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球穿通伤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新亨中心卫生院近几年来收治的60例眼球穿通伤患者的治疗进行总结。结果65眼中挽救眼球62眼,3眼破坏严重行眼内容摘除,到目前为止,无一例发生交感性眼炎,治疗后大部分获得有用视力,在出院后3~6个月随访中,眼球萎缩2眼,有较大角膜白斑3眼,经治疗提高视力49眼75.38%。结论眼球穿通伤后及时正确的处理能修复眼球,使穿孔破裂的眼球恢复外形并提高视力减少盲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眼球穿通伤术中应用玻璃酸钠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眼球穿通伤在显微镜下缝合创口 ,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恢复虹膜、维持前房、固定瞳孔。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角巩膜创口对合平整 ,前房形成良好 ,虹膜反应轻 ,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在眼球穿通伤术中应用玻璃酸钠注射液 ,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减轻角膜及虹膜的损伤 ,有效预防虹膜前粘连 ,并能促进角巩膜创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玻璃酸钠在眼球穿通伤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眼球穿通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梅  田英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0):75-76
眼球穿通伤为一种眼球壁有穿透伤口的创伤,其危害相当严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我院2002年1月-2002年3月共收治眼球穿通伤225例,现就其致伤原因、治疗和危害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蒋瑛  罗新蓉 《成都医药》2004,30(1):51-52
眼球穿通伤是眼外伤中最严重的眼科常见急症,如不及时、恰当地治疗和护理,将导致视力丧失。我院眼科自2000年11月至2003年7月,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球穿通伤34例,现将该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徐千 《云南医药》1999,20(2):146-147
1993年至1997年我院共收治82例眼球穿通伤,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82例(84只眼)中,男75例,女7例;右眼52例,左眼28例,双眼2例;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1212岁。就诊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1个月,职业以农民最多30例,占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眼球穿通伤早期清创缝合的方法和术后处理.方法 对各类眼球穿通伤79例(79眼)采用显微镜下手术方法即角巩膜伤口清创缝合 虹膜复位 外伤性白内障摘出等联合手术.结果 救治眼球69眼(87.34%),视力提高54眼(68.55%).结论 利用显微手术技巧,对穿通伤的眼球一期修复,使大部分不同程度地挽救了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我院眼科治疗眼球穿通伤137例138眼,其中角膜穿通伤90例,巩膜穿通伤25例,角、巩膜穿通伤23例。男女之比约为2:1,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占75.2%,失明者占18.1%,因爆炸伤致盲者高达46.2%,临床统计表明,眼球穿通伤尤其是眼球后段的穿通伤对视功能的损害十分严重。简要说明了眼球穿通伤和一些并发症的常规处理。详细讨论了眼球穿通伤的现代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年龄75~93岁,ASAⅡ~Ⅲ级,体质量42~76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LB组蛛网膜下腔给予0.2%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3mL,B组蛛网膜下腔给予0.2%轻比重布比卡因3mL。监测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BP、HR、SpO2的变化,测定感觉阻滞平面及下肢运动阻滞效果,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程度无明显差异,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B组。结论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下肢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单次骶管神经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50例4~9岁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全麻组和联合组2组。观察2组患者一般生命体征,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每小时用量,麻醉效果、并发症及麻醉方式改变等情况。结果:全麻组的平均动脉压(MAQ)和心率(HR)在术中(T1)、停药后5分钟(T2)、苏醒时(T3)均高于联合组(P<0.05),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每小时用量联合组明显少于全麻组(P<0.01)。2组患儿在诱导合作、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苏醒时间、麻醉方式改变等方面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全麻联合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可以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吸入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9年6月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依据麻醉方法不同分组各30例。对照组吸入麻醉,实验组同时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结果: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时间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后5min、45min及90min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3.3%低于对照组13.3%(P<0.05)。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吸入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法,麻醉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疼痛,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循环状态和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40例ASAI-III级择期开胸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全麻方法和用药种类相同,术中调节维持用药量。研究组诱导前取T5~6用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术后1h和术毕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和血清紧张素(A-II)的浓度。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和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研究组血清皮质醇和A-II浓度及麻醉药用量和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循环指标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轻应激反应,稳定循环状态,减少并发症,是一安全的围术期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辅助局部麻醉在老年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老年患者7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都给予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全身麻醉,观察组选择利多卡因辅助局部麻醉,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未出现明显变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神经损伤、术后呼吸道不适等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6%和(7.11±0.45d),而对照组分别为23.1%和(9.33±0.51d),观察组的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麻醉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4.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分别为(12.94±2.84)分和(10.49±2.44)分,都明显高于术前的(5.37±1.49)分和(5.42±1.33)分,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辅助局部麻醉在老年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基础麻醉合并骶管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接受斜疝手术的1~6岁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骶管麻醉组(观察组,n=40)和丙泊酚组(对照组,n=40),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65.1±16.7)s、术后清醒时间(10.2±7.9)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55.1±13.6)s、(42.2±11.8)min,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基础麻醉合并骶管麻醉应用于小儿斜疝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意识消失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予瑞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观察组予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麻醉诱导前采用右旋美托咪啶0.8μg/kg,泵注10 min,继以0.6μg/(kg·h)静脉维持,余同对照组。持续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记录患者麻醉前5 min(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冲洗腹腔时(T4)和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并对两组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T2、T4、T5时的HR,在T2、T3时的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点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对照组各指标波动明显,尤以MAP、CO为著(P〈0.05),观察组则较为平稳。观察组术后2、8 h疼痛VAS评分、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和住院时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平稳,镇静充分,患者恢复也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于洪涛  周刚  马龙 《中国药业》2012,21(17):59-61
目的观察3种椎管内麻醉方式用于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实施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麻醉(A)组、脊椎麻醉(B)组、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滴注丙泊酚(C)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每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将麻醉效果进行分级,观察并记录麻醉镇痛效果;观察术后12 h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镇痛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B组不良反应出现最多,共20例(66.67%),A组和C组不良反应均为9例(30.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滴注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麻醉质量高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作为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辅以利多卡因切口下腹膜表面麻醉,与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小儿阑尾切除术46例,ASA I或II级,随机分为2组,AS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1 mg/kg)丙泊酚复合全麻辅以1%利多卡因3~5 ml切口下腹膜表面麻醉26例;A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20例。观察2种麻醉方法的生命体征的改变,手术时患儿的反应以及患儿全麻苏醒情况。结果AS组与A组比较,AS组具有较好的生命体征稳定性,腹膜松弛明显,牵拉反应小,苏醒快,恶心呕吐反应少。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全麻和利多卡因腹膜表面麻醉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应用起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满意的切口下的腹膜松弛,能有效地抑制探查牵拉阑尾时内脏牵拉反应和鼓肠屏气反应,使得呼吸循环趋于稳定,降低术后切口皮肤疼痛及切口下腹膜缝合后产生的张力性刺激牵拉痛与不适,患儿苏醒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ASAⅡ~Ⅲ级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52例,行腰椎第2~3椎间隙穿刺注入布比卡因溶液,并置入硬膜外导管。记录麻醉前基础值,注药后5、10、15、30 min的BP,HR,SpO2,评价麻醉效果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麻醉后患者的BP、HR、SpO2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恶心、呕吐和头痛。结论低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可靠,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