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涂装》2008,(3):26-27
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在金属防护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这种全新的方法预计在未来10年内将在金属保护和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得到关注和应用。采用膦酸盐SAMs、硅烷类复合膜、脂肪酸SAMs证明是一条取代传统表面处理的途径,同时SAMs也为研究和开发新型缓蚀剂及研究其机理提供了可行的路线。  相似文献   

2.
通过共价链连接的方式在亲水性基底上制备了刚性功能分子3,4,9,10-苝四羧酸的自组装单分子膜,利用接解角、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安等方法对所制备的苝四羟酸自组装膜进行了表征,并初步研究了该自组装膜在ITO电极表面光电转换性质。  相似文献   

3.
银表面分子自组装膜的防腐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金红  王怡红  郭志睿  顾宁 《化工学报》2004,55(10):1674-1677
用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在银电极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研究了该组装膜在0.1mol•L-1NaOH溶液中对银的防护作用.通过极化曲线、接触角及俄歇电子能谱等方法对组装膜的极化电阻、腐蚀电流及表面状况进行了研究表征,得到了最佳MPS组装液浓度为0.1mmol•L-1和最佳组装时间为6h下的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极化电阻和缓蚀率等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羟基苯甲酸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对羟基苯甲酸在铜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膜,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了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作用及其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分子易在铜表面形成稳定的自组装单分子膜,该膜抑制了铜的阳极氧化过程,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结构,固/液界面双电层电容明显降低,有良好的缓蚀效果。研究结果还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在铜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典型的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5.
梁洪爽  赵杉林  李萍  史艳华  张振华 《当代化工》2014,(8):1606-1608,1611
金属表面自组装分子膜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对金属表面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与应用价值。本以Au、Ag、Cu、Fe为代表,介绍了硫醇在其表面硫醇自组装成膜的过程、表面膜的结构、表面膜的特点和成膜的机理的研究进展,并且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自Gemini表面活性剂报道以来,受到了研究者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其结构设计、性能研究、工业应用的报道层出不穷。本文综述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状态下的自组装行为,主要包括水溶液中的自组装、气液界面上的Langmuir单分子膜、离子液晶及气液界面上的晶体生长。分析和展望了今后Gemini表面活性剂自组装体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仿生自组装是分子自组装与生命科学相交叉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强调了开展仿生自组装研究的意义.介绍了目前仿生自组装的研究进展,并举例进行了说明,最后探讨了仿生自组装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俞玫  梅光泉  黄海平  于澍燕 《化工进展》2006,25(11):1294-1300
吡唑类配体是一类多功能有机配体,详细介绍了单吡唑、双吡唑和多吡唑配体在超分子自组装分子中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将蛋白分子及其自组装体作为模板用于功能性金属纳米材料合成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蛋白质及其自组装体形态结构独特多样,具有特异性分子识别及仿生矿化能力,在纳米材料形成过程中可发挥结构导向及形貌控制作用,以其为模板构建的蛋白-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在催化转化、生物传感、医学成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蛋白质及其组装体的结构特征差异,综述了近些年在以蛋白质单亚基结构、蛋白多亚基超组装结构及蛋白三维晶体结构为模板的金属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梁淼  余涛  高翔  苏荣欣  齐崴  何志敏 《化工学报》2018,69(11):4553-4565
将蛋白分子及其自组装体作为模板用于功能性金属纳米材料合成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蛋白质及其自组装体形态结构独特多样,具有特异性分子识别及仿生矿化能力,在纳米材料形成过程中可发挥结构导向及形貌控制作用,以其为模板构建的蛋白-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在催化转化、生物传感、医学成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蛋白质及其组装体的结构特征差异,综述了近些年在以蛋白质单亚基结构、蛋白多亚基超组装结构及蛋白三维晶体结构为模板的金属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