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重庆三峡库区共建有污水处理厂18座,日产污泥132.95 t/d。污泥处理主要采用浓缩 机械脱水的工艺,然后送至垃圾填埋场填埋。运行过程中,由于脱水污泥含水率较高(80%左右),且未经稳定化处理,已经极大的影响了填埋场的正常运行。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在有垃圾填埋场的情况下,通过机械脱水、石灰稳定化等处理后进行填埋,不具备卫生填埋条件的实行堆肥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内环流蜂窝陶瓷生物反应器去除城市污水中的COD和氨氮,考察了水力负荷对该生物反应器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由0.5m3/(m2.h)增加到1.5m3/(m2.h)时,对COD的去除率下降31.90%,而对氨氮的去除率下降70.92%;当水力负荷为1m3/(m2.h)时,COD的去除率为37.99%,去除速率为1.85kg/(m3.d);氨氮的去除率为44.12%,去除速率为0.83kg/(m3.d).水力负荷由0.5m3/(m2.h)增加到1.5m3/(m2.h)时,蜂窝陶瓷上的指示性生物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日趋加大,污泥填埋关键技术问题已成为当今环境工程以及环境岩土工程的热点问题之一。污泥和垃圾混合填埋在其他国家已得到应用,但由于目前中国关于污泥及其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样的基础性室内试验成果不多,对污泥与城市垃圾混合样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其混合填埋的适宜比例等不甚了解,从而导致中国污泥垃圾混合填埋工程事故频繁发生。对不同配比的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样进行了固结压缩实验、三轴固结不排水实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得出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样的工程力学特性;同时,用ANSYS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配合比的污泥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填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对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适宜配合比及其稳定安全问题提出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处理处置方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随着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在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推广,对生活垃圾焚烧残余物,主要是飞灰的处理、处置已成为困扰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介绍了飞灰处理的固化方法、药剂稳定化、飞灰中重金属的提取及最终处置。  相似文献   

5.
采用厌氧膨化床(AEBR)+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CRI)处理小城镇污水,装置启动后,厌氧膨胀床和土地快速渗滤系统的容积负荷分别为0.71 kgCOD/(m3.d)和0.012 kgCOD/(m3.d);AEBR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5 h,回流比为400%;CRI的水力负荷为0.02 m3/(m2.d),湿干周期比约为1∶6。系统在稳定运行期对COD、总氮、氨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3%、85%、87%、79%,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的一级标准。AEBR+CRI处理城镇污水的污泥产率低,约为0.04 kgVSS/kgCOD。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处于填埋作业状态的某局部滑移堆体边坡开展塘渣反压控制工程实践,监测治理前、后的表面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和渗沥液水位,评估滑移治理效果.分析后续填埋作业塘渣反压高度和厚度要求.结果表明:采用塘渣反压后,表面位移速率最大值从130 mm/d降为20 mm/d,填埋堆体单次最大滑移面积从8 994 m2降为1 645 m2,深层最大滑移速率从5.3 mm/d降为0.9 mm/d.分析表明,在实施塘渣反压措施后,堆体现状局部稳定安全系数从1.129提高到1.614.当后续堆体继续堆高时,建议最小反压体高度应高于潜在滑移面的坡脚,最小反压体厚度应保证堆体稳定安全,反压体高度和厚度的最终取值应根据堆体的稳定性和反压工程的经济性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向厌氧系统中投加载体材料是提升反应器稳定性及厌氧效率的有效手段.本试验将蜂巢石投加到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ASB)中,研究其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厌氧消化效率的影响及厌氧污泥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投加蜂巢石缩短了UASB污泥驯化时间,与未投加蜂巢石的反应器相比,CODCr去除率提前12天稳定达到85%以上;污泥形貌观察及粒径分布测试表明,蜂巢石作为固定微生物的载体能够有效加速污泥颗粒化进程,运行至第15天,投加蜂巢石的反应器中粒径大于0.2 mm的污泥占比53.17%,高于未投加蜂巢石反应器的31.92%,形成了更加密实、更大的颗粒污泥.当有机负荷逐步提升至28.77 kgCODCr/(m3·d)时,投加蜂巢石的反应器CODCr去除率仍稳定达到97%,所能承受的最大有机负荷是未投加蜂巢石反应器的2倍以上.高通量测序表明,有机负荷提升后,投加蜂巢石反应器中产甲烷丝菌(Methanosaeta)代替产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成为优势种属.  相似文献   

8.
