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 MRI检查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及指导手术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术前 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 MRI显示有瘘管43条、肛周脓肿10个、瘘口58个,MRI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分别为瘘管100.0%、脓肿100.0%、瘘口89.3%。瘘管MRI表现:在 T1 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 WI及T2 WI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在T1 WI增强扫描瘘管呈管状明显强化,内口多表现为圆点状强化,且分支及走行复杂,瘘管同时有2种信号出现。脓肿 MRI表现:圆形及椭圆形、不规则形及马蹄形,T1 WI稍低信号,T2 WI及T2 WI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脓肿壁呈明显强化,部分患者脓腔内有气体;部分患者脓腔累及肠管周围,向前经过膀胱边缘达会阴部。结论 MRI检查可以非常准确地显示复杂性肛瘘的数目、瘘管走行及分支、内口的位置、瘘管与周围肌肉的关系、并发脓肿情况,可为肛肠科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MRI对肛瘘的分型及诊断准确率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92例MRI诊断为肛瘘患者,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增强检查,并经手术证实。根据Parks分型法,观察其MRI表现,与手术所见对照,评价MRI对肛瘘的分型及瘘管、内口、支管、脓肿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92例瘘管MRI表现:T2WI及T2WI-fs为高信号,T1WI呈条状等到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瘘管壁有明显强化,并能显示病变内口和脓肿。MRI诊断为约肌间型35例、经括约肌型18例、括约肌上型4例、括约肌外型3例、皮下型7例、复杂型肛瘘25例,与手术所见对照,准确率为96.7%(89/92);显示肛瘘内口、主管、支管和脓肿准确率分别为97.1%、98.3%、80.7%和100%。结论 MRI对肛瘘的术前PARK分类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能为手术提供准确解剖学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MR序列扫描在30例肛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肛瘘疑似患者30例进行MR检查,行轴面SE T_1WI平扫、冠状面TIRM、轴面SE T_1WI增强扫描、3D-FLASH减影扫描。以SE T_1WI增强序列结果为基准,统计TIRM、SE T_1WI平扫及3D-FLASH减影对肛瘘患者外瘘口、内瘘口及瘘管分支的显示率。结果肛瘘瘘管MRI平扫轴位T_1WI、T_2WI示环状低信号影,T_1WI低信号环内呈近似肌肉信号影,T_2WI低信号环内呈高信号影。冠状面TIRM示片状高信号影下行,与括约肌关系不清;矢状位增强扫描可见瘘管呈管状强化、细小分支及周围软组织小炮絮状强化影。内瘘口的TIRM、SE T_1WI平扫、3D-FLASH显示情况均较差,3DFLASH对外瘘口及瘘管分支的显示情况均优于TIRM与SE T_1WI平扫。结论 3D-FLASH序列的应用诊断肛瘘有较高敏感性,结合轴面3D-FLASH与冠状面TIRM序列可提高MRI对肛瘘内、外瘘口及肛瘘瘘管的显示率,还可缩短检查时间,尤其适用于因肛瘘而而无法耐受长时间卧床检查的患者,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龙翔  胡凌  杨扬 《当代医学》2021,27(20):67-70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高分辨率T2WI抑脂序列(FS)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高度疑似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高分辨率T2WI FS序列及DWI扫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2WI FS序列及DWI检测结果.结果 不同检查方式对2条瘘管、3条瘘管、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多内口、脓肿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查对单一瘘管、括约肌间型、单内口肛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T2WI FS序列、DWI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高分辨率T2WI FS序列及DWI对肛瘘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但两者联合诊断对肛瘘诊断的准确率优于单一诊断,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成像模式,以提升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磁共振成像序列对肛瘘病变的成像效果的影响,找出适宜于肛瘘诊断的序列。方法 31例临床诊断肛瘘的患者,分别采用磁共振扫描序列:T1WI、T2WI、T2WI抑脂、STIR、DWI,比较上述各种序列在肛瘘内口、瘘管及分支或脓肿的显示率。结果 T2WI、T2WI抑脂和DWI综合应用对肛瘘内口、瘘管和脓肿显示较其他序列更为满意。结论 T2WI、T2WI抑脂和DWI综合应用是诊断肛瘘的敏感检查序列,能够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较为准确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准确率。