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无症状性血尿患者肾脏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病理诊断的无症状性血尿患者60例,并根据肾活检病理结果将其分为IgA肾病组和非IgA肾病组,比较2组患者病理改变与临床指标(尿红细胞、血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白蛋白、血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清IgA、血清IgG、IgM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探讨IgA肾病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IgA肾病36例(占60.0%),非IgA肾病24例(占40.0%,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微小病变4例,膜性肾病3例,局灶增生型紫癜性肾炎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1例,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1例)。IgA肾病组肾小球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非IgA肾病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IgA水平是预测无症状性血尿患者发生IgA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39,OR=1.909,95%CI(1.034~3.525)],ROC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为0.703[95%CI(0.547~0.859)],最佳切点值为1.775 g/L。结论无症状性血尿患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为主,临床表现与病理损伤程度并不完全一致。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病变更明显,肾活检有助于诊断和预后评估。血清IgA水平可能是预测IgA肾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系病因未明的局灶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作者们在IgA肾病患者的肾活检标本中调查研究了与三种不同的抗巨细胞病毒的异源抗血清起反应的抗原在肾小球的沉积。作者于1985年2月~1987年3月间对IgA肾病,SLE.Henoch—Schǒnlein紫癜(HSP)及肝性肾小球硬化症患者的非移植肾标本检查了肾小球中巨细胞病毒或单疮病毒抗原的证据。并同时对其它肾小球疾病患者的37份对照作了检查。活检肾标本均经常规法进行仔细的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并用巨细胞病毒抗血清染色。每例切片均用三种不同的抗巨细胞病毒的异源抗体之一进行染色。结果 86份标本中组织学诊断为IgA肾病31  相似文献   

3.
有关IgA肾病蛋白尿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为一免疫病理诊断名称,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沉积,临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研究表明,有80%的IgA肾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IgA肾病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资料409例,按照贫血与否分为非贫血组和贫血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的肾小球损伤和肾小管间质萎缩程度较重、24 h尿蛋白增多和eGFR降低.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eGFR与肾脏病理损伤呈负相关(P<0.05),血尿酸、24h尿蛋白与肾脏病理损伤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贫血是肾小管间质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gA肾病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损伤重于IgA肾病非贫血的患者,贫血参与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转铁蛋白受体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转铁蛋白受体(cD71、TfR)在IgA肾病(IgAN)肾组织中表达的分布特点及其与IgA表达的关系,探讨其在IgAN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20例肾活检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肾活检病理诊断分为原发性IgAN组(原发组)44例、非IgAN性IgA沉积组(继发组)38例、无IgA沉积肾病组(肾病组)38例。用免疫荧光双套色法标记的抗体,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四甲基罗丹明(TRITC)标记的CD71和异硫氰荧光素(FITC)标记的IgA在肾组织上的表达。结果CD71的表达强度与IgA的沉积程度相一致。CD71与IgA在原发组肾小球上高表达;在继发组低表达;在对照组微弱表达或不表达。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CD71表达与IgA表达呈现共位现象。结论CD71在IgAN患者肾小球呈现高表达,其表达与IgA分子呈现共位状态,提示CD71可能参与了IgAN免疫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2009年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72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将72例IgA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及病理学参数。结果:临床指标中年龄、血尿酸及尿蛋白定量均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对IgA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优于尿蛋白定量。病理参数中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指标均差于血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结论:IgA肾病的预后主要与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球性硬化有关,IgA肾病37.5%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其临床尿蛋白、肾功能损害及病理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IgA肾病患者,应重视血尿酸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肾小球内IgG及IgM沉积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肾小球内各类抗体的沉积情况是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的常规项目.为阐明肾小球内IgG及IgM的沉积与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关系,我们进行了以下回顾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1对象与方法144例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并排除继发因素者,男85例,女59例,平均年龄(32.7±6.9)岁.肾活检组织切片予常规光镜染色,冰冻切片予免疫荧光检查(使用FITC荧光素标记的兔抗人IgG,IgA,IgM及C3等),强度为+~++++,组织学按照修订过的NIH标准(美国国家卫生署为SLE制定)进行评分,共分0~3分,分别进行活动指数(AI)及慢性指数(CI)评分.