当前,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垃圾卫生填埋是环境科学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垃圾卫生填埋场中最重要的就是渗滤液的防渗问题。防渗问题是利用填埋场地质材料的渗透性质和现行的土工防渗技术,以及垃圾本身的物理力学特性加以解决,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污水必须进行处理。本文从垃圾填埋场地质材料和垃圾本身的力学特性入手,通过对当前卫生填埋的防渗问题的相关法规的讨论,结合湖北应城市垃圾卫生处理场实例对垃圾卫生填埋场中的防渗技术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利于后续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产沼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城市生活垃圾与污水厂脱水污泥的混合填埋模拟实验,研究了添加污泥对垃圾降解及填埋气产生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填埋垃圾中添加污泥起到了接种微生物的作用,加快了有机垃圾的降解与填埋气的产生,产气速率较生活垃圾直接填埋提高30%以上,填埋气中CH4浓度可达到64%,与没有添加污泥相比,填埋气中CH4含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填埋气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也可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经济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污泥消化液的脱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研究了对高氨氮、低ρ(C)/ρ(N)污泥消化液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在A/O反应器中,短程硝化在温度9~20℃、平均ρDO=5.4 mg/L、SRT值为30 d左右时,进水氨氮负荷0.64 kg/(m3.d)的条件下,经过29 d得以实现,通过控制游离氨ρFA>4 mg/L时,此后,从30—96 d,出水亚硝氮累积率维持在70%左右;短程硝化实现之后,进而实现了半短程硝化,出水氨氮与亚硝氮浓度比维持在1∶1.32左右;采用UASB反应器,接种由好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氧化沟活性污泥及短程硝化活性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在避光、厌氧、(30±0.2)℃、pH=7.3~7.9条件下,以污泥消化液经短程硝化处理后的出水为进水,初期进水氨氮、亚硝氮容积负荷分别为0.07、0.10kg/(m3.d),经过24d运行,氨氮和亚硝氮开始出现同步去除现象,195 d时总氮去除负荷达1.03 kg/(m3.d);待半短程硝化运行稳定和厌氧氨氧化反应成功启动后,将二者联立并运行了105 d,最终总氮去除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北省平原区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两类填埋场地,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激电测深+时谱激电参数"的组合方法,确定了污染物/填埋物的电性识别特征,所圈定的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钻孔验证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更突出浅部信息,是快速识别目标区的重要参考;时谱激电参数特征在污染物的识别和圈定中较传统激电参数则更为稳定,该组合方法在工业固废填埋物、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的探测中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生物-生态协同工艺深度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碳源含量低、营养盐含量高的城镇污水高效、低耗地脱氮除磷,提出以生物、生态协同组合模式脱氮除磷.试验规模为100 m3/d,其中生物段为悬浮式活性污泥系统,生态段为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的串联系统.根据进水特征和单元工艺的特性调节单元工况类型和运行参数,合理分配两段污染物负荷,协同组合两段工艺,达到生物段灵活、高效性和生态段低耗、稳定性的最佳结合.研究表明,生物段HRT 6~8 h、人工湿地水力负荷0.34~0.54 m3/(m2.d)时,组合工艺COD去除率为90%、TN去除率为60%~80%、TP去除率为99%,出水可作为湖泊的补充水源利用,达到保护湖泊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渣土场是容纳弃土和弃渣的主要场所,由于堆填材料和压实方法的差异性,研究初始渗流场对计算渣土场边坡的降雨入渗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以深圳市部九窝渣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非饱和渗流原理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设计了不同初始渗流条件和不同降雨强度的计算方案,揭示了渣土场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渗流特征及其安全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渗流场和降雨强度对渣土场边坡的降雨入渗特征和稳定性影响显著;竖直方向流速峰值和孔隙水压力上升速率与初始基质吸力呈正相关关系;当降雨强度为3.5 mm/h,监测点1在初始基质吸力为-25、-50、-75 