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慢性肾衰竭患者及血液透析前后血红细胞参数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氮质血症期患者和43例肾衰竭期患者透析前及透析1个月后血红细胞(RBC)各项参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衰竭期组的RBC、HB、HCT、MCV、MCH较氮质血症期组降低,其中RBC、HB、HCT下降较显著(P〈0.01),两组患者中血MCHC和R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竭期组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MCV、RDW、HCT、MCHC差异有显著性(P〈0.05);RBC、HB、MCH差异无显著性(P〉0.05),透析1个月后MCV明显增高(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程度与肾功能不全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血液透析后的早期患者较未透析患者贫血纠正慢且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邝为民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80-18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透析组和非透析组,非透析组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维生素、胰岛素控制血糖、降压等治疗,透析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透析组治疗后尿素氮、平均动脉压、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或降低明显(P〈0.05);H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非透析组尿素氮、尿蛋白、CCr略有减小,Hb、平均动脉压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控制血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改善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纯水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 2台北京康德威双极反渗水处理机,将其改造成二级反渗系统,再经微滤器滤过后形成超纯水,细菌生长数〈0.1CFU/ml,内毒素浓度〈0.03EU/ml。选取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20例)所用透析器为NIPRO-150G,试验组(20例)所用透析器为PES-150DS,超纯水联合高通量透析6个月后,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对贫血的纠正及促红素的用量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Hb、HCT明显增高,促红素应用显著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纯水联合高通量透析能显著纠正透析患者的贫血,并能节省促红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患者的肺部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8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原发病因等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肺部感染组40例患者共发生肺部感染46例次,病原学检查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高,肺部感染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Kt/V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积极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加强透析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生成素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60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rHuEpo治疗3-6月,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生活质量等变化。结果通过对60例血透患者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体内缺铁、营养不良、不规则用药、透析不充分等)并给予合理有效的用药指导,使该药发挥了最佳疗效,使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使用rHuEpo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纠正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蓓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807-808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观察组采用腹腔透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心率、呼吸、血生化和肾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病死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P〈0.05)。结论有效的透析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状态,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血液透析、纠正预防贫血的症状,并采取补钙、降压等对症治疗;治疗组22例在以上的治疗基础之上,于每次血液透析后给予左卡尼汀1.0 g,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功能指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的血压升高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3个月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肖蓓  阚明  丁琼 《安徽医药》2009,13(4):432-434
目的观察抗坏血酸(AA)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贫血及营养状态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07年3月~2007年6月维持性透析病人60例。其中女22人,男38人;平均年龄(58±13)岁,平均透析龄(23±9)月,入选病例均稳定透析大于6个月,KT/V〉1.2。随机分组。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治疗组病人予以AA治疗3个月,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和AA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结果AA治疗前,治疗组与非治疗组MHD患者在年龄、透析时间、原发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AA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病人血红蛋白较非治疗组病人明显提高(P〈0.05),与非治疗组相比,治疗组TNF-α、IL-1β、CRP、MDA明显下降(P〈0.05),血浆TAA明显上升(P〈0.05)。结论AA对MHD患者贫血纠正具有明确疗效,其机制部分与AA抑制MHD患者体内TNF-α、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9.
