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高血压危险因素分类树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为高血压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某工厂人群中筛检出的、未经药物系统治疗的l16名高血压患及136名血压正常健康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类树分析探讨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结果 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超重、中心型肥胖、饮酒、吸烟、高血脂症、年龄与性别。高血压主要高危人群为:(1)超重 中心型肥胖 饮酒;(2)超重 中心型肥胖 高年龄及其男性吸烟;(3)超重 高血脂症;(4)中心型肥胖 饮酒 吸烟。上述高危人群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2.76%。以学习集的分类结果为:灵敏度为82.76%,特异度为74.26%;以检验集的分类结果为:灵敏度为71.55%,特异度为61.03%。结论 对高血压不同高危人群应采取不同的防制措施;控制体重、饮酒、血脂水平、戒烟应为高血压一般人群防制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与分类树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应用分类树模型分析广东省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做比较。方法利用广东省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用分类树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15 343名常住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血脂及肥胖。分类树学习集的灵敏度为91.0%,特异度为81.6%,总正确率为83.3%,约登指数为0.726;检验集的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80.5%,总正确率为81.2%,约登指数为0.643。logisic回归分析的灵敏度为31.6%,特异度为95.7%,总正确率为84.5%,约登指数为0.273。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调节血脂,减轻体重。分类树分析较logisic回归分析分类效果好,结果直观,便于解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50岁以上农村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怀柔区户籍≥50岁农村居民196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然后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0岁农村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为77.4%,除家族史、年龄为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外,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56.0%),其次为吸烟(33.5%)和肥胖(22.6%)。男性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压;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肥胖。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肥胖患病人群和吸烟(男性为重点人群)所占比例较高,应作为脑卒中干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exhaustive CHAID分类树模型与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北京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以及不同特征人群的重点干预因素,为加强北京市居民脑卒中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年6月至8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10 108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检测空腹血糖、血脂。采用logistic回归与exhaustive CHAID分类树分析相结合来探讨影响北京市居民脑卒中的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和exhaustive CHAID分类树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踝臂指数(ABI)、高血压、腹型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状况、工作强度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Exhaustive CHAID分类树分析揭示老年者ABI贡献大,不容忽视中年者糖尿病。Logistic回归分析和exhaustive CHAID分类树分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和0.778,模型可靠。结论对脑卒中的防治,要在总体把握的情况下,对不同的高危人群应采取不同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蒋琪  许芳  李淼  熊玲玲 《中国校医》2014,28(1):41-43,46
目的探讨奎屯市人群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被调查人群个人基本情况,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地区、年龄、职业、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史、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睡眠、体质量指数(BMI)、腹部肥胖(WC)可能与糖尿病有关(P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龄、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家族史、BMI、WC、蔬菜与糖尿病有关(P均<0.05)。结论地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BMI、WC是奎屯市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开展体质量超标、腹型肥胖、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璐    杨跃进  温瑞  梁雨昕  任玲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887-3891
目的 了解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673名15岁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留取空腹和餐后2h静脉血进行血糖检测。结果 开封地区居民标化超重患病率为35.52%;标化肥胖患病率为14.18%;标化腹型肥胖患病率为42.6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腹型肥胖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中均高于70%。结论 在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腰围比体质指数更为重要。减少腹型肥胖人群比例对预防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华琦  王玮  周新  戴颖  王嵬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411-1413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中代谢综合征(MS)患病状况及其特点.方法 随机抽选北京市宣武医院门诊体检人员429人,按原发性高血压定义分为血压正常者(134人)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5例);应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标准(JCDCG标准)诊断MS.结果 高血压人群的MS患病率为47.1%;其他各危险因素中,腹型肥胖和肥胖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7.5%,64.1%;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患者发生MS的风险是仅有高血压、腹型肥胖2项之一者的8.06倍(95%CI=4.76~13.64);高血压组MS、腹型肥胖、肥胖、腰臀比(WHR)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危险分别是血压正常组的4.57,3.61,3.22,2.23和1.08倍(P<0.001);排除高血压影响以后,高血压组拥有1~4个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风险是血压正常组的2.83,6.86,7.59和10.29倍.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S和其他各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合并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机会更大,应重视合并有肥胖或腹型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岛市市南区高血压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分布现状,为进一步制定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中心调查的方法,对35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高危人群筛查,并对筛查出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岛市市南区高血压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发生率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腹型肥胖(77.3%)、超重或肥胖(74.0%)、缺乏体育锻炼(51.0%)、饮酒(45.4%)、吸烟(40.7%)、口味偏咸(30.4%)、以荤食为主(28.4%);女性依次为腹型肥胖(65.6%)、超重或肥胖(65.2%)、缺乏体育锻炼(53.1%)、口味偏咸(21.7%)、以荤食为主(8.8%)、饮酒(5.1%)、吸烟(0.3%)。