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某氧化铜钴矿酸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进行了搅拌酸浸、搅拌还原-酸浸和淋滤还原-酸浸对比试验研究,确定了搅拌还原-酸浸是处理这种氧化铜钴矿的最佳方法,不但浸出速度快,而且浸出效果好,铜浸出率达到93.88%,钴浸出率达到95.2%;同时证明了采用堆浸(淋滤还原-酸浸)也是处理这种矿石的另一条重要的途径,也可得到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高钙镁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氨堆浸提铜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概述了氨堆浸处理高钙镁低品位氧化铜矿石工艺的开发及产业化过程。与成熟的搅拌氨浸技术相比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氨堆浸—萃取—铜电积产业化技术开发成功,为处理低品位高钙镁氧化铜矿石提供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低品位氧化铜矿及空区残矿可浸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山铜矿的低品位氧化铜矿及含矿围岩进行了小型浸出试验。试验表明武山铜矿该类型矿石的浸出较复杂,但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即溶浸剂浓度3%,氧化剂用量0.25%,强化剂用量2.5%,浸出时间为1h,浸出率可达60%~75%。由于矿石的氧化率约为30%,仅靠单一酸浸,其浸出率难有较大的提高,应进一步开展强化浸出的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低品位氧化铜矿石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朗,采用浮选-除铁酸浸联合流程可获得较高的铜。回收率,浸出液中铁的含量较低。浸出液可用化学法进行浓缩,费用比直接蒸发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从某低品位氧化铜钴矿石中还原酸浸铜、钴,考察了矿石粒度、反应温度、硫酸用量、还原剂亚硫酸钠用量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石粒度-74μm占80%、液固体积质量比2/1、硫酸用量为矿石质量的8%、还原剂亚硫酸钠用量为矿石质量的12%、反应时间4 h条件下,钴浸出率大于93%,铜浸出率大于95%,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海南农垦石碌铜厂采用酸浸-萃取-电积法处理氧化铜矿的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与酸浸-直接电积工艺相比,铜回收率提高30%。文中详细介绍了浅池式混合澄清萃取箱的结构与性能,具有效率高、投资省、溶剂损耗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从某难处理氧化铜矿石中酸浸铜,考察了硫酸质量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搅拌速度、矿石粒度、浸出时间、温度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浓度165g/L、液固体积质量比3∶1、搅拌速度300r/min、矿石粒度-74μm占50%、浸出时间100min、温度40℃条件下,铜浸出率为93%,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刚果(金)某氧化铜堆存矿回收工艺试验研究表明,在样品含铜1.3%左右,且铜氧化率95%以上的情况下,原矿磨矿至-0.074 mm占65%左右,采用高梯度强磁选机磁选-磁选精矿常温酸浸工艺,获得铜品位8%以上、铜回收率74%以上的磁选精矿。磁选精矿采用硫酸常温浸出,在酸矿比0.15的条件下,铜的浸出率达93%以上,磁选抛尾率接近90%,相比原矿直接酸浸的酸矿比0.6,酸耗大幅降低。磁选-酸浸联合工艺,铜的综合收率达68%以上,实现了铜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金属镍粉,其制备方法,导电膏和多层陶瓷电容器;硫酸处理金精矿粉的冶金方法;铜阳极炉还原期还原氧化铜的还原剂和还原方法;紫杂铜液态电渣连续精炼工艺及设备;从难浸硫化物矿石、碳质矿石中提金的预处理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10.
某氧化铜钴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对象为黑色页岩型氧化铜钴矿石和铜钴硫化矿石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样。通过对氧化铜钴矿石混合样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的嵌布特征及铜和钴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某氧化铜矿石的硫酸搅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常温常压下用硫酸搅拌浸出内蒙某氧化铜矿石。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5%、矿浆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1、搅拌时间为6h、硫酸质量浓度为30g/L、搅拌速度为200r/min条件下,铜浸出率达84%以上。该工艺简单,成本低,环境污染小,铜浸出率高,是处理含泥量较大的氧化铜矿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建云 《有色矿冶》2009,25(2):17-19
通过对某低品位氧化铜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进而查明该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嵌镶关系、粒度分布特征。并进行了浮选条件及闭路试验研究,确定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浮选的工艺参数,取得了铜精矿含铜达18.16%,回收率达80.03%较好的选别指标。可向同类低品位氧化铜矿石选矿提供有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选取某难选氧化铜矿为对象,进行超声波助浸试验,当超声波发生器振幅为70%、助浸时间为15min时,铜浸出率为59.35%。超声波助浸较传统搅拌酸浸,浸出时间缩短了7倍,铜浸出率提高了4.95个百分点。采用超声波助浸—浸渣浮选新工艺处理该氧化铜矿,获得了闭路铜总回率90.91%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低品位氧化铜矿制备硫酸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低品位氧化铜矿制备硫酸铜的工艺研究。氧化铜矿经硫酸浸出一铁屑置换,产出的海绵铜再经硫酸重溶后,按传统方法制备硫酸铜结晶产品。或是投入密闭鼓风炉熔炼粗铜。该工艺铜的浸出率为90%左右,置换率约为93—98%,铜总回收率80—85%。  相似文献   