血尿为离心尿镜检RBC≥5个/HP.肾衰指血肌酐≥133μmol/L.高血压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达一级高血压以上者.大量蛋白尿指尿蛋白》3.0g/24h.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与IgA肾病(IgAN)的临床及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我们检测了10例IgAN和2例健康对照肾小球中PDGF mRNA和蛋白质、PDGFβ受体的表达。 研究对象 10例IgAN均为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男、女各5例,年龄13~53岁。2例对照为肾移植供肾标本,经光镜组化排除肾病变。 方法 取肾活检组织,微分离出肾小球后以原位反转录PCR法测肾小球中PDGFβ链mRNA。PDGF和PDGFβ受体的蛋白质均用四层PAP法检测。 结果 IgAN的临床、病理资料和PDGF的检测结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组织学以系膜区IgA为特征,多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有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与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为探讨尿中IL-6的活性与IgA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作者测定了正常人和IgA肾病患者尿中IL-6的活性,并比较了IL-6与临床指标以及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病人与方法:本研究包括20例正常人和32例IgA肾病患者(排除了系统性疾病和肾功能不全(Ccr>70ml/分)。根据肾活检系膜增殖的程度32例IgA肾病患者分为两组,Ⅰ组:24例,轻度系膜增殖;Ⅱ组:8例,中度系膜增殖(50%以上的肾小球有系膜增殖,肾小球局灶硬化和新月体形成在20%以上,间质纤维化和细胞浸润占皮质的30%以下)。32例IgA肾病患者有10例尿IL-6活性升高。这些病人随访10个月,Ⅱ组5例病人再次做肾活检。尿IL-6活性用IL-6鼠杂交克隆MH60,BSF_2测定。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IgAN)系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为免疫病理特征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肾活检病例的1/3,在确诊后5~25年内有20%-40%的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数以血尿为主,可伴有少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少数病人可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的特征性改变是免疫荧光镜和电镜观察到的系膜IgA沉积。本文232例病人,男119例,女113例,年龄8~64岁,根据免疫荧光镜的检查结果,将IgA肾病分为两类:(1)IgA沉积局限于系膜(系膜型);(2)IgA沉积分布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系膜上(毛细血管型)。 232例中免疫荧光镜发现88例(占38%)是毛细血管型,144例(占65%)是系膜型。经电镜检查的46例毛细血管型中有37例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有IgA沉积,而47例系膜型中仅有6例毛细血管壁IgA沉积。组织学检查发现,10%或更多的肾小  相似文献   

12.
已知肾内纤维蛋白沉积在抗-GBM肾炎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肾功能衰竭中起重要作用。人类肾小球纤维蛋白沉积多见于肾皮质坏死、溶血性尿毒综合症、毛细血管外肾炎和肾移植超急性排异反应。肾小球血管内或球囊腔纤维蛋白沉积的持续存在,可能由于局部细胞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的减退所致。为解释这些发现并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障碍,作者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血管性肾病和毛细血管外肾炎患者的肾活检标本进行了研究。方法与结果28例各种肾病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5~78岁。肾组织标本除4例正常标本中的3例外,均来自经皮针吸肾活检;3例中1例来自肾癌肾切除的肾脏标本;另2例为因血管或泌尿原因而不宜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原发性IgA肾病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non-IgA 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non-IgA MsPGN)的临床及肾脏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选择我科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A组)和non-IgA MsPGN患者(B组)进行临床与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A、B组的性别、前驱上呼吸道感染诱因、起病时伴发高血压、镜下血尿、血肌酐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较A组起病年龄小,起病时伴发肉眼血尿比率低,肾病综合征发生率高,血IgG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小动脉病理改变发生率高于B组(P<0.05),IgM、C3沉积、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大块状致密物、足细胞微绒毛化、肾小球基底膜分层发生率均较B组高(P<0.01).结论 IgA肾病与non-IgA MsPGN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上存在明显差异,IgA肾病较non-IgA MsPGN病理损伤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疑为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活检资料。根据肾活检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肾病(DN)组和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NDRD)组,并对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50例(45.5%)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组蛋白尿、血尿发生率高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低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合并的非糖尿病肾病中,IgA肾病的比率最高为34%,其他依次为膜性肾病22.0%,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14%,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8.0%,微小病变型肾小球肾炎10%,高血压肾小球硬化4.0%,FSGS4.0%,新月体肾小球肾炎2.0%,狼疮性肾炎2.0%。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发生率45.5%,IgA肾病最常见。血尿、蛋白尿同时缺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强烈提示合并非糖尿病肾病。