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共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关键点,对城市规划水平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有利于城市规划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搞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更多地体现公共利益,着眼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应当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在本文中,笔者界定了公共利益,并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公共利益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等,旨在更好地维护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决策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就是要使决策人的行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从于社会公共利益,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领导者的素质是影响城市规划行政决策最主要的因素。服从、服务于公共利益是城市规划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城市规划委员会作为一种集体委员会制的决策模式,可以与行政首长负责制决策模式互为补充、相互协调。优化决策结构、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进行决策体制改革是我国城市规划行政决策体制建设的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得"公共利益"成为讨论的热点。城市规划长期以来自诩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然而城市规划行为究竟能否代表公共利益需要从法律角度进行检验。本文介绍了公共利益的内涵和特性,并通过几个较具影响的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问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通过立法部分界定公共利益、借助正当程序和经济手段形成公共利益、仰仗司法体系救济公共利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城市建设和规划当中,需要各种因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目前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城市规划本质也是为利益服务的,是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协调的一种工具,对此,我们不难看出,城市规划的意义就在于让公共利益最大化,其公共利益就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因为城市规划不够能自动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几个方面自利性的影响。本文就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进行了简要  相似文献   

6.
国家征收是主权国家行使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国家征收权作为处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冲突的行政权力,其实质是国家对私人利益的侵犯,但其前提是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并对受侵犯方作必要补偿。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对"公共利益"的判断并不是静止的,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公共利益"有不同的解释与诉求。中国当下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期,城市的规模扩张和更新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首要任务,《物权法》的实施更迫使政府在实施城市规划中必须依法动用国家征收权。动用国家征收权实施城市规划,需要廓清什么是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寻求对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的司法解释;出台国家征收法,树立国家征收的法律权威;解决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冲突,必须遵循程序正义与司法终裁。  相似文献   

7.
李伟权 《城乡建设》2003,(10):16-17
本文从分析公共利益在城市规划的重要地位出发,强调只有做到公共利益优先于私人利益,规划以人为本,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共同参与以及规划法规化运作,才能体现公共利益优先的城市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是城市的管理者为了能够使得城市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以及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行为的实现进行的,这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当前的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当前的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的基本概述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表现形式以及特点加以了分析,对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问题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对此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7,(9)
本文基于《物权法》对个人利益的保护,探讨了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城市规划中更好保护公共利益之策略:要就"公共利益"的范围加以严格界定;将经济效益将成为衡量公共利益的重要因素;确保司法体系成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  相似文献   

10.
公共利益是城市规划的中心议题,是政府干预土地使用的依据。然而,如何界定公共利益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美国司法审查的判例中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从美国的司法案例上看,私有产权保护不是绝对的,并且公共利益的概念也是扩展性的。公共利益是在特定社会场景中经过审慎的综合考量的比较利益。这种审慎的综合考量的逻辑包含了公共目的、正当程序和利益衡量。一个经过审慎考量的公平、公正的城市规划本身就是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宪谋 《规划师》2005,21(11):16-19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逐渐分离使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成为客观需要。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应在公众参与实践中不断予以调整和完善。涉及城市规划公共利益的民主参与应以代表制民主为主,以参与制民主为补充;涉及城市规划个人利益的民主参与应以参与制民主为主。推动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政治性社团的发展并通过其开展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工作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桂芹 《山西建筑》2014,(15):268-269
论述了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背景的动态性,并对城市规划原理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以体现时代性、增强实践性、富于创新性为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提出实习指导、最新政策法规以及成果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方法,达到了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习兴趣和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北京市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储备用地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为切入点,分析政府、开发单位、公众、设计单位等利益主体的权力分配与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一般框架,指出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过程中以权力分配倾斜化、关注对象区别化、利益诉求差别化为特征的不均衡现状,建议我国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注重:划定底线,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原则;设施先行,提升土地开发潜力;制度为本,明确可能的利益主体的权责。  相似文献   

14.
工作坊——实现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的一种有效易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刚  袁粤 《新建筑》2006,(6):55-59
加强公众参与是规划设计的大势所趋。公众参与的模式多种多样,工作坊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模式。目前在欧美,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工作坊越来越普及,并开始走向国际化在公众参与还处于较低水平的中国,了解和应用这一模式的人还很少,期望通过对工作坊内容及实践的初步介绍,引起大家对于这种工具和规划设计中公众参与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李阿萌  张京祥 《规划师》2011,27(3):70-7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城市的迅速扩展,都市区化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特大城市发展的新主题,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演变,由此在原主城区的外围形成了一些承载中心城区功能外溢的次区域.然而,我国既有的法定规划体系中没有次区域规划层面的规定,导致法定规划层面的巨大落差和规划衔接的困难.鉴于此,有必要在特大城市中增加次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16.
孟江平 《山西建筑》2011,37(23):7-9
结合国内城市规划处于转型期的现状,针对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城市规划所代表的公共利益及其地位和作用,并阐述了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绩效,指出应及时建立约束机制,引入政策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By developing measurement scales the city planner can promote his long-run interest in integrating urban knowledge and his short-run interest in making valid analyses of specific problems. But the construction of measurement scales is not a random process and must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logical rules. Inadequacies in current city planning scales are largely attributable to the lack of adherence to these rules. Housing quality scales, the most common measurement device in city planning, reveal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that lead to deficiencies in our measurement. The outlook is far from gloomy. Experience from other fields in index number construction, the use of scalograms, and factor analysis can Open up many promising avenues for city planning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18.
于海漪 《华中建筑》2005,23(4):140-143
张謇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于城市建设实践,是他的社会系统规划思想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延伸。其主要特点是系统性、实践性和超前于当时的社会和学科发展。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探索了从中国传统都府州城向近代城市发展的一种自主发展的道路。张謇城市规划思想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之第一位。它对我们今天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走出中国的、地区的独特道路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对目前社会利益分化的分析,探讨一种基于公共利益的城市规划策略。通过城市规划利益明晰化、市场化、制度化来适应和谐城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的发展需要正确、合理的城市规划作为保障。充分认识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属性、法律属性、开放属性、可持续发展属性,对于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国转型时期,有些城市政府在规划中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规划决策非程序化,急于扩大城市的发展规模、没有建立起与公众长期开放的沟通渠道,这与上面提到的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是不相符的。因此必须利用科学发展观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