除缺乏体育锻炼以外,男性各危险因素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青岛市市南区高血压高危人群危险因素以腹型肥胖、超重或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为主,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从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和低盐饮食方面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2018年店口镇成人肥胖流行现状,并探讨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2月应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店口镇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的18~69岁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并对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测量。结果 共调查店口镇18~69岁成年居民4 896人,其中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00%、16.20%和39.95%。男生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出高血压患者982例,患病率为20.06%。以高血压患病率为因变量,以研究对象的肥胖状况及人口学特征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家族史、BMI、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在校正年龄、受教育程度及高血压家族史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934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6.012倍,腹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体型者的4.089倍。结论 店口镇成人居民超重肥胖状况不容忽视,高血压处于较高流行水平。超重和肥胖是影响该地区成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肥胖流行特点进行高风险人群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babablic Syndrome MS)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对洛阳市某高校退休职工60岁以上者562例(男性314例,女性248例)进行体检调查分析. 结果 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7.4%.各危险因素中,腹型肥胖51.6%,糖代谢异常为31.5%,高血压为16.0%,血脂异常为11.6%.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脂代谢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结论 洛阳市某高校的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全国大中城市相当,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脂代谢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特征,为制定精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风险评估表于2016年1—12月调查丽水市城郊社区居民6 445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分布特征及共患情况。 结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21.88%,危险因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高血压病(86.88%)、运动缺乏(76.38%)、超重或肥胖(60.57%)、吸烟(40.92%)、糖尿病(33.97%)、血脂异常(27.52%)、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12.27%)、脑卒中家族史(9.36%)。女性高血压病(92.36%)、血脂异常(30.38%)、糖尿病(41.26%)、超重或肥胖(66.04%)、运动缺乏(79.63%)的检出率均高于男性(高血压病82.95%、血脂异常25.46%、糖尿病28.75%、超重或肥胖56.64%、运动缺乏74.06%)(χ2高血压病=26.65,P<0.001;χ2血脂异常=4.19,P=0.041;χ2糖尿病=23.93,P<0.001;χ2超重或肥胖=12.70,P<0.001;χ2运动缺乏=5.90,P=0.015)。高血压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运动缺乏随年龄的升高检出率升高(χ2高血压病=36.55,P<0.001;χ2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76.10,P<0.001;χ2运动缺乏=84.66,P<0.001)。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共患组合是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33.83%),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检出率均较高。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和高血压+吸烟+运动缺乏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和高血压+血脂异常+运动缺乏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需要根据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特征制定精准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区人群血脂、血糖、体质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农村社区人群血压异常与血脂、血糖、体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苏南农村社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162人。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37.8%,血脂异常率为37.3%,高血糖率为3.2%,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8%;高血压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显著上升;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率均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增长:超重及肥胖者的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而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者:高血压患者的高血糖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中,合并代谢异常率以35~40岁最高,50.7%的人至少合并一种代谢异常.女性合并脂代谢异常、超重及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男性有常吃肥肉.女性有高血压家族史及常吃肥肉。结论血脂、血糖、体质指数和血压密切相关,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温州市瓯海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村1872名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于2008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人群平均收缩压为(129.3±19.8)mmHg,平均舒张压为(81.3±9.8)mmHg。高血压患病粗率为36.6%,标化患病率为24.3%,男性为26.9%,女性为21.6%。高血压人群知晓率为53.2%,服药率为43.4%,控制率仅为9.2%。在血压正常人群中,仅36.4%的人血压处于120/80mmHg(收缩压/舒张压)以下,有63.6%的人血压处于正常高值。高血压人群患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代谢综合征的比例高于血压正常人群。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高TG血症、超重和肥胖、经常饮酒、腰围和年龄大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结论温州市瓯海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与1991年相比明显增长(近1倍),而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仍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南昌社区居民2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探讨MS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于2008-2009年,在南昌市13个社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1494例20岁以上长住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结果本调查南昌社区人群MS、糖尿病(DM)、高血压(HBP)、超重和(或)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1.2%、8.4%、29.5%、25.5%、22.5%、20.3%、1.4%、13.3%。