方法:将30例术前局部检查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将局部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瘘管在T1WI像上呈条状低信号,在T2WI像和T2WI抑脂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瘘管明显强化,可清楚显示瘘管的数目、走行、分支及内口位置。脓肿表现为不规则型及马蹄型,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环状强化。肛瘘内口表现为点状强化或直肠肛门括约肌的连续性中断。术前局部检查对肛瘘内口的位置,主管和支管的数量,走行方向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18/30)、63%(19/30)、53%(16/30),而MR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24/30)、100%(30/30)、93%(28/30)。结论:术前MRI检查能清楚显示复杂性肛瘘内口位置,主管及支管的数量及走行,其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术前局部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肛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自2015年经手术证实为肛瘘患者33例,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瘘管在 T1 WI 像上呈现等或稍低信号,在 T2WI 像及脂肪抑制像上呈现高信号,脓肿表现为马蹄状或不规则形T1 WI 像稍低或等信号,T2WI 像高信号。结论:MRI 技术可直观的显示瘘管的位置、分支以及括约肌的损伤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对临床手术方式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肛瘘患者20例,术前行超声及MRI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0例肛瘘中,术前检出19例,漏诊1例。19例肛瘘中低位单纯性肛瘘4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例;高位单纯性肛瘘1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4例。11例合并肛周脓肿,脓肿形态为斑片状、花环样、马蹄形,超声检查均为液化期声像图表现,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及T2WI抑脂高信号,内口19个,瘘管25个。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联合MRI对肛瘘分型、脓肿、内口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0%、100.0%、82.6%、86.2%。结论:超声联合MRI扫描是肛瘘的有效诊断方法,临床符合率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雪文  施蒋巍  戴鸿志  沈莉 《右江医学》2012,40(1):60-61,143
目的探讨术前肛瘘MRI的表现及对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18例肛瘘患者进行盆腔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横断位SE T1WI及T2WI,横断位及冠状位STIR序列,其中5例患者行横断位Fast SPG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8例中经括约肌瘘15例,括约肌间型1例,括约肌上瘘1例,括约肌内瘘1例,其中合并脓肿3例。T1WI图像上瘘管及脓肿表现为低信号,T2WI及STIR序列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瘘管壁及脓肿壁呈明显强化,而脓液未见强化。结论 MRI是术前快速,无损伤及准确的评价肛瘘的方法,能为手术提供肛瘘的解剖分型及病灶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诊断肛瘘的误诊或漏诊病例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68例肛瘘患者临床及术前MRI资料。MRI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2加权成像(T2WI),斜轴位T1加权成像(T1WI)及薄层高分辨T2抑脂像(T2WI_SPAIR),斜冠位T2WI及T2WI_SPAIR。其中29例增加了斜轴位弥散加权成像(DWI),17例增加了斜轴位增强后T1抑脂像(CE THRIVE_FS)。MRI图像由2名未知手术结果的影像医师共同分析。MRI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主瘘管及其Parks分型,瘘管内口及其位置,是否存在支管或伴发脓肿。以术中结果为标准,分析MRI诊断肛瘘的假阳性或假阴性表现。结果68例患者中,MRI对主瘘管及其Parks分型检出率为94.1%(64/68),4例假阴性主要表现为瘘管液体含量少或处于慢性期,T2WI_SPAIR难以显示。瘘管内口检出率为70.9%(56/74),其中5例假阳性主要原因是将黏膜皱缩或肛周小血管误认为内口,18例假阴性主要因为内口周围内括约肌肿胀或内口闭塞,T2WI_SPAIR难以识别。脓肿检出率为100%(27/27)。支管检出率为70.0%(21/27),3例假阳性,6例假阴性,主要原因是支管细小。结论MRI诊断肛瘘误诊或漏诊主要表现在内口或支管的检出,增强对瘘管内口或支管的认识有望提高肛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肛瘘诊断中磁共振检查的作用,旨在术前对瘘管位置、走行、行程的准确评估,从而为选择手术提供依据以及降低复发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32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肛瘘患者,采用磁共振(MRI)检查,就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以对准确性加以评估。