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大直径球头-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法,治疗老年帕金森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帕金森患者合并股骨颈骨折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65岁至87岁,平均年龄76.17岁。假体类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2例,人工双极股骨头10例。置换后3个月随访,进行围置换期并发症、影像学、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等方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置换期,置换术后3周出现脱位1例,无深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骨盆平片上出现髋臼侧透亮线1例,无骨溶解、松动及股骨柄下沉;Harris评分:90分至100分3例,80分至89分5例,70分至79分3例,〈70分1例。结论:大直径球头-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帕金森患者股骨颈骨折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脱位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常跃春  王浩  于向华  蔡刚 《压电与声光》2010,(2):144-145,177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用Pemberton手术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ckav的临床评价标准和WilletX线测量方法,对笔者1997年12月-2008年5月所做的190例(212个髋)Pemberton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年龄1.5-8岁(平均4.2岁),男29例,女161例,男女比例1:5.55,左侧141例,右侧27例,双侧22例。结果其中181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1~8年,平均29.6月,优183例,良33例,差8例,优良率96.4%,髋臼指数由术前30°-45°(平均36°)减少到术后4°-15°,平均10°。结论Pemberton手术联合股骨近端截骨疗效确定,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转子间骨折行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方法:对16例老年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术,男9例,女7例,年龄67-91岁,平均76.5岁。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EvansⅠ型12例,EvansⅡ型4例,手术过程中保留股骨距,大转子行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后,行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结果:手术时间最短52分钟-72分钟,平均68分钟;术中出血210ml-400ml,平均326ml;术后6月手术疗效评价按Harris评分,76分-93分,平均78.5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8.4月,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结论: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有效、可行的方法;合适的手术适应症选择及正确的假体选择和手术操作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eiated pneunionia.VAP)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 ro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变化及其与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的相互关系,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VAP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61例VA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基础治疗辅助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基础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3、5、7天测定血清CRP,IL-6,TNF—α的动态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3dX线胸片变化。统计MV时间(h)和脱机成功率:结果;61例VAP病人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较正常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组血清CRP在治疗后第7d为(31.31±11.52)mg/L,较对照组(56.09±16.82)mg/L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第5d血清IL-6为(199.68±37.76)ng/L和TNF-α为(53.60±23.22)ng/L,较对照组IL-6(229.67±30.21)ng/L和TNF-α(6775±1761)ng/L,开始下降(P〈0.05);治疗后第7dIL-6(161.66±22.49)ng/L和TNF—α(36.88±1706)