鲍晓红  李洁  金烈 《海峡药学》2010,22(4):115-116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透析患者45例.按透析方式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25例、腹膜透析组(PD组)20例,采用同期对照研究。结果各组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的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PD组Hb、Hα、SF、TSAT上升幅度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配合EPO治疗HD和PD患者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PD患者贫血改善明显优于HD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串联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入采用血液灌流串联透析(HD+HP)治疗的34例尿毒症脑病患者,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内中分子物质(MMS)、血常规、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血清蛋白等变化差异。结果28例尿毒症脑病患者在血液灌流串联透析治疗后MMS、血清K+、Na+、cl-、BUN及Sc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透析治疗可以有效净化患者血液中的尿毒症毒素,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64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透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Hb、HC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β2-MG经治疗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rHuEPO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Hb、HCT、β2-MG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畏寒、低热,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透析伴贫血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净 《中国医药指南》2011,9(9):245-246
目的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并发症,提高存活率。方法选择云南省中医医院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均排除其他肾脏病,就其透析常见并发症加以分析。结果透析中常见并发症是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贫血、心律失常、感染等。结论长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其生存率,应积极的控制血压、血糖、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纠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糖铁复合物和蔗糖铁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80例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已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照组给予口服150mg多糖铁复合物,每天1次;治疗组给予200mg蔗糖铁加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于透析2h后通过透析器静脉滴注,滴注时间至少在30min以上,于每次透析时使用,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缺铁、贫血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0%,治疗组为9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缺铁、贫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缺铁、贫血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显著多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元显著变化。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缺铁、贫血症状,患者依从性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5例死亡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45-245,249
目的:初步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血液透析中心2003年5月~2009年5月共55例血液透析维持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有关临床分析。结果:55例死亡患者中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与致命性心律失常17例(30.9%),感染13例(23.6%),颅内出血8例(14.6%),恶病质7例(12.7%),消化道出血6例(10.9%),尿毒症脑病4例(7.3%)。结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进行充分地透析,积极治疗并发症,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与营养不良,并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是预防该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小梅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16-1316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维持性透析尿毒症患者40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情况及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结果多数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减轻。血PT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血中PTH水平,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并按年龄因素对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38例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支/皮下注射,剂量每周100~150U/kg,分2~3次给药。分析其疗效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238例患者中有效224例(94.12%),无效14例(5.88%)。治疗后238例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明显改善(P〈0.01),贫血改善情况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对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呈负相关(r=-0.682)。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安全有效,但疗效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L-左旋肉碱)联合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6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且经过常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贫血纠正不满意的患者,于每次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g,3次/周,疗程24周。采用自身对比方法,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肌酐、尿素、白蛋白、钙、磷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在加用左卡尼汀治疗后8、12、24周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明显增加(P〈0.05),血肌酐、尿素、白蛋白、钙、磷差异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血尿素、肌酐、白蛋白、钙、磷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左旋肉碱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多种并发症,患者营养不良、脂质代谢紊乱、贫血、心血管疾病、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骨胳肌病、胰岛素抵抗及炎症状态等需要及时予以纠正.左旋肉碱具有多种生理生化功能,文献证实左旋肉碱可改善透析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是近期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时间段静脉注射蔗糖铁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将在透析后3 h内单使用蔗糖铁的患者归为观察组A1,联合左卡尼汀的为观察组B1。将在透析后24~27 h内单使用蔗糖铁的患者归为对照组A2联合左卡尼汀的为对照组B2。治疗时间均为5周,于第8周时观察四组疗效。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两两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P〈0.05);其中联合左卡尼汀的B1B2组分别和单用蔗糖铁的A1A2两两比较,治疗后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0.05),然而从两组的不良反应数据的统计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后3 h和透析后24~27 h应用蔗糖铁联合左卡尼汀对MHD患者的贫血改善无明显区别,但透析后3h内应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小、患者依从性更好、相对更安全、患者更舒适,是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尿钠肽(BNP)测定,明确肾衰竭患者因水钠潴留、贫血、血压控制不佳等因素,造成左心衰竭。临床上观察透析前后尿钠肽变化。方法38例患者透析前及气急、胸闷、呼吸困难改善后透析,静脉各采血0.5ml加入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采用美国Blosit(Triage)心力衰竭测试仪测定对照。结果38例肾透析患者呼吸困难患者31例尿钠肽明显增高。最高〉5000ug/L,透析前尿钠肽(2480.5±1270)ug/L,透析后尿钠肽(1449.8±788.4)ug/L,P〉0.05。结论尿钠肽是反映左心功能不全地敏感特异性指标。可区分心源性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使诊断尿毒症心力衰竭变得客观化,就像诊断肾功能衰竭,测定血肌酐、尿素氮一样直观。慢性肾功能衰竭尿钠肽也可增高。该检测在临床上及时,快速容易诊断尿毒症心功能不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