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ELISA法测定3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和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与30例正常人血清中TNFα作对照。结果:病人组血清TNFα浓度(88.8±44.1)ng/L与正常人血清TNFα(80.8±48.7)n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人组中耳积液的TNFα含量(394.1±210.0)ng/L明显高于同组血清TNFα的含量(P<0.001),亦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TNFα含量(P<0.001)。中耳积液中的TNFα含量与复发率成正相关(r=0.9612)。实验数据提示中耳积液中TNFα主要由局部中耳粘膜产生,TNFα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过程。中耳积液中高浓度的TNFα存在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应用放射免疫沉淀-聚乙二醇分析法测定了6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结果依次为:慢性重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P<0.01)。血清胆红素≥342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20%、出现继发感染或死亡的慢性重症肝炎血浆sTNFR升高更显著。结合同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分析表明:当sTNFR>20%时,sTNFR与TNF呈直线相关(n1=54.r1=0.5417,P1<0.01),当sTNFR≤20/时两者呈另一直线相关(n2=54,r2=0.8142,P2<0.01),血浆TNF与sTNFR比值可能是反映病情及预测转归更为有力的指标,sTNFR用于抗TNF治疗可能有重要前景。  相似文献   

3.
TNF抗妇科肿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是具有抗肿瘤特性的多功能物质,但不同种肿瘤细胞对TNF的敏感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在体外试验中,发现卵巢癌细胞(AO)子宫颈癌细胞(Hela)和绒癌细胞(JAR)对TNF都不甚敏感。若TNF联合应用γ-干扰素(interferon-T,IFN-γ)或放线菌素D,则对这3种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提示它们与TNF有协同杀伤妇科肿瘤细胞的作用,这对妇科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急怀胆管炎时肿瘤坏死因子(TNF)对肝脏的影响及抗TNF单克隆抗体(TNF-McAb)和头孢噻甲羧肟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本实验在大鼠性胆管炎模型上,检测血浆TNF、内毒素(ET)水平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肝组织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急性胆和灾组大鼠血浆TNF、ET水平及ALT活性显著升高(P〈0.01),相应肝脏病理变化显著,TNF-McAb和头孢噻甲羧肟保护组血浆TNF、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了32例CRF维持性HD患者HD前、后TNFα。结果CRF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RF患者HD前、后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NFα可能是CRF致病因素之一,HD对CRF患者血清TNFα水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与中耳积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血清和中耳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的浓度,结果显示:(1)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TNF浓度高于正常人对照组。(2)中耳积液TNF浓度明显高于血清TNF含量(P〈0.001)。(3)分泌性中耳炎慢性组中耳积液TNF浓度高于急性组(P〈0.001)。提示分泌性中耳炎积液中TNF可能主要由中耳粘膜局部产生,在分泌性中耳炎炎症反应中起免疫抑制作用。中耳积液中高浓度的TNF可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产生肿瘤坏死因子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学检测手段,对38例肺癌患者末梢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肺癌患者PBMC产生TNF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Ⅰ、Ⅱ、Ⅲ期之间PBMC产生TNF能力无明显性差异(P〉0.05),肺癌患者PBMC产生TNF能力增强,可能是机体的主动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卫生学意义符移才综述高锦伍审校(南京铁道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南京210009)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免疫调节系统中具有多效性的调节因子,因其在肿瘤坏死中起作用而得名[1],可分为TNF-α和TNF-β两类。TNF-α又称恶液质素,TN...  相似文献   

