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充分研究析气界面上气泡行为的基础上,根据界面上气泡生长过程的动力学行为,运用界面附近流体流动及相间传质理论,导出了界面上气泡聚并促进的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文工作,导出了析气界面上气泡滑移、聚并及脱离界面选出这三种气泡行为共同促进的传质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浮选中起泡剂浓度对气泡及其尾涡区特征的影响,预测颗粒在浮选气泡尾涡区的卷吸概率,通过实验室自制的拟上升气泡装置及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仲辛醇条件下的气泡尾涡区流场特征,分析了气泡表面流体分离行为及尾涡特征;通过高速摄像系统的同步观测,研究了气泡的形态特征以及颗粒在气泡尾涡区的轨迹和分布概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起泡剂浓度的增加,气泡的尺寸略有减小而长径比逐渐增大;气泡边界层分离角随起泡剂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存在临界分离角196.70°;气泡引起的尾涡主要集中在流场流速小于0.09 m/s的区域,气泡尾涡区高度随起泡剂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存在最小尾涡区临界值为气泡直径的1.06倍;颗粒在气泡尾涡区存在3种运动轨迹,颗粒卷吸的运动轨迹可以分为3个显著阶段,颗粒受力是导致其卷吸类型区别的关键因素;随着起泡剂浓度的增加,颗粒被卷吸的范围与概率逐渐减小。影响气泡尾涡及颗粒运动的临界浓度均为1.6×10-4 mol/L。研究结果明晰了起泡剂浓度对矿物颗粒在气泡尾涡区卷吸的机理,为微细矿物浮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了矿粒与油相及气泡间静电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水化力及疏水力,根据扩展DLVO理论,计算了矿粒与油相气泡间相互作用总势能讨论了油团聚回怍细粒矿物,两液萃取分离细粒矿物及矿粒与气泡粘附脱附机理。  相似文献   

4.
在浮选体系中,气泡的运动特性直接影响着矿物浮选的选别效果,因此,研究气泡的运动特性,对于优化浮选工艺与改善浮选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述了浮选中常见的气泡生成方式,主要有机械搅拌发泡、气泡发生器发泡、电解发泡及超声波发泡四种方式;气泡参数中介绍了气泡形态特征参数、运动特征参数和分布特征参数的含义和计算公式;然后重点阐述了浮选中起泡剂、捕收剂、抑制剂、浮选机叶轮参数、浮选柱气泡发生器及充气量对气泡参数的影响;归纳了纳米气泡在微细粒矿物浮选中的应用;最后指出,完善气泡测量方法、侧重于气泡在实际浮选环境中的运动特性研究以及研发新型纳米气泡生成设备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气泡尺寸分布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用传统的(泡沫)浮选和溶解空气减压浮选(DAF)法处理矿石和废水中,使用了各种尺寸分布的空气泡。近年来,Jameson浮选机和Microcel浮选机的研究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这些浮选工艺受到气泡的物理特性以及尺寸控制,因此,准确测定所产生的气泡尺寸分布是必要的。通过捕俘不运动的气泡,并联合应用带有数码影像处理程序的显微镜,开发了一种测量气泡尺寸分布的新方法。这种技术(LTM—B型装置)利用取样器采集沿柱上升的气泡,并将它带人特制的观察室中,气泡经减速或停止后.用数码照相机拍照。因此.完全克服了气泡运动所产生的聚焦、照明、拍摄速度和气泡重迭等问题。获得的结果与一些用传统图象分析方法报道的有价值结果对应得很好。这表明采用这种检测技术可以便利和有效地获得精确的气泡尺寸分布资料。对一些影响气泡形成的操作参数进行了研究。可以相信,本研究中开发的气泡尺寸测量技术将有助于弄清和改进DAF浮选和传统细粒和超细粒矿物浮选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自行设计的浮选柱模拟系统中,对一种新型浮选柱微泡-逆流接触式浮选柱气泡发生器的发泡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发泡器产生的气泡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速摄像记录仪获取气泡图像,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气泡直径及速度进行提取、统计,考察气泡发生器在不同充气条件下气泡密度及气泡尺寸分布特征,探索生成气泡的尺寸和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充气量增大,气泡平均直径增大,气泡尺寸分布由变宽,微气泡数量减少;在充气量Q=4 L/min时,气泡尺寸分布比较均匀且产生充足的微气泡;气泡上升速度主要取决于充气量和气泡尺寸,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提出了该浮选柱气泡发生器生成气泡上升速度与尺寸之间的指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微气泡的尺寸及分布对浮选工艺的分离效率有显著影响,建立操作简便的、能应用于复杂场景的原位检测方法对微气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尤为重要。