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3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白细胞介素13的变化。方法对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和30例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由Th2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13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协清 《中国药师》2013,16(8):1202-1204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尿液中白介素的影响.方法:PNS患儿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颗粒,12周为一疗程,连用2疗程.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等,测定血清及尿液中IL-6、IL-8、IL-18含量.结果:治疗后,患儿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及尿液中IL-6、IL-8和IL-18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颗粒具有减少PNS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白介素的作用,能延缓PNS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免疫炎性反应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8(IL-18)是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IL-18在PNS患者的血、尿中及肾小球的内皮细胞、壁层上皮细胞和系膜区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细胞均见相对强而广泛的表达,并随着病情的发展IL-18的表达呈递增趋势并与PNS蛋白尿成正相关。文献表明,IL-18正反馈刺激Th1细胞,诱导产生IFN-γ、TNF-α等,造成细胞免疫介导的组织炎性损伤,IL-18能使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和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VPF分泌量增多,且与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在PNS发病中通过VPF起到间接作用,Th1/Th2的比例失调,是目前较公认的PNS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IL-18作为促炎因子,使Th1占优势,Th1(促炎因子)/Th2(抗炎因子)比例失调。IL-18抗体(IL-18Ab)在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急性肝损伤等方面研究较为成熟,近年来发现,IL-18Ab治疗PNS方面与其有相似之处,可能一方面是中和和抑制内源性异常增高的IL-18活性的结果,另一方面是IL-18Ab可以调节失衡的Th1型为主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和IL-4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DN患者60例(DN组)、糖尿病患者60例(DM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检测其血清IL-2和IL-4水平.结果 各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上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尿肌酐(UCr)、血肌酐(SCr)均高于其他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IL-2水平明显低于DM组和对照组,而IL-4水平却高于DM组和对照组.IL-2和IL-4单独作为标记物诊断急性肾衰竭(AKI)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和0.952(P<0.01),二者联合诊断时,诊断率为100%.结论 临床中应用单一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诊断DN诊断价值较低.但是,联合各项生物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以相互弥补,提高DN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早期发现DN,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NF-kB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IL-8调控及黄芪干预作用.方法 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和正常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别加NF-kB的刺激剂、抑制剂及黄芪,测IL-8浓度和NF-kB活性.结果 肾病患儿NF-kB活性及IL-8含量增高,2者呈正相关;IL-1β刺激后,黄芪降低肾病患儿NF-kB活性及IL-8含量、降低正常儿童NF-kB活性而不影响IL-8含量;用对甲苯磺酰-L-苯丙氨酸氯甲基甲酮(TPCK)抑制后,黄芪可提高肾病患儿NF-kB活性及IL-8含量、提高正常儿童NF-kB活性;而不影响IL-8含量.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NF-kB活性上调及IL-8水平增高,黄芪通过抑制NF-kB过度活化从而下调IL-8过高表达继而发挥效应;黄芪对NF-kB活性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白细胞介素-8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8(IL - 8)的变化。方法 采用 Elis A法检测 39名 HFRS患者血清中 IL- 8水平。结果  HFRS患者 (出血热组 )血清 IL- 8水平均比健康人 (对照组 )升高 ,尤以少尿期为甚 (P<0 .0 0 1)。结论 血清 IL - 8水平对判断 HFRS患者的病情轻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鼻咽癌患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浓度.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3例鼻咽癌患者血清IL-10及IL-12浓度,并用22例健康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 鼻咽癌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鼻咽癌组IL-1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浓度在晚期T分期组(T3/T4)明显高于早期T分期组(Ⅰ/Ⅱ)(P<0.01)、晚期临床分期组(Ⅲ/Ⅳ)明显高于早期临床分期组(Ⅰ/Ⅱ),但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2在晚期T分期组(T3/T4)明显低于早期T分期组(Ⅰ/Ⅱ)(P<0.01)、晚期临床分期组(Ⅲ/Ⅳ)明显低于早期临床分期组(Ⅰ/Ⅱ),但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0及IL-1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鼻咽癌中高浓度的IL-10可能抑制IL-12的产生,帮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避,损害机体肿瘤免疫,从而促进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萍  周莹 《临床医药实践》2008,(19):980-980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3(rhIL-13)诱导Dami细胞分化中c-myc表达。方法:Dami细胞20h无血清培养,rhIL-13分别作用不同时间,RT-PCR检测Dami细胞GPIIbmRNA,c-mycmRNA的表达。结果:①IL-13促进巨核细胞表面标志物GPIIbmRNA表达;②IL-13下调原癌基因c-mycmRNA。结论:白细胞介素-13诱导Dami细胞并抑制c-myc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3的含量.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血清IL-1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L-13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为判断病情提供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水平变化,探讨IL-6、IL-13和IL-17A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  相似文献   

11.
