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常规治疗与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DC-C、TG、CRP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观察心电图.心绞痛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方面有无明显差异.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心电图改善8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钙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和肠溶阿司匹林及硝酸甘油等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观察两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疼痛时间缩短,心电图缺血性ST段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有出血等毒副作用。结论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钙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单用肠溶阿司匹林和联合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时照组(肠溶阿司匹林)及治疗组(肠溶阿司匹林 法安明),疗程为一周.结果 一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79%(P<0.05);观察4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3例(1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安明,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孙习明 《中原医刊》2006,33(14):73-73
目的探讨小剂量噻氯匹啶、低分子肝素与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氯匹啶。观察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率(P<0.01),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噻氯匹啶、低分子肝素与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并优于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联用。  相似文献   

6.
马方 《吉林医学》2015,(6):1087-108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佳,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得以明显缩短,安全性得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监测出、凝血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用肠溶阿司匹林和联合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溶阿司匹林)及治疗组(肠溶阿司匹林+法安明),疗程为一周。结果一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79%(P〈0.05);观察4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3例(1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安明,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扩冠状动脉、吸氧等治疗。治疗组6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血脂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6.7%),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化瘀汤具有益气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改善血脂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11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服用常规用药如括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肠溶阿司匹林、普伐他汀、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等。实验组59例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添加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59例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添加硝酸异山梨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治疗效果、CI、CO、LVEF、LESV、LEDV数据以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组28例,观察组28例。常规组给予标准抗心绞痛治疗:体息、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倍他乐克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3周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常规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疗程1周,氯吡格雷和肠溶阿司匹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ECG及凝血指标的改变,治疗后1周、4周内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ECG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嚷氯匹定、低分子肝索和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索、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氯匹定,观察2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监测出、凝血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小剂量噻氯匹定、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和曲美他嗪,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司匹林能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祛瘀化痰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祛瘀化痰通络法治疗,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有效率为74.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祛瘀化痰通络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晓芳  石磊 《吉林医学》2009,30(7):606-60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皮下注射12h/1次,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晚1次,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张志坚 《吉林医学》2013,34(15):296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服用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及硫氮卓酮,治疗组加用红花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20 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以15 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变化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90.2%,心电图有效率为92.7%, 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下降导联数及ST段压低数值总和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与阿司匹林单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周后改为对照组方案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3%(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CRP及PLT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梗及出血率为3.13%、6.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21.88%(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梗及出血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望强  柴睿 《农垦医学》2009,31(2):140-141
目的:观察和对比国产肠溶阿司匹林与拜阿司匹林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远期疗效。方法:随访我院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应用国产肠溶阿司匹林与拜阿司匹林两组资料,以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旁路手术、冠脉介入治疗、死亡率以及被迫停服阿司匹林比率作为随访终点。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普通肠溶阿司匹林组与拜阿司匹林组患者相比,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旁路手术、冠脉介入治疗、死亡率以及被迫停用阿司匹林比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国产肠溶阿司匹林与拜阿司匹林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