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nm23和CD34蛋白的表达,并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47.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63.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nm23阳性组MVD低于阴性组(P<0.05);VEGF与nm23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647, P<0.01),VEGF阳性表达伴nm23阴性表达者易发生转移.结论 VEGF可能是膀胱癌的主要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肿瘤的生成、发展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VEGF 和nm23蛋白可以作为预测膀胱癌转移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膀胱癌及正常膀胱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HIF-1α、VEGF表达及MVD.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77.5%,VEGF阳性表达率为75%,MVD平均为(37.8±8.3),正常膀胱组织中仅1例可见VEGF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HIF-1α及VEGF表达较正常膀胱组织明显增高(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MVD值显著高于正常组织;HIF-1α阳性表达程度与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成正相关;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α、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HIF-1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与其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国光  雷德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36-1838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形成能力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别进行特异染色,记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并观察bFGF、VEGF的表达。结果:VEGF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和40.5%,MVD阳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术后复发组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且高MVD组复发率高于低MVD组(P<0.05)。结论: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有关,而且血管形成因子的异常表达是其微血管形成能力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VEGF-A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淋巴管密度( LVD)和微血管密度( MVD)是否有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A及Ki67在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用D2-40标记淋巴管, CD34标记微血管,进行淋巴管和微血管的计数。结果 VEGF-A阳性组的LVD和MVD与阴性组的LVD和MVD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和MVD与未转移组的LVD和MVD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Ki67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淋巴管生成和微血管生成中VEGF-A发挥重要作用。 Ki67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趋势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ECK及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3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RECK及MMP-2的表达.结果:在肿瘤组织中RECK的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2%(22/42),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85%,11/13),而MMP-2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31/4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23%,3/13)(P<0.05).RECK随临床病理分期升高及复发而表达降低(P<0.05),MMP-2表达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和肿瘤复发显著升高(P<0.05).RECK与MMP_2表达旱负相关.结论:RECK和MMP-2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MMP-2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可能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P-2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复发的关系.结果 12例正常膀胱组织未发现MMP-2阳性表达,5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28例MMP-2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49.12%.其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结论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MMP-2的表达均明显上调, MMP-2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侵袭等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MMP-2可能可以用于临床监控膀胱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fhit基因和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均为阳性.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为阴性;fhit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6.77%(29/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长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长表达减少,Tis~T1与T2~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6.5%(35/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增高(P<0.05),不同I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长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相关(P<0.05).结论 Fhit基因和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Fhit基因可能通过肿瘤凋亡抑制途径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以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汉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63.2%(43/68),正常组织中无COX-2阳性表达.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与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P均<0.05),而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COX-2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在BT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BTCC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MMP-9和VEGF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其与男女性别、病灶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BTCC组织中与正常膀胱组织MMP-9及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BTCC组织中MMP-9及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CC组织中>3 cm肿瘤病灶MMP-9阳性表达率较≤3 cm肿瘤病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CC组织中G3期MMP-9阳性表达率较G1~G2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CC组织中T2~T4期MMP-9阳性表达率较Tis~T1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及VEGF在BTCC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及与血管生成的密切相关,为BTCC的预后估计及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iNOS及CD34抗体对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12例癌旁粘膜标本及8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标本中iNOS的表达及与MVD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5例肿瘤标本中iNOS阳性表达率85.7%,iNOS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无关。移行细胞癌MVD值较癌旁粘膜、正常粘膜高,且低分化肿瘤的MVD值较高分化者高,浸润性肿瘤的MVD值较浅表性肿瘤高;iNOS表达与MVD存在正相关性。癌旁粘膜与正常膀胱粘膜比较,iNOS表达与MVD值的差别无 显著性意义。结论: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增高,可能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