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微  徐业芹  翁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7004-700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南京妇幼保健院2007-2009年开展的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PICC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PICC治疗中发生堵管6例,堵管发生率为8.8%,堵管过程中应用尿激酶进行溶解疏通,4例复通,2例无法再通拔管。结论通过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认为选择合适的导管,加强输液巡视,掌握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方法,加强护士的管理等可有效预防PICC管道堵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水胶体敷料预防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临床应用广泛,由于其置管时间长、安全,适用于化疗、肠外静脉营养、长期输液、大手术及危重患者[1],有效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2],起到了外周血管穿刺、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3].但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康惠尔透明贴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64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置管后立即外敷康惠尔透明贴,对照组常规贴膜后仅局部热敷,观察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3.12%,对照组发生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康惠尔透明贴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s)对早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下肠外营养的耐受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不能耐受全胃肠道营养的早产 VLBWIs患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于出生2 h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应用肠外营养;常规治疗组49例于生后48 h开始应用传统的静脉营养方案。住院期间计算出两组患儿热卡、蛋白质,监测血糖、头围、身长,住院期间定期抽血测定各项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生3d观察组所摄入热卡、蛋白质分别达早产儿摄入标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9 d观察组所摄入热卡、蛋白质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 d、9 d、21 d观察组热卡和蛋白质累积丢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正常出生体质量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头围、身长增长较常规治疗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均未增加相应的并发症。【结论】VLBWIs早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下足量肠外营养耐受性好,体质量增长快,达全胃肠喂养时间缩短,没有增加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赵青  吴晓娟  赵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72-2673
目的:探讨和评估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极低体重儿(VLBWI)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NICU2006/2008年收治的20例VLBWI应用PICC的护理和问题。结果:导管留置7~108 d,20例中穿刺失败及死亡拔管各1例,因导管堵塞拔管2例,余完成治疗计划拔管16例。结论:PICC的应用能有效地解决VLBWI建立通畅静脉通道难题,减少了反复穿刺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提高了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两种方法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8例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氢化可的松外敷联合神灯照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实验组在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外敷联合神灯照射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显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其操作方法简单,疗效肯定,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使用水胶体敷料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检索Pubmed、Google学术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随机或者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在穿刺点或穿刺点上方应用水胶体敷料能够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结论早期应用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且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8.
吕友红  薛敏芬 《护理研究》2013,27(19):1974-197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16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试验组置管时采用地塞米松稀释液浸润PICC导管后再行插管,插管后穿刺点上方8cm~10cm处外贴水胶体敷料;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润导管后再行插管。观察两组病人PICC置入术后7d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2例病人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对照组13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水胶体敷料可以有效预防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预防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宁  唐玉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292-329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患者提供了中期至长期的无痛性静脉治疗通道,减轻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因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留置时间长,维护方便,符合化疗患者长期治疗的需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PICC作为一种有创操作,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尤其是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湛平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37-38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治疗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terted centeral catheter,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例,实验组采用水胶体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治愈时间和疗效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治愈时间为(3.5±1.0)d,对照组为(5.6±0.9)d,实验组静脉炎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水胶体敷料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疗效显著,治愈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液 pH 值与喂养不耐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 VLBWI 80例。参照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将入选患儿分为喂养耐受组36例,喂养不耐受组4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胃液 pH 值、喂养耐受情况(胃残留量、腹胀、呕吐、大便异常)。【结果】喂养不耐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00%,高于喂养耐受组的8.33%(P <0.05),同时其平均胃液 pH 值高于喂养不耐受组(P <0.05);VLBWI 胃液 pH 值与胃残留量呈正相关,r =0.77,P =0.00。【结论】VLBWI 胃液 pH 值与喂养不耐受存在显著相关,对 VLBWI 胃液 pH 值的有效监控能帮助临床医生及护士监测新生儿胃肠功能,为促进新生儿疾病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贵要静脉组(n=40例)、B肘正中静脉组(n=40例)、C头静脉组(n=4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三组静脉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P<0.05);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P<0.05).结论 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经头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导管(CVC)改良消毒方式及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CVC置管,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PICC置管时消毒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消毒组(A组)和改良消毒组(B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以及不同置管部位导管局部感染率情况.[结果]B组导管留置时间(32.96±14.51)d 明显长于A组(25.38±10.19)d ,B组导管局部感染率6.00%明显低于A组17.00%(P<0.05);两组CRI发生率分别为5.00%、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内静脉感染率、股静脉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改良CVC消毒方式有助于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导管局部感染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晓侠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778-1780
[目的]探讨影响低出生体质量儿产后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母乳喂养率.[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儿380例为研究对象,对产妇随访2个月,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包括父母收入、母乳喂养信心、母亲文化程度、母乳喂养知识、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早接触早吸允、母亲学会挤奶时间和母乳喂养率、产后并发症、奶瓶使用、住院时喂过糖水.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影响母乳喂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是母乳喂养信心、早接触早接允、按需喂养、产后并发症、住院期间学会挤奶.[结论]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积极开展母乳喂养有利于新生儿成长发育,因此产妇住院期间应积极指导其尽早哺乳,普及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原因。【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24例双胎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32周,~34周,~37周组,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1500 g,~2500 g,≥2500 g组。比较各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贫血、呼吸衰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率越高;低血糖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率越高;呼吸暂停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例患儿中死亡15例,病死率为6.7%。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病死率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双胎早产儿孕母的保健工作,降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加强双胎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新癀片外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新癀片加蜂蜜外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用新癀片碾粉加蜂蜜外敷,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5 d,分别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癀片加蜂蜜外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 )的应用对提升静脉治疗质量,降低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血栓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以“降低PICC血栓发生率”为主题,对2013年5~10月的140例置管肺癌患者(品管组)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制定及实施、进一步效果确认及标准化与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80名置管肺癌患者常规操作与护理比较PICC血栓发生率有形及无形效果。【结果】QCC应用后,PICC血栓发生率较应用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圈成员的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谐度、工作积极性、自信心均较应用前提高( P <0.001)。【结论】应用QCC能降低PICC血栓发生率,促进静脉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个人价值,提升团队凝聚力及沟通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床旁高频超声及X线检查在早产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NICU经上腔静脉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96例,置管后分别采用床旁超声及X线检查对PICC尖端进行定位,计算两种检查方式PICC的显示率,探讨两者在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价值.结果:96例置管患儿中,超声显示PICC尖端位置者9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人360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其中有49例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0周的早产儿发生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是胎龄≥30周的2.39倍;正中静脉/头静脉、大隐静脉/颞浅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分别是腋静脉置管的12.32倍和9.85倍。结论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推荐考虑腋静脉和贵要静脉作为PICC置管的穿刺静脉;在导管维护过程中应保证及时有效的指标监测,以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