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雷竹引种试验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雷竹引种成活率达95.46%;种植当年有32%母竹已出笋,第3年100%母竹出笋,第4年母竹平均出笋12.3个,最多的出笋28个。并介绍了雷竹栽培中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雷竹是早竹的变种,是我国传统的优良笋用竹种,作为食物资源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长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栽培中,产生了若干变异类型。文章对雷竹10个不同栽培类型/种源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雷竹其母竹存活率、发笋率及发笋数均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优良笋用类型雷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建瓯市雷竹发展较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雷竹笋市场集散中心。但雷竹发展中也存在着引种盲目、种植技术缺乏、销售市场了解不清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瓯市发展雷竹产业要科学规划、科学培育、科学组织销售、科学发展加工业的建议,为发展雷竹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揭西县引种雷竹的试验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对雷竹培育推广的经验,实践证明:在揭西县特别是上中片的地方适宜推广雷竹的生产种植。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了雷竹造林后新竹的直径、数量与母竹大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雷竹造林后几年内长出的新竹数量和直径与造林时的母竹大小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造林后新竹的数量和直径在各年度间也未见相关性;造林后的立地条件是新竹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颇受人们喜爱,经济效益显著,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作者根据引种成功经验,从科学引种、精心营造、适时施肥、覆盖增温、采笋养竹、调整立竹密度与结构、合理除梢、病虫害防治8个方面系统介绍雷竹引种丰产高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揭西县引种雷竹的试验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对雷竹培育推广的经验,实践证明:在揭西县特别是上中片的地方适宜推广雷竹的生产种植。  相似文献   

8.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与丰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雷竹引种栽培成活率达94 5%,当年出笋率31%,次年出笋率87%,第3a出笋率98%。并介绍了雷竹丰产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雷竹引种栽培时,移栽母竹应用3种方法进行处理.其一用黄泥浆溶液进行处理,二是吲哚丁酸溶液处理,三是ABT 3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栽培后,对母竹3种处理的试验,苗木生根长鞭、成活率、出笋率、生长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用ABT 3号生根粉溶液浸泡的母竹栽培,比吲哚丁酸和黄泥浆溶液处理的生根长鞭分别提高29%、45%,成活率分别提高4%和7%,出笋率分别提高52%、64%.  相似文献   

10.
毛竹引种工作包括四个环节(挖、运、栽、管),现将其中三个关键(母竹质量、选造林地、坚持认真管护)的技术要求简述如下:一、母竹质量要求母竹质量的基木要求是"土多根长,鞭壮芽好"。土多根长(指须根)是母竹移  相似文献   

11.
毛竹不同繁殖材料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蔸、竹鞭、无鞭母竹、有鞭母竹等繁殖材料形成林分5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鞭母竹成活率、出笋率、长竹率、新竹生长等指标较好,但造林成本较高,竹蔸造林其次,无鞭母竹造林虽成活,但不长竹。综合考虑,选择毛竹繁殖材料的次序为有鞭母竹、竹蔸、竹鞭。而无鞭母竹不能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围绕城市园林绿化、营造竹林景观,在安吉竹种园、上海东方绿舟、北京房山高科技园区、临安观赏竹园开展试验研究,并在浙江、上海、北京不同区域运用此项技术进行推广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总结了观赏竹园艺栽培技术:(1)城市园林观赏竹栽培技术;(2)观赏竹盆景栽培及制作.城市园林观赏竹栽培技术包括采取堆土筑丘、改土、设置隔离层等方法创造适宜竹子生长的土壤环境,并采取搭建水平井字架,块状拉索等措施进行固竹防风,采取了全秆通梢密植法开展竹子园艺栽培,解决不同区域立地条件栽植竹子,快速形成竹林景观的技术问题,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全梢竹子挖掘、运输、整枝修剪、栽植和养护技术措施,实现竹类园艺栽培技术创新;观赏竹盆景栽培及制作包括盆景栽培、盆景养护、盆景配置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刚竹属竹种新造林笋期出笋、成竹、“竹笋~幼竹”高生长特性作了研究,并采用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候”平均气温等气象因素对“竹笋~幼竹”高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雷竹笋产量形成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竹笋的产量由立竹株数、平均每株母竹发笋数和平均单株笋重三个因子构成。立竹株数在800~1000株/亩;平均每株母竹发笋8.33~12.52株;平均单株笋重138.5~173.9g;雷竹笋产量就可达1338.0~1590.6kg/亩。  相似文献   

15.
新造石竹林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新造林的郁闭,对新造石竹林进行施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新造石竹成林(繁殖)即增加成竹株数、增大成竹直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施复合肥对增加出笋数和成竹数效果最好,在对成竹直径影响上,以施尿素最好。新造林后应优先选择对成竹数量影响大的处理,即施用复合肥500 g、300 g。  相似文献   

16.
1987年冬和1988年冬二次从浙江引种六个笋用竹种1.56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发笋率达80%以上,新竹的秆基粗度已达到母竹的粗度,引种是成功的。本文分析了各引种环节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木竹及其栽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概述了大木竹的一些生态生物学特性后,提出了扒土翻晒、合理施肥、适时留母竹、散生状栽培四项丰产技术,对大木竹进一步扩大栽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竹龄早竹母竹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实地调查了1年生与2年生母竹造林地的早竹胸径、出笋数量、成竹数量、退笋数量、退笋高度等指标。结果显示:采用2年生母竹造林其出笋数量、成竹数量、退笋数量与新竹胸径均显著高于采用1年生母竹造林,退笋高度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早竹造林的母竹年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西省14个毛竹主产县的34个样地毛竹立竹度、平均胸径、林分高度和立竹整齐度等4个林分因子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竹林结构因子在垂直地带性变化上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立竹度总体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林分胸径、高度和整齐度则与之相反,即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