15.
难选氧化铜矿处理工艺研究及经济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难选氧化铜矿几个技术指标好、工艺新的加工方案进行经济评估。推荐了浮选产品铜精矿为原料的湿法冶金-“氨浸、萃取、电积”新工艺。用详实的数据说明该工艺是提高铜矿企业经济效益,开发难选氧化铜矿的一条有效途径。并为改变东川矿山产品结构、开发铜的系列深加工产品-铜型材、铜合金和铜化工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铜的堆浸     
本文介绍了一种从低品位氧化铜矿石中回收铜的新方法。该方法是首先把矿石破碎后筑堆,然后用至少100g/L的浓硫酸溶液完全浸湿该矿堆,并保持酸浸透的矿堆熟化3天以上.最后,用5—40g/L的稀硫酸溶液淋洗熟化后的矿石,并收集淋洗液,从此溶液中即可回收铜。  相似文献   

17.
王玉山  王燕 《黄金》2002,23(7):11-15
针对寿王坟铜的空区存窿矿石进行了室内摇瓶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试验表明寿王坟铜矿的矿石仅采用化学浸出,铜的浸出率较低,为465左右,采用细菌浸出可将铜的浸出率提高26%,达72%,铜的浸出率与矿石的粒度成反比,即矿石的粒度越大,铜的浸出率越小,在生产中,先用酸浸出,然后再用细菌浸出的方案,既可加快铜的浸了同,又可以降低浸矿时的酸耗,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以某高铜含金氧化矿为研究对象,在炭浸工艺中采用新型低毒药剂"JC"为浸金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取得了浸出率分别为Au 92.80%、Ag 33.45%的较好指标,金、银浸出率略高于使用氰化钠时。可见,该药剂在炭浸工艺中替代氰化钠浸出该矿是可行的,且用该药剂浸出该矿石时,对金选择性高、浸出速度快。本研究对含金矿石低毒浸金及矿山绿色发展提供有价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碳酸盐脉石对氧化铜矿酸浸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了温度、酸度、矿石粒径、液固质量比、振荡速度等因素对含碳酸盐脉石氧化铜矿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酸度、高液固质量比、小粒径和高振荡速度利于矿石的浸出,但碳酸盐脉石使得酸耗增加.考虑浸出成本确定合理的浸出条件为温度303 K、酸度35 g·L-1、矿石粒径0.074~0.125 mm、液固质量比3∶1以及振荡速度180 r·min-1,浸出180 min后铜浸出率达53.6%.对浸出前后矿石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碳酸盐脉石与酸反应后在矿石表面形成CaSO4·2H2O沉淀,覆盖在颗粒表面,限制了矿石颗粒孔裂隙的发育.基于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对浸出动力学进行分析,发现碳酸盐脉石反应生成的沉淀阻碍了浸出反应,固体产物层扩散为浸出反应的控制步骤,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65 kJ·mol-1.   相似文献   

20.
陈淑萍  王春 《湿法冶金》2016,(4):311-315
青海德尔尼铁帽矿和高硫半氧化矿较难分选,研究了采用焙烧—酸浸—氰化浸出工艺从中回收铜、金、铁。结果表明:在m(氧化矿)∶m(高硫半氧化矿)=1∶1、矿石粒度-75μm占81.5%、焙烧温度580℃、焙烧时间2h条件下对混合矿石进行焙烧,然后在液固体积质量比2∶1、体系初始酸质量浓度45g/L、浸出时间1h条件下从焙砂中浸出铜,铜浸出率达88.26%;对酸浸渣,用初始质量浓度2g/L的氰化钠溶液滚瓶浸出24h,金浸出率达85.43%,同时获得铁精矿。该研究为类似复杂氧化矿和半氧化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