < 0.05),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同期CF方案化疗治疗食管鳞癌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可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