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湿化氧疗方法对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人工气道脱机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RICU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8例人工气道脱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34例。人工气道脱机后,A组采用常规面罩湿化氧疗法,B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仪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氧疗前及氧疗后24 h的浓痰率、再插管率、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心率(HR)。结果氧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浓痰率均下降、再插管率均上升,且B组的浓痰率、再插管率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SPO_2、PaO_2/FiO_2均上升,HR、PaCO_2均下降,且B组的SPO_2、PaO_2/FiO_2明显高于A组,HR、PaCO_2均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对于RICU人工气道脱机患者的痰液稀释作用更为显著,可大幅提高SPO_2、PaO_2/FiO_2,降低HR、PaCO_2,减少再插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部开放伤后胸腔海水浸泡对犬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12只健康成年杂交犬随机分为单纯开放性气胸组(A组)和胸腔海水浸泡组(B组).检测犬致伤后动脉血气、血电解质、渗透压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素(TXB_2)、前列腺素(PGF_(1a))、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 A组犬致伤后1h动脉血氧分压(PaO_2)最低,然后逐渐恢复,B组犬致伤后PaO_2进行性下降,伤后6 haO_2/吸入气体中氧气的百分含量(FiO_2)<300,达到急性肺损伤(ALI)诊断标准,并伴有高钠、高氯、高渗透压血症.B组外周血CEC记数、vWF、TXB_2、ET在伤后4、6 h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B组犬外周血TXB_2、ET伤后4、6显著高于A组(P<0.05),PGF_(1a)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开放伤后胸腔海水浸泡引起大量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了A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部开放伤后胸腔海水浸泡对犬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12只健康成年杂交犬随机分为单纯开放性气胸组(A组)和胸腔海水浸泡组(B组).检测犬致伤后动脉血气、血电解质、渗透压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素(TXB_2)、前列腺素(PGF_(1a))、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 A组犬致伤后1h动脉血氧分压(PaO_2)最低,然后逐渐恢复,B组犬致伤后PaO_2进行性下降,伤后6 haO_2/吸入气体中氧气的百分含量(FiO_2)<300,达到急性肺损伤(ALI)诊断标准,并伴有高钠、高氯、高渗透压血症.B组外周血CEC记数、vWF、TXB_2、ET在伤后4、6 h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B组犬外周血TXB_2、ET伤后4、6显著高于A组(P<0.05),PGF_(1a)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开放伤后胸腔海水浸泡引起大量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了A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部开放伤后胸腔海水浸泡对犬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12只健康成年杂交犬随机分为单纯开放性气胸组(A组)和胸腔海水浸泡组(B组).检测犬致伤后动脉血气、血电解质、渗透压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素(TXB_2)、前列腺素(PGF_(1a))、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 A组犬致伤后1h动脉血氧分压(PaO_2)最低,然后逐渐恢复,B组犬致伤后PaO_2进行性下降,伤后6 haO_2/吸入气体中氧气的百分含量(FiO_2)<300,达到急性肺损伤(ALI)诊断标准,并伴有高钠、高氯、高渗透压血症.B组外周血CEC记数、vWF、TXB_2、ET在伤后4、6 h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B组犬外周血TXB_2、ET伤后4、6显著高于A组(P<0.05),PGF_(1a)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开放伤后胸腔海水浸泡引起大量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了A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在多发伤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0例多发伤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呼吸循环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改变体位后动脉血PaCO2 无明显变化,PaO2、PaO2 /FiO2明显升高(P<0.01),以PaO2升高大于10 mmHg作为有效标准,侧卧位组18例(72%)有效,俯卧位组17例(68%)有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变动对气道峰压、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影响.结论 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状况,侧卧位通气更方便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对严重脓毒血症炎症因子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透析前后,脓毒症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血流动力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透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丙转氨酶(GPT)、血清白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血小板、血糖、血肌酐、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_2/FiO_2)、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滤过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器官衰竭及全身炎症反应疗效显著,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促进血清电解质平衡,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的进展,改善患者全身血流动力学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19例有发生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危险的外伤性(11例)和代脓性(8例)休克病人进行的胸片随访观察和研究,以判断系列脑片在ARDS 诊断中的价值。ARDS 的诊断标准为:动脉血氧张力/吸入氧分数(PaO_2(KPa)/FiO_2)比值≤25,无其它直接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病史及X 线表现。每例病人观察了2—5天,每隔8小时  相似文献   

8.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征是急性弥漫性肺浸润、僵硬肺以及严重的低氧血症。本文报道3例接受单侧或局部胸部放射治疗后发生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例1:53岁,男性,诊断为鳞状细胞肺癌。右肺上叶切除后给予右肺上野及纵隔放射治疗,剂量4600rad/(23次·5周)。放疗结束后3周,出现干咳、呼吸困难。动脉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PCO_2)24mmHg,氧分压(PO_2)42mmHg。胸部X线片显示两肺弥漫性间质浸润。尸检肉眼观,两肺膨胀不佳,质硬。镜下所见,右肺终末细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亦可见肿大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浆细胞浸润,左肺变化类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联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行胸廓外固定+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行机械通气+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90d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3d动脉血气指标,术前、术后7d血清炎性因子等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90d肺活量(VC)、肺总量(TL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均高于对照组,残气量(R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增大,PaCO_2较治疗前减小,试验组PaO_2、氧合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d,两组动脉血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减小,试验组IL-6、TNF-α、CRP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9.35%)低于对照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减少机体炎性反应,且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前后护理的临床表现效果。方法:对2010-05~2012-08收治的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用药过程前、用药过程中以及用药过程后的护理工作。结果: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应用前后护理后,28例患儿均呼吸顺畅成功存活,1例并发感染性肺炎,1例肺出血,无死亡病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4.6±0.5)d,平均住院所用时间为(22.6±5.8)d。