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公布了舞美设计师路易·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它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而我国新闻摄影的产生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公布了舞美设计师路易·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它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而我国新闻摄影的产生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摄影术     
自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常任秘书阿喇弋根据法国国王的法令,将法国画家和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公之于众,摄影术正式问世,它以闪电般的速度征服了世界,短短几个月就传遍了欧美的许多国家。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则于1842年5月诞生于德国的汉堡,是用银版法拍摄的汉堡火灾遗迹的照片,仅留世一张,世界上第一家插图杂志《伦敦新闻画报》在其创刊号报道了汉堡大火,但由于受当时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照片还无法制版,他们就充分  相似文献   

4.
1848年 5月 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次大火,大火连烧了四天,比鸥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奔赴火场,拍下了有关废墟的许多照片,后来大多失散,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是今天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 摄影术的诞生是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运而生的,150多年来,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速向高速、由手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也脱不开照相机和胶卷的传统模式,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100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在为寻求一种新的感光材料和更为方便实用的摄影方法而苦…  相似文献   

5.
新闻图片传播功能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化版面摄影术问世之前,新闻传播只有文字一种传播形式。插图是图片进入报纸版面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插图的,它和稍后出现的《东西洋每日统计法》上的插图或用于补白,或描绘新式器物,有时也有一定的新闻性,主要作用是丰富版面内容美化版面形式。1842年5月,比欧乌用银版摄影术在德国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遗迹》。1870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新闻照片。随后,英国的《伦敦新闻画报》、德国的《莱比锡画报》、美国的《画报客厅之友》相继刊播新闻照片。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新闻照片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陕西新闻摄影学会举行学术讨论会,就我省青年摄影工作者潘科、侯登科拍摄的系列照片《出征》(见封二)进行了讨论。与会同志指出,《出征》荣获全国新闻摄影一九八五年作品展览银牌奖后,全国摄影界和广大读者撰文,褒贬疑誉,莫衷一是。《中国青年报》先后发表这组系列照片和评论文章,还开辟专栏进行专题计论。《新闻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也都程度不同地刊登照片、发表消息和文章。上海新闻摄影学会专门组织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1990年,笔者曾就企业报的新闻摄影等问题,撰写了《试论企业报的新闻摄影》一文,并被收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编撰的《全国企业报论文集》一书。 时间过去5年多了,企业报的新闻摄影现状如何呢?就整体而言,企业报的新闻摄影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各报的总编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新闻摄影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图片和文字是报纸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才能使报纸办的更吸引读者,更具特色。但是,与整个新闻界的发展趋势来比较,企业报的新闻摄影还比较落后,与新闻界的飞速发展尚有距离。笔者想就这一问题,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1842年,世界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问世,百年间新闻摄影作为最时尚的媒介展示着强大的影响力和超凡的魅力.然而,悄然之间危机降临.危机的成因是科技的发展,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网络影像的崛起.外部的挑战和业内某种困惑、悲观是不争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2002年5月15日,《人民摄影报》一版刊登了《组照的困境》一文,提出新闻摄影目前出现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好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少了”。文中以刚刚结束的2001年新闻摄影评选为例,《人民摄影报》第十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空缺的9个单项奖,无一例外是组照,第十二届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的8个金奖全是单幅。 另外,中国第一家开辟专题摄影  相似文献   

10.
论文缩微     
《新闻前哨》2004,(8):79-79
用新闻的眼光 看新闻摄影 赵力军在《中华新闻报》上撰文说,承认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手段作现场纪实的新闻报道形式,却又把它归类到造型艺术的一种摄影艺术,这种观点在新闻摄影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在进行新闻摄影采访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艺术创作的手段,把新闻采访当作了艺术创作。用艺术的眼光看新闻摄影,就能将普通的生活形象转化成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这似乎是新闻摄影记  相似文献   