结果本次研究选择的32例患者中,手术证实肛周脓肿24个,原发瘘管37个,外口40个,内口45个。患者MRI图像均较为清晰,瘘管显示T1WI为稍高信号或等高信号,脂肪抑制PDWI及T2WI呈高信号,脓肿以马蹄状及不规则形为主要表现,T1WI等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MRI瘘管灵敏度为94.6%(34/37),特异度为85.7%(24/28);MRI脓肿灵敏度为100%(24/24),特异度为97.5(39/40);MRI内口灵敏度为93.3(42/45),特异度为94.7%(18/19);手术所见与MRI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临床肛瘘诊断中,MRI检查为无损伤、快速方法,具有高度准确性,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以利于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T1增强扫描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平阳县人民医院经手术证实的复杂性肛瘘患者43例,全部行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压脂(T2WI FS)和T1加权成像压脂(T1WI FS)增强序列扫描,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比较3种序列对肛瘘内口、主管、支管的显示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手术共发现内口67个,主瘘管63个,支管47个。T1WI发现内口10个(占14.93%)、主瘘管34个(占53.97%),支管10个(占21.28%)。T2WI FS发现内口52个(占77.61%)、主瘘管55个(占87.30%)、支管40个(占85.11%)。T1WI FS增强共发现内口61个(占91.04%)、主瘘管60个(占95.24%)、支管42个(占89.36%)。TIWI FS增强较T2WI FS显示内口的准确性高(P<0.05),在显示主瘘管、支管的准确性方面两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 FS增强显示内口、主瘘管、支管的准确性均较T1WI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 FS增强在Parks分型上与手术结果一致性高(Kappa=0.926),明显高于T2WI FS与T1WI序列(Kappa=0.786,Kappa=0.467)。结论:T1WI FS增强扫描序列可作为肛瘘MR检查常规T1、T2序列的重要补充,尤其是术前对内口的定位及分型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外口、脓肿及肛瘘分型,然后将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MRI显示高位肛瘘15例,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9例,高位单纯性肛瘘6例;诊断低位肛瘘45例,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25例,低位单纯性肛瘘20例。MRI诊断瘘管97个、支管18个、72个内口、70个外口及9个脓肿;与手术结果相比,MRI诊断瘘管的准确率为95.1%(97/102),检出内口的阳性率为94.7%(72/76),MRI显示外口位置、数目及肛周脓肿范围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分辨率3.0 T MRI术前诊断能够为临床治疗肛瘘提供较全面的解剖和病理信息,对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5T高场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临床诊断为肛瘘的患者,术前应用磁共振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的多种序列检查。结果MRI成像均符合临床诊断,其中经括约肌肛瘘9例,括约肌间肛瘘16例,括约肌外肛瘘1例,括约肌上肛瘘5例;单纯性肛瘘11例,复杂性肛瘘20例;能够正确显示内口位置27例。结论应用高场MRI能准确定位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不同序列对于肛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肛瘘的病人,术前均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3种不同MRI序列对肛瘘征象的显示和诊断价值.结果:在主瘘管(包括脓肿)的诊断方面,T2WI的正确率为96.7%,T2WI-FS为95.1%,T1WI-FS增强为96.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分辨MR成像中使用自制肛肠水囊在肛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水囊放置前后肛瘘病变的显示率、瘘管末端位置以及MRI分型的符合率。结果22例患者共有26个内口,22条主瘘管,16条支管,23个外口,8例伴肛周脓肿或感染。放置水囊前后MRI上内口的显示率分别为76.9%(20/26),69.2%(18/26),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主瘘管、支管及外口数与放置水囊前相同,分别为100%(22/22),100%(16/16),91.3%(21/23)。使用水囊前后,MRI对瘘管末端位置的判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5,P0.05),MRI对肛瘘分级的符合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结论通过自制肛肠水囊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分辨瘘管末端位置,从而使肛瘘的分级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