增龄、DM家族史、高血糖、高血压、超重和(或)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是MS的危险因素。MS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319,P〈0.01),HbA1C≥6.5%的人群MS患病率高达50.34%。结论本研究南昌社区人群具有较高的MS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对HbA1C较高的社区居民应加强筛查,以加强对MS及相关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成人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选择重庆市两社区中老年人群288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超重与肥胖标准,对BMI和WHR与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超重及肥胖总检出率35.73%,腹型肥胖率31.84%。随BMI升高,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且糖尿病、高血压、高TG、低HDL检出率亦升高。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糖、高血压、高TG和HDL降低的危险性分别为正常人群的1.70、1.87、2.99、2.29倍。与正常组比较,超重与肥胖人群有任意1、2、3、4种危险因素时的危险性分别是2.15、3.84、6.23和24.90。[结论]超重与肥胖增加成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以及获得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无锡市城市社区自然人群糖尿病及其患病风险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无锡市城区社区20岁以上居民13 575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无锡市城区社区20岁以上自然人群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现患率分别为6.27%和1.77%;年龄、糖尿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为该地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暴露率在男性中分别为38.89%,40.54%和48.27%,女性中分别为33.43%,31.62%和42.72%;人群中至少具有上述一项危险因素的个体占86.71%,具有高度、中度糖尿病综合患病风险的个体在人群中占25.22%。结论无锡市城市社区人群糖尿病及其患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需大力加强糖尿病与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延吉社区2型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延吉社区20~90岁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按比例、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社区居民9660人进行2型糖尿病的横断面调查,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结果该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8.01%,男女患病率分别6.78%、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超重、肥胖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均分别高于正常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均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史、腰围、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高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市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对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史及肥胖的中老年人群要重点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examine the prevalence of abdominal adipos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mong African descent populations in Nigeria, Cameroon, Jamaica, St. Lucia, Barbados, and the United States (US). RESEARCH METHOD: The data for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obtain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Study on Hypertension in Blacks. Hypertension was defined as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 or =90 mmHg,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 or = 140 mmHg or current treatment with prescribed anti-hypertension medication. Abdominal overweight was defined as waist circumference (WC) > or =94 and > or =80 cm for men and women, respectively. Abdominal obesity was defined as WC > or =102 and > or =88 cm for men and women, respectively. We estimated the site-specific prevalence of abdominal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cross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cut-points. We also calculated the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AF) of hypertension due to abdominal adiposity.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these populations was tightly linked to abdominal adiposity. Increases in abdominal overweight accompanied an increasing degree of Westernization, rising from 6.4% and 26.3% in Nigeria, 16.5% and 62.8% in Cameroon, 15.8% and 58.6% in Jamaica, 14.3% and 62.1% in St. Lucia, 21.4% and 70.3% in Barbados to 38.9%, and 76.4% in the US for men and women,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abdominal obesity were 1.6% and 12.3% in Nigeria, 5.1% and 38.9% in Cameroon, 5.5% and 34.0% in Jamaica, 2.7% and 40.7% in St. Lucia, 7.8% and 44.7% in Barbados to 21.7% and 54.1% in the US for men and women, respectively. Body mass index-adjusted estimates of AF suggest that in most of these populations, especially in females, avoidance of abdominal overweight or obesity would help to curb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DISCUSSION: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is to clarify how lifestyle factors influence risks of abdominal adiposity and ultimately the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及寒地与非寒地地区高血压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方法 以高血压不同影响因素为主要检索词检索文献,进行文献筛选、提取相关数据。使用CMA V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共纳入分析了16个高血压影响因素。合并OR值大于1.00,与高血压关联强度较强的前3位的因素依次为肥胖、家族史、糖尿病,其合并OR(95%CI)值分别为3.00(95%CI:2.69~3.36)、2.04(95%CI:1.87~2.23)、1.94(95%CI:1.68~2.24)。人群归因危险度共计算肥胖、超重、糖尿病、吸烟、饮酒5种因素,人群中患高血压22.00%与肥胖有关,21.39%和超重有关。分层分析发现年龄(OR寒地=1.35,95%CI:1.27~1.45);OR非寒地=1.50,95%CI:1.47~1.53)、性别(OR寒地=1.30,95%CI:1.16~1.45;OR非寒地=0.99,95%CI:0.90~1.09)、腰围OR寒地=2.75,95%CI:2.11~3.59);OR非寒地=3.06,95%CI:2.70~3.48)三个影响因素在寒地与非寒地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影响我国居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为超重、肥胖、糖尿病、吸烟、饮酒。我国寒地地区与非寒地地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