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微气泡尺寸原位测量方法,适用于工业场景中微气泡的原位测量,避免了气泡取出过程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所建立原位测量方法可识别微气泡最小尺寸为7.2μm,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重现性,适用于测定流量大、速度高的微气泡系统。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溶气气浮微气泡尺寸拟合效果优异。当拍摄位置由溶气释放器附近升高至释放器上方13 cm处时,气泡平均直径由21.0μm增加至27.5μm,而水平距离的增加对微气泡尺寸影响较小。在0.20~0.48 MPa溶气压力条件下,随着溶气压力增大,微气泡尺寸变小,当溶气压力大于0.32 MPa时,溶气压力的增加对微气泡平均直径影响不明显;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使微气泡平均直径由26.4μm降低至21.4μm,且微气泡尺寸分布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气泡在松油醇体系中的行为变化,以不同浓度松油醇液相体系中产生的气泡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速摄像和图形图像识别系统对气泡进行形心位置和圆形度的识别,进而分析松油醇浓度对气泡直径、直径概率分布、气泡的圆形度、气泡速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松油醇浓度越大,气泡直径两极化分布越明显,从直径概率分布来看,气泡直径分布呈双峰分布|在松油醇浓度大于0.14%时,气泡的圆形度处于小形变区|松油醇浓度不同时,气泡呈现不同的速度,总体上分布在0.3m/s到0.55m/s之间,且呈现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种测试浮选柱中气泡尺寸及含气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采用光-电原理测试泡沫柱中气泡尺寸及含气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该法采用一对红光发射对管作传感器,数据采集采用单片机,一次可采集10000个气泡。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可获得气泡的平均直径、气泡分布及含气率。用该法测试具有迅速、准确、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浮选过程中,由于气泡的结合、破裂及泡沫过载而使泡沫相中的疏水颗粒从气泡上脱落。当某些脱落的颗粒返回到矿浆中时,另有一部分颗粒可能会选择性地再附着于从泡沫中上升的气泡上。这样可能形成泡沫中品位变化的特性。虽然这过程未经详细研究,但定性的数据表明,这种现象出现在较深的、载荷小的泡沫中,正如浮选柱过程所出现的情况那样。已研究出一种描述上述过程的数学模型,这种模型考虑了气泡表面被可浮颗粒复盖的程度以及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气泡在松油醇体系中的行为变化,以不同浓度松油醇液相体系中产生的气泡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速摄像和图形图像识别系统对气泡进行形心位置和圆形度的识别,进而分析松油醇浓度对气泡直径、直径概率分布、气泡的圆形度、气泡速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松油醇浓度越大,气泡直径两极化分布越明显,从直径概率分布来看,气泡直径分布呈双峰分布|在松油醇浓度大于0.14%时,气泡的圆形度处于小形变区|松油醇浓度不同时,气泡呈现不同的速度,总体上分布在0.3m/s到0.55m/s之间,且呈现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浮选硫化铜矿的研究,检验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的浮选性能,优化主要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研究表明,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采用多段相互独立的发泡器,可以在表观充气速率较高的情况下,不增大气泡直径,而增加气泡数量,从而有效地增大气泡表面积通量,并且减少了气泡在浮升过程中兼并的可能性,避免了疏水颗粒的脱落和因气泡携带能力不足导致的回收率损失,对分选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浮选硫化铜矿,在精矿品位下降不大的情况下,回收率可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3.