范丽  张义 《贵州医药》2007,31(2):127-128
目的 探讨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的变化及与病情轻重的关系,以及IL-13在本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1)分组:4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组,其中有22例轻症组(临床评分<6分),20例重症组(临床评分≥6分);16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婴儿为对照组(无过敏史和哮喘病家族史).(2)用ELIAS法检测血清IL-13的含量.结果 (1)观察组血清IL-3的含量为(6.88±2.12)ng/L,正常对照组为(5.48±1.28)ng/L,两组比较IL-1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症组和重症组分别为(7.11±1.95)ng/L、(6.64±2.24)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血清IL-13含量明显增高,提示IL-13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但IL-13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许进福  程世平  曹梅 《中国药房》2006,17(17):1330-1331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后对其血浆内皮素(ET)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4例PN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及常规治疗加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干预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ET及sIL-2R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浆ET、sIL-2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与其治疗前水平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N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浆ET、sIL-2R水平,从而减轻肾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初次发病和复发时的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探讨BAFF与儿童肾病综合征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7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54例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复发组)、32例初发肾病综合征患儿(初发组)及同期门诊体检的资料完整的2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AFF的表达水平。结果:复发组、初发组及对照组血清BAFF水平分别为(1.74±1.27)U、(1.73±1.09)U和(4.81±3.57)U,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63,P<0.01),复发组与初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FF水平与IgG水平呈正相关(r=0.371,P<0.01),与IgE呈负相关(r=-0.210,P<0.05),与IgA、IgM、C3、C4无相关性。血清BAFF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24 H尿蛋白总量、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初发和复发时血清BAFF水平表达均降低,且BAFF的表达水平与IgG、IgE水平相关,BAFF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子(癎)前期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围产结局.方法:巢式对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23例合并肾病综合征(肾病组)和67例未合并肾病综合征(对照组)的重度子(癎)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血压、生化指标和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肾病组平均年龄小于对照组,初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终止妊娠前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肾病组最高收缩压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及血肌酐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肾病组子(癎)、大量腹水、胎儿宫内窘迫、宫内生长受限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子(癎)前期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年龄小、病情重、进展快,母婴预后差,早诊断、适时终止妊娠可提高围产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口服转移因子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陵  夏正坤 《江苏医药》1998,24(9):628-630
观察5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转移因子对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别在患儿急性期、口服转移因子后以及健康儿童抽血查CD3、CD4、CD8。发现急性期CD3、CD4、CD3/CD8下降,CD8上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口服转移因子后CD3、CD4、CD4/CD8上升,CD8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患儿急性期存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而使用转移因子有助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的缓解及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6.
张碧丽  李琛  林书祥  王文红  李莉  张碹  范树颖  杜悦新 《天津医药》2011,39(11):1037-1040,108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GC)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方法:正常儿童为对照组(N组)20例;55例初治PNS患儿随机分为泼尼松组(A组)17例,曲安西龙组(B组)20例,甲基泼尼松龙组(C组)18例,均给予相应GC治疗并在0、4及8周时取静脉血,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GRα和GR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未经GC治疗时PNS组GRα低于N组,GRβ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经GC治疗后,GRα、GRβ指标组间、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Rα指标时间与组间无交互作用(P>0.05),GRβ指标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55例PNS患儿中GC耐药组6例,敏感组49例,2组患儿经GC治疗后,GRα、GRβ指标组间、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GRα指标时间与组间效应无交互作用(P>0.05),但GRβ指标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调节GR的表达水平上甲基泼尼松龙治疗PNS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10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治疗组进行治疗,18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对照组进行治疗,将两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中患者总缓解率达89.5%,对照组中患者总缓解率为48.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FPS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ARF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收治的PNS并发ARF患者48例的临床表现、ARF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4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和轻微病变为主 所有患者在治疗4~20天内尿量达1030~4300ml,平均24h尿量为(1800±500)ml 大部分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为83.33%,按临床缓解标准:PNS完全缓解患者35例,部分缓解患者5例,未缓解患者8例,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时间为17~115天,平均(60.2±31.3)天.结论 PNS并发ARF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小管间质损害及蛋白管型堵塞肾小管管腔所致,根据PNS病史及突发ARF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ARF、纠正可逆因素、兼顾PNS和ARF两个环节,且PNS并发ARF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与肾病病理类型和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将124例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PNS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根据病理类型,将观察组分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3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41例、膜性肾病(MN)组27例、肾小球微小病变型(MCD)组21例;根据有无急性肾损伤,将观察组分为肾损伤组33例和非肾损伤组91例。检测受试者血清sTREM-1、suPAR水平,并分析其与肾病病理类型和肾脏损伤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TREM-1、suPA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尿酸(UA)、24 h尿蛋白(24hUp)、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微球蛋白(uβ2-MG)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蛋白(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肾损伤组血清sTREM-1、suPAR水平高于非肾损伤组(P均<0.05);MsPGN组、MN组、MCD组血清sTREM-1、suP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均低于FSGS组(P均<0.05)。血清sTREM-1、suPAR与TC、TG、24hUp、uNAG及uβ2-MG呈正相关,而与ALB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PNS患儿血清sTREM-1、suPAR水平显著上升,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NS病理类型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7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患儿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照组患儿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佳、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