kPa时达到饱和的时间分别为10.9、20.2、25.5 h;竖直方向流速、体积含水率上升速度和孔隙水压力上升速率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初始基质吸力为-25 kPa和降雨强度为3.5 mm/h时,渣土场边坡安全系数下降明显,需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固体垃圾的填埋是我国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防渗衬垫系统则是填埋场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探讨了国内外垃圾填埋场衬垫系统水力特性的研究进展,并针对黏土资源日趋匮乏的实际状况,着重从衬垫材料的替代以及防渗层的设置两方面对目前填埋场衬垫系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长生桥卫生填埋场雨污分流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总汇水面积331 700m2,如果在填埋过程中雨污混合,必将增大渗滤液处理量,因此,雨污分流是垃圾填埋场作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首先对雨水收集措施和雨水排放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以"抽"为主,以"排"为辅的方针,进而根据长生桥卫生填埋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雨污分流实施方案.经过近半年的实施,雨污分流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渗滤液处理负荷,证明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废活性炭为原料,氧化铁为添加剂,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制备载铁颗粒活性炭(IOC-GAC).结果表明,IOCGAC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煅烧终温为900℃,升温速率为6℃·min-1,m(氧化铁)/m(废活性炭)为4:6,恒温时间为0.5h,所得产品的比表面积达630.5m2·g-1,收率为50.9%.对其进行SEM,IR,XRD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的表面负载了一层致密的铁氧化物,且主要以α-Fe、Fe3O4或γ-Fe2 O3的形态存在,饱和磁化强度高达66.247 emu·g-1.  相似文献   

17.
针对垃圾渗滤液难降解、高氨氮和高CODCr的特点,提出了微电极与MBR联合工艺对其进行降解。实验探讨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氯离子质量浓度和停留时间等4个主要参数对CODCr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V8.0.6.1软件设计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电流密度13 mA.cm-2、极板间距10 cm、氯离子质量浓度4 200 mg.L-1、停留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89.56%,氨氮去除率92.29%,且出水氨氮和CODCr都达到垃圾渗滤液处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垃圾土蠕变降解沉降特性,选取重庆市某垃圾场典型试样,基于室内蠕变观测试验得到蠕变降解沉降过程曲线(0~330 d),建立了符合其沉降变形特性的PTH计算模型,验证了该模型合理性,同时对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因外部应力和内部蠕变降解引起的沉降总量可达试样高度的33.2%,渗滤液在前期的溢出量受外部荷载和有机物含量的控制;垃圾土中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可用Richards 模型来表示,累计沉降量和累计渗滤液产量之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有利于初期压缩变形和后期降解沉降的最优有机物含量区间为29.1%~36.47%;内部温度监测结果显示,20~41 ℃是一个可加快内部有机物降解速率的温度区间,且在41 ℃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气水交替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充分利用膜组件,通过小试试验,考察膜面积负荷对该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腔供氧压力不超过200 kPa、原水碳氮比为10左右的条件下,AMBR对COD、NH4+-N和TN的最大膜面积去除负荷分别为84.9、6.75和6.5 g/(m2.d).对于AMBR去除COD...  相似文献   

20.
低氨氮条件下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快速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4.2~23.9℃下,将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颗粒污泥接种于火山岩填料生物滤池,以期缩短其启动时间.启动初期,当进水ρ(NH4+-N)=70 mg/L、ρ(NO2--N)=90 mg/L时,TN去除负荷为0.12 kg/(m3.d);自启动第105天,TN去除负荷达到2.22 kg/(m3.d),实现了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快速启动.结果表明,根据氮气产量、生物膜表观颜色、脱氮速率和pH值的变化,可将启动过程分为ANAMMOX菌的驯化与快速扩增2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