浮选起泡剂对气泡大小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起泡剂对气泡大小的影响,采用单孔气泡发生器,多孔气泡发生器和浮选槽进行了试验。试验发现只有使用多孔气泡发生器(或在浮槽中)测定时,气泡大小主要依赖于起泡剂的浓度,起泡剂浓度低时(C<CCC),气泡大得多,这说明此时气泡兼并是决定气泡大小的主要机理,起泡剂浓度超过临界兼并浓度(CCC)时,气泡兼并可以被阻止。起泡剂起泡性能试验指出,在动力学条件下泡沫的稳定性决定于气泡兼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总结了浮选过程中气泡的检测手段、影响因素、运动特征及行为特征的研究现状。指出影响气泡尺寸的因素主要有发泡方式、操作条件、矿浆性质以及起泡剂种类和用量。气泡特征检测主要是通过高速摄像仪等仪器对气泡进行拍摄,然后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统计计算。由于纳米气泡具有比表面积大,生存周期长等优点,因而关于纳米气泡的研究日益增多。浮选矿浆中气泡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对此已开展了大量丰富而卓著的研究工作,并建立了一系列碰撞、吸附和脱附过程的微观模型,但这些研究尚未达到指导生产实践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气固流态化干法分选技术具有分选精度较高的优势,已成为干法分选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气泡结构的稳定调控是该项技术的核心难题之一。为探索加重质选择对气泡运动行为的影响,选择了不同种类的加重质,分析了不同加重质流化床中气泡的分布特征,基于不同加重质流化过程气泡运动的生长曲线,分析了气泡运动对床层密度波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建立了气泡生长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为提高颗粒流化质量,避免气泡兼并对床层密度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细粒矿物的浮选回收是世界性难题,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与减小气泡尺寸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论文综述了增大颗粒表观直径的四种方法:疏水絮凝浮选、载体浮选、选择性絮凝浮选和剪切絮凝浮选,详细阐述了其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及机理,尤其是增大颗粒表观粒径过程中新药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从减小气泡尺寸角度出发,以微纳米气泡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为落脚点,阐述了微纳米气泡现有的稳定性机理,为后续微纳米气泡稳定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系统介绍了微纳米气泡在不同种类微细粒矿物浮选中的应用现状;从微纳米气泡与颗粒间界面作用机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微纳米气泡在界面作用中的角色;举例介绍了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的研究进展。提出微纳米气泡强化细粒浮选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明确,基于微纳米气泡、矿浆精准可控的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是微细粒矿物浮选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铝电解过程阳极气泡的生长机理、运动规律及对电解质运动的影响对电解槽的稳定运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铝电解槽阳极气泡,最重要的是能够直接观察到阳极气泡的生长和运动规律。为了实现电解槽中气泡行为的可视化,目前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各种模型来研究电解过程中气泡的特性,其中主要的研究模型为室温水模型、低温电解模型、高温电解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本文对这四种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气-固流化床气泡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气固流化床中有关气泡行为的研究概况及最新进展.对气泡的生成、形状、上升速度、尺寸及控制等方面不同的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和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及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于矿浆充气和气泡矿化,气泡发生器的性能将会影响矿物分选的效果,所以气泡发生器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气泡发生器结构及原理的研究,文章运用射流卷吸空气、伴随紊动搅拌有利于提高流体气含率的特征,并结合卡门涡街湍流形式,改进并模拟优化了一种气泡发生器,即"卡门涡街型气泡发生器"。经过实验模拟,相较于原始气泡发生器,改进结构对于气泡发生器喉管段湍流强度的提高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测量浮选机中气泡尺寸的光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测量浮选设备中气泡尺寸的光学方法。该方法将气泡光学测定方法与数字图象方法结合起来以处理获得的信息。该方法用简单的装置将气泡吸到观察室中。并将它们暴露在单色CCD逐行扫描摄象机下。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捕俘光学数据,并储存起来,自动获取图象,并离线处理。在50L实验室型浮选槽中用两相体系对该光学体系进行了试验,以研究大量的气泡特性。改变浮选槽的操作条件和化学条件(叶轮转速、空气流量和起泡剂浓度),以研究新方法的特点。将试验结果与用UCT气泡尺寸分析仪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本文讨论了新方法的特点,并解释了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