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前后护理治疗,能够确保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很好地发挥药效、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己酮可可碱对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犬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损伤(ALI)犬肺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方法建立胸部开放伤后海水致ALI动物模型,12只犬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A组)、机械通气 PTX组(B组),分别给予救治,检测动脉血气、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伊文氏蓝(Evans blue)漏出指数、肺干湿重比及肺组织学变化。结果12只犬致伤后血氧分压显著降低,伤后6h达到ALI诊断标准。两组犬救治后氧分压均显著升高。与A组比较,B组外周血TNF-α水平、BALF白蛋白含量及Evans blue漏出指数显著降低。结论PTX能够抑制TNF-α的产生,降低肺微血管通透性,对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工鼻和加热湿化器两种不同加热湿化方式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17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88例。A组患者给予人工鼻气道湿化装置,B组患者采用主动加热湿化器(MR850)进行气道湿化。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气道湿化效果、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Sa O_2)提升幅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低幅度、动脉氧分压(PaO_2)提升幅度等各项指标。结果 A组细菌培养革兰氏阴性(G-)病原菌株数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A组,呛咳、口咽干燥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SaO_2提升幅度、PaCO_2降低幅度、PaO_2提升幅度、心率下降次数、呼吸频率降低幅度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吸痰次数、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加热湿化器MR850湿化装置,对于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具有良好的气道湿化效果,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痰痂形成,避免呛咳、口咽干燥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52例。两组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A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B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氧浓度、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有效率76.9%(40/52),低于B组的90.4%(47/52),P<0.05。B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浓度、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氧浓度、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各种血管源性炎症递质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提高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肺血管间质和肺泡腔水肿,发生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临床表现。本文探讨了ALI时各种炎症递质的表达、对肺血管内皮的作用机制及对ALI的病理生理影响。这些可能成为ALI/ARDS新的治疗靶点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5例,女性135例;年龄19~70岁,平均45.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60例,坠落伤75例,打击伤64例,其他伤21例。根据气管插管的时机将其分为早期插管组(指对受伤患者2h内实施的气管插管,191例,)和延迟插管组(指对受伤患者2h后或出现以下呼吸衰竭表现时给予的气管插管,229例),分析插管前、插管后1d及3d血气指标及颅内压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及6个月神经功能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情况。结果与气管插管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1、3d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血氧饱和度(SpO_2)明显升高(PaO_2:P=0.038;SpO_2:P=0.041),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颅内压明显降低(PaCO_2:P=0.033;HR:P=0.036;RR:P=0.044);早期插管组插管后1d及3d的PaO_2、SpO_2较对应的延迟插管组升高(插管后1d的PaO_2:P=0.027,SpO_2:P=0.028;插管后3d的PaO_2:P=0.017,SpO_2:P=0.031),而PaCO_2、HR、RR及颅内压降低(插管后1d的PaCO_2:P=0.036,HR:P=0.034,RR:P=0.023;插管后3d的PaCO_2:P=0.022,HR:P=0.030,RR:P=0.026)。早期插管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延迟插管组(肺部感染发生率:P=0.038;死亡率:P=0.026)。早期插管组ADL分级Ⅰ级和Ⅱ级比例明显高于延迟插管组,而Ⅲ级、Ⅳ级、Ⅴ级明显低于延迟插管组(P=0.024)。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对于降低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3组,每组18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仅行单纯T10椎板摘除;急性脊髓损伤组(SCI组),行单纯T10椎板摘除后,以改良Allen's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虎杖苷治疗组(P组),同SCI组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后,于术后即刻和术后第1、3、5、7天给予大鼠腹腔注射虎杖苷(20 mg/kg)。比较3组大鼠术后第1、3、7、14天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和斜板实验评分;术后第7天,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3组大鼠术后脊髓形态学改变;术后第7天,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大鼠脊髓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1、3、7、14天,SCI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和斜板实验评分均显著低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I组比较,P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和斜板实验评分均显著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中神经元数量和突起锐减,细胞核肿胀且核膜明显,可见明显间质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与SCI组比较,P组大鼠脊髓神经元数量和突起明显增多,间质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与Sham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 NOS、COX-2、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I组比较,P组大鼠脊髓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 NOS、COX-2、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杖苷可改善急性脊髓损伤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在认识ARDS临床现象近半个世纪后 ,于 196 7年由Ashbaugh等提出来的。目前认为 ,ARDS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失控在肺部的表现 ,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在肺部的表现 ,病理上主要表现为广泛的肺泡 毛细血管膜损伤 ,包括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损害 (diffusealveolarcapillarydamage,DAD)。ARDS概念提出后 ,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的时期提出并采用了不同的诊断标准 ,因而造成了ARDS流行病学研究的困难。 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肺复张策略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1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患者,分肺内源性组和肺外源性组,其中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8例。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行肺复张,在镇静、非肌松状态下,采用高水平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末正压为40 cm H2O,持续时间40 s。结果与肺复张前比较,两组复张后10 min3、0 min1、h2、h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均有提高(P〈0.05),两组比较肺外源性组升高较为明显(P〈0.05);复张前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呼吸系统顺应性在复张后明显提高(P〈0.05);气道峰压、平台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在复张过程中时提高(P〈0.05),但复张后5 min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复张前后心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复张措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能改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对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肺保护通气;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通气,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第7天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 PaO2)较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能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的CT征象和能鉴别弥漫性肺泡损伤(DAD)与DAD合并机化性肺炎的典型病理生理学特征(DAD-OP)的CT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