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肾活检是一项排除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气阴两虚证与肾组织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提供依据,并对其他证型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对161例确诊为IgA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气阴两虚证86例,非气阴两虚证75例,观察两组肾组织病理指标的变化。结果:86例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病理分级多见Lee分型Ⅱ~Ⅳ级;气阴两虚证组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数目及程度均弱于非气阴两虚证组(P〈0.05);气阴两虚证组患者的肾小球指数、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萎缩积分显著高于非气阴两虚证组(P〈0.05);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积分显著低于非气阴两虚讧组(P〈0.05)。结论:肾组织的病理分级、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数目及程度、肾小球指数、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萎缩、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积分可作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伴有高脂血症的IgA肾病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有高脂血症的IgA肾病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经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8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资料.根据病程中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分为高脂血症组40例和非高脂血症组46例.比较2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高脂血症组血尿酸和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非高脂血症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团块样或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小球肾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有1/3的IgA肾病患者可在10~20年内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甚至相当一部分在5年内发展至尿毒症期。肾病理改变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病理分级越高预后越差。蛋白尿是IgA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以往的大量研究表明蛋白尿与疾病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并作为影响疾病预后的独立因素。但是,尿蛋白的波动性与病理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鲜有研究与报道。我们对158例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的波动程度与其病理改变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分析病理及判断预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肾小球足细胞病变,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50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利用podocalyxin(PCX)作为标记蛋白,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收集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各项病理指标和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采用不同的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电镜检测肾小球外周袢的足突宽度。结果①IgA肾病患者中尿足细胞染色阳性为32例(64%),较健康对照者有统计学差异。②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P〈0.05)。③光镜示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明显增高(P〈0.05),但小管间质病变与肾组织足细胞PCX表达阳性指数,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电镜结果提示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阳性足突宽度明显增宽(P〈0.05)。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的一个指标,足细胞尿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指标是否能够独立预测患者的预后还有待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本院近5年1224例肾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24例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的病理类型.结果 1224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年龄范围为4 ~ 82岁,男661例,女563例.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1.7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2.17%,小管间质疾病占5.07%,代谢相关性肾病占0.82%,移植肾占0.16%,未确定诊断0.0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占30.30%,其次分别为IgA肾病28.00%,膜性肾病17.5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0.50%,增生硬化性肾炎3.9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10%,新月体肾炎2.60%,微小病变性肾病2.5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60%.继发性肾损害最常见的继发肾脏病是狼疮性肾炎31.54%,其次分别是高血压肾损害27.52%,紫癜性肾炎13.42%,肾脏淀粉样变性11.4%,糖尿病肾病7.38%,乙肝病毒相关性肾损害2.68%,血栓性微血管病2.01%.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IgA肾病次之.且IgA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另外,继发性肾脏病逐渐增多,继发性肾脏疾病中仍以狼疮性肾炎最为多见.通过肾活检和临床病理讨论,不仅能明确疾病的病理类型,更重要的是指导临床治疗,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对疾病的预后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47例系膜性IgA肾小球肾炎(GN)患者进行长期临床与治疗研究。患者年龄16~61岁(平均33.5岁),男35例,女12例(2.9∶1)。通过肾活检、光学及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确诊。病程3.5~28.9年(平均9.4年),观察期为3~9年平均5.2年)。共分为两组,不包括其中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