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手段之一,音乐教育就是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对幼儿进行教育.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音乐之所以能够千变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节奏起着重要作用,节奏能帮助幼儿领会音乐作品的表情性质和风格特征,能使幼儿在自己唱歌或跳舞时更富有表现力,而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就音乐活动中节奏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节奏是舞蹈艺术实践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了节奏,就不成其为舞蹈.所以舞蹈专业的学生训练学习中永远离不开时节奏中的音乐.而节奏中,听觉训练对他们又具有特殊意义,在训练过程是和心理因素紧密相关的,对于舞者在训练学习节奏听觉时所表现出的注意倾向,这一因素很重要,音乐与舞蹈也是艺术王国的一对姐妹.本文通过二者的共性,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钢琴伴奏的舞蹈的实践,进行了新趋向方面的分析.加强研究综合视野来看待音乐舞蹈的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舞蹈从一产生便和音乐结成了最密切的联系,从根本上讲,任何一种舞蹈归根到底都离不开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这是因为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并与音乐共生共存的,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就连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奏拍或歌唱伴合.本文通过剖析这种关系,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流行音乐发展迅速的今天,爵士鼓作为核心乐器之一,在音乐表现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不仅仅在节奏速度,力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在塑造、渲染、丰富音乐形象等方面也是其它乐器不可比拟的。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学习爵士鼓的人越来越多,自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爵士鼓这门乐器真正传入我国,在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一种利用身体语言的行为艺术,人们喜欢欣赏舞蹈,一般,大家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对于舞蹈的评价是很好看,表情很好,技巧很棒,大部分人却忽视了在这美丽的舞动中有音乐的一份功劳。实际上,音乐对于舞蹈所产生的效果是很大的,在音乐中最主要的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舞蹈的灵魂。把握准确的节奏才能够完整的诠释舞蹈的内容,才会准确地表达编舞者的作品构思与情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音乐教学法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和创新,但是教学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共同探讨与研究。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陈旧,不能突出艺术审美特征,缺乏艺术性。合理的运用艺术手法能实现音乐教学的个性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节奏、师生关系的艺术化,都有助于音乐审美和音乐教学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勃拉姆斯的21首《匈牙利舞曲》是世界闻名的重要音乐作品,其旋律、结构、节奏等都极富特色,并且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版本,是极有影响力的音乐著作。本文详细分析了全部的21首作品及其在音乐上的各大特色,以及在旋律、节奏、曲式、演奏等方面的一些新发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门听着优美、动听的语言,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心情愉快。而音乐语言包括多种要素,它们互相配合;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表现力和荡人心魂的艺术魅力。旋律、节奏、节拍、和声、复调、调式与调性等构成了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本文仅就音乐语言的组成要素,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9.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基础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其中的视唱,人们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往往在音准、节奏等技能方面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对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于是在演唱中显得呆板机械,音乐缺乏了情感美,少了感染力.本文从培养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提高理论实践能力两方面,探讨了怎样把握视唱中的音乐情感.  相似文献   

10.
艺术之间是相通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本文通过论述线条与节奏、明度与旋律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绘画与音乐的虚实统一。  相似文献   

11.
传统琵琶武曲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富于戏剧性,多用力度较大的右手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型的武曲套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闻名于世。演奏乐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民族都在自己特有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音乐作为其中的一个表现,呈现出了它所属文化的特质。伴奏,它能统一工人的动作节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它还能通过舞蹈和音乐给人以娱乐。对某一文化的社会性认识也跟音乐的体裁和风格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欧洲古典时期的传统一在"西方音乐中心论"已然日趋衰落的今天,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的风格与功能,并与西方音乐形成比较将是非常必要。本文试图用一种平等的视角介绍音乐在不同社会中的风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掌握节奏感是提高学生舞技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无论学习哪一种舞蹈,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舞蹈中的节奏,其次才能学好舞蹈的风格、舞蹈的表演等其他环节,本文从形体训练是培养节奏感的基础、对音乐的理解是掌握舞蹈节奏感的关键、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是提高节奏感的中心等三个方面,着重探讨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意识。  相似文献   

14.
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与调式感.具有良好的读谱能力和听辩能力,是每一个音乐学习者必备的专业素质,对提高演唱、演奏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练耳中音组、音程、和弦、节奏、旋律五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有效的训练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听觉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力,提供了一些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群体性声乐艺术,也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合唱是声乐艺术,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都是由人声表达,所以对音乐的感情表现比乐器更为直接,加上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词,很容易被人接受,合唱的艺术效果、感染力以及便于组织、雅俗共赏的优点,都是其它音乐表演艺术无法相比的。  相似文献   

16.
万物之出先有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广义的节奏意味着时间的匀称划分,它包括,和声的节奏,音乐的脉动,节拍,乐句,语气,结构的安排,速度,乐段乐章等要素。在整个音乐表现中,节奏的特点是音乐风格的基本要素,也是辨别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音乐风格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节奏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试图从钢琴学习的角度对节奏的训练作一些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从1976年至21世纪,是我国音乐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音乐事业的各个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局面,走上了面向世界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而其中管弦乐得以恢复并发展的标志是1976年郑路、马洪业创作的家喻户晓的管弦乐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后来经方圆改编为一首经典的手风琴作品。这部作品以其热烈的节奏、极富西南少数民族特色的旋律,形象地再现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族人民欢欣若狂、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场景。  相似文献   

18.
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的音乐表现形式,其核心在于合唱指挥,优秀的合唱指挥者能够激发歌唱者的灵魂、情感、激情等,以自我对作品的认知程度、内涵、音乐美感等都在合唱队员的身上体现出来,是作曲家、作词家与歌唱者、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有着桥梁的嫁接作用。而这一切想要有效的实现,需要合唱指挥有着较高的音乐修养,合唱指挥技能等,才能确保合唱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合唱指挥作为合唱队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是音乐艺术的阐释者和表演者。合唱指挥是由动作完成的,这不单单只是手的动作,还需要指挥者的表情、身体轻微的动作等,以无声  相似文献   

19.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他的基本教育理念用一句话说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他的教学特点及其特征: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享受音乐,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强调感性强于理性的体验;重视视场练耳,重视听觉能力的培养;积极引用肢体语言进行节奏记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教育完整的人,而不是学习音乐本身。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地运用这些教学理念和手段就成了我们要去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的健康标准并不只是依据单纯的身体形态的发育指标来衡量,而是包含了儿童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发育水平等多方面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儿童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相对弱化,例如走路容易摔倒、经常误伤自己,做起事情来笨手笨脚类似现象在城市儿童身上更为明显。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将不加以论述。城市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将严重影响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本文试图通过音乐律动活动对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