9.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血清和中耳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浓度,结果显示:①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TNF浓度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②中耳积液TNF浓度明显高于血清TNF含量(P<0.001)。③分泌性中耳炎慢性组中耳积液TNF浓度高于急性组(P<0.001)。提示分泌性中耳炎积液中TNF可能主要由中耳粘膜局部产生,在分泌性中耳炎炎症反应中起免疫抑制作用。中耳积液中高浓度的TNF可能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经久不愈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免疫吸附清除肿瘤坏死因子对内毒素休克兔肾脏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跃萍  张训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5):359-362,T005
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单克隆抗体免疫吸附方法,特异性清除循环TNF,观察对内毒素休克肾脏的作用。方法以致死剂量内毒素(8×109cfu/kg)制成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1小时后开始体外循环免疫吸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循环TNF及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6小时后活杀动物,留取肾脏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免疫吸附组血液灌流后30分钟MAP开始回升(11.6±1.4kPa),明显高于对照组(8.8±2.3kPa,P<0.01);(2)免疫吸附组2小时的TNF活性(44±10U/ml)较对照组(1448±226U/ml)明显降低(P<0.05);血清BUN、Cr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3)免疫吸附组肾小球充血,白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坏死程度和线粒体的损害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抗TNF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吸附方法,能有效清除血循环TNF。早期降低TNF水平,有效地缓解内毒素休克时的低血压状态,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放免试剂盒检测了84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含量,结果显示: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除慢迁肝外,其他各型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重症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感染者最高。此外TNF的含量还与患者的转氨酶(ALT)及胆红素(Bil)高低有关。提示TNF与肝炎的活动性及合并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放免试剂盒检测了84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含量,结果显示: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除慢迁肝外,其他各型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重症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感染者最高。此外TNF的含量还与患者的转氨酶(ALT)及胆红素(Bil)高低有关,提示TNF与肝炎的活动性及合并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体外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为试验对照,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作用于HUEC后,细胞形态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及中药益气活血方的作用。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组细胞内SOD活性下降而LPO含量升高(P<0.01),细胞收缩,核质密度增大,益气活血方(20mg/ml)能抑制TNF引起的SOD活性下降和LPO含量升高(P>0.05),并保护其形态的过度改变,提示抗脂质过氧化可能是益气活血方抗TNF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应用ELISA的免疫火箭电泳法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人对照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结果显示,CPHD患者TN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Fn则明显降低(P<0.01),尤见于3例死亡病例的生前情况。提示(CPHD)患者外周血TNF升高和Fn下降可能是CPHD发病机制中微循环障碍的重要环节。观察血浆TNF和Fn水平有助于估计CPHD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检测了阻塞性黄疸(OJ)大鼠静注内毒素(ET)后血浆尿素氮(BUN)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以及预防性使用已酮可可碱(PTX)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阻黄大鼠静注ET后BUN及TNF浓度均较对照组高,预防性使用PTX后,BUN水平随TNF下降而降低。提示,OJ所伴发的肾功能损害中,TNF可能起中介作用,预防性应用PTX可以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应用ELISA和免疫火箭电泳法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人对照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结果显示,CPHD患者TN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Fn则明显降低(P〈0.01),万2见于3例死亡病例的生前情况。提示(CPHD)患者外周血TNF升高和Fn下降可能是CPHD发病机制中微循环障碍的重要环节。观察血浆TNF和Fn水平有助于估计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神经肽P物质(SP)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29例正常儿及52例哮喘儿血浆SP和TNF-α含量,同时测定5岁以上者气道反应性。结果哮喘发作期血浆SP含量明显增高(363±212pmol/L,P<0.01),与气道反应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TNF-α在该阶段具保护作用,不能与SP协同升高;缓解期TNF-α显著高于正常(1274±1473ng/L,P<0.01)。结论TNF-α是气道炎症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合成和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新鲜分离纯化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胞浆呈TNF蛋白阳性,单纯肥大细胞培养早期(2~4h),上清液中未能检测到TNF,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上清液中TNF含量增多,盐酸吗啡与肥大细胞共同培养2h时,上清液中出现可测TNF,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试验表明,肥大细胞培养上清液具有  相似文献   

19.
用ELISA方法对7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TN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尤以重症肝炎TNF值升高显著,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指出TNF水平高低与肝炎活动明显相关,并与病情轻重程度相平行,TNF指标可作为肝实质损害轻重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清除循环肿瘤坏死因子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亲和免疫吸附清除循环肿瘤坏死因子(TNF)对内毒素性急性动物的保护作用。方法以61只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动物,建立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1)免疫吸附组(27只),颈静脉注射自制脂多糖(LPS)100×108CFU/kg后1小时开始血液灌流,通过含重组肿瘤坏死因子a(rHuTNF-a)单克隆抗体的吸附柱,灌流时间2小时;(2)致伤组(27只),颈静脉注射LPS,无吸附柱,仅有相同血量的体外循环;(3)对照组(7只),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无吸附柱,仅有体外循环。通过亲和免疫吸附清除循环TNF,观察了肺系数、肺通透指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白细胞数的变化以及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免疫吸附组能有效清除循环TNF、BALF中TNF及IL-8水平较致伤组显著降低(P<0.01)。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指标明显清除循环TNF、BALF中TNF及IL-8水平较致伤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免疫吸附清除循环TNF,能有效地保护内毒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