11.
杨辉 《新闻实践》2013,(9):38-40
一、新闻摄影“浙江现象”令人瞩目 今年2月15日,最被全球新闻界看重的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揭晓,中国新闻摄影人在本届荷赛中获得了4个奖项,其中浙江作者就占了3个,分别是浙报集团图片中心储永志的《热身》(二等奖)、温州日报郑晓群的《牢笼》(二等奖)、都市快报傅拥军的《爸爸妈妈好想你》(三等奖)。自1988年中国摄影师杨绍明以《退下来的邓小平》在第31届荷赛上取得了中国新闻摄影获奖零的突破以来(图1),25年问,中国一共只有27位摄影师出现在荷赛名单上。这不得不让全国新闻同行对浙江新闻摄影群体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同其他新闻品种一样,自然有表 彰先进的功能。然而,它的另一面的功能——批 评的功能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充分发挥军 事新闻摄影的批评功能》一文中,作者专就这一 功能进行了探讨,爱好新闻摄影的同志,或许能 从中悟出点什么,从而对你拓宽军事新闻摄影的 视野和取材范畴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牡丹江晨报》推出了视觉·深度专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通过新闻策划以摄影手段开展深度报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此,笔者将《牡丹江晨报》开展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的感受作以浅议。一、策划在新闻摄影报道中的作用新闻摄影报道策划是新闻策划概念的延伸和内容的丰富,它使新闻策划范围更加广泛。对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笔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中国青年报》,摄影圈里的人马上就会说:那可是个出好照片的地方。的确,《中国青年报》摄影部曾出过不少优秀的报道。记者柴继军的一席话也许点出了这些成功的原因.“我在摄影部工作了五年,无论做编辑还是摄影采访,都感受到一点:比。和同事比,和兄弟报社比。遇到重大事件,《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就会绷紧一根弦——如何打破常规,如何用全新的摄影语言来捕捉新闻……这份压力要求摄影记者更多地思考镜头以外的东西,更自由地展现摄影视觉的想象力。” 且听《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对新闻摄影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说说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深度报道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全息摄影”式报道的名义崛起。80年代以《关广梅现象》、《鲁布革冲击》、《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西部地区贫困探源》、《命运备忘录》、关于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红色的警告》、《绿色的悲哀》和《黑色的咏叹》报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深度报道开始出现。它们采用立体化的手法,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解剖新闻事实,极大地突破了因袭多年的平面化、简单化、两级化的新闻思维习惯,确立了辩证的新闻报道的方法。相对于以往的公报式新闻、图解政策式新闻,它们具有重大的革命性意义,为我国新时期新闻改革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楚天都市报》市民生活化的定位特点,为新闻摄影发挥其独特优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以往一些报纸新闻摄影风格相比,都市新闻摄影的可选题材更广泛,报道手法更多样。以下仅就《楚天都市报》新闻摄影取材、摄影观念以及新的图片报道形式等问题,略作探讨。一、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市民生活服务于办报方针和整体新闻报道的需要,是摄影记者基本的工作职责。从都市报的定位出发,摄影工作要搞好眼务。理所当然地要把采拍重点和摄影视觉更多地放在广大市民身  相似文献   

17.
赵昊 《青年记者》2017,(31):89-90
随着民国时期报业发展与印刷技术的进步,图像传播的功能愈显重要.伴随着都市文化的兴起,知识分子们以积极的“人世”精神关注新闻,通过图像拍摄与传播表达对时事的见解.新闻摄影得以迅速发展,对其内涵、性质与价值的研究初见端倪.1927年,摄影家林泽苍应《良友》画报编辑梁得所之约,在《良友》第18期、第19期发表了《新闻摄影之商榷》(以下简称《商榷》),①“就新闻摄影提出下列四个问题:摄影记者之指南、摄影记者在社会之地位、摄影记者之种类、新闻摄影之实施……有关新闻摄影的定义、性质及要点的研究指导意义,以及新闻摄影的经验之谈等,对指导当时的新闻摄影起到了积极作用”.②本文以《商榷》为考察中心,研究民国时期的新闻摄影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上推十年,如果新闻摄影学会召开新闻摄影研讨会,报名参加的总编辑恐怕很难超过10人;而现在,几十位报纸总编辑云集银川,同新闻摄影工作者一起研讨新闻摄影问题。这件事的本身就反映了报纸总编辑观念的变化。1985年8月,当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委会首次把“慧眼奖”授给中国日报总编辑冯锡良时,许多报纸的总编辑对新闻摄影工作还比较生疏;如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报纸的总编辑直接组织和指挥摄影报道,从这些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令人感奋的好照片。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和一些专业报  相似文献   

19.
解放军画报社编辑组副组长、执行编委骆飞的新著《摄影·怪圈·谜》,最近由长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就什么是摄影、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新闻毓列摄影、专题摄影、军事摄影等问题,分别作了阐述,同时,还就我国摄影事业近年来在改革、探索中  相似文献   

20.
年末岁首,首都新闻摄影界议论改革的气氛相当活跃。面临宣传改革的任务,原有的一些摄影报道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每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创新、突破,探索新闻摄影改革的新路子。 1987年底,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首都新闻摄影学会和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就以上问题,分别在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和工人日报联合召开了三次研讨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妇女报、中国日报、解放军报、新闻出版报和《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20多家报刊、通讯社的近200名新闻摄影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一些外省、市的青年摄影记者也到会参加讨论。出席会议的同志交流了新闻摄影改革的体会和经验,并结合十三大精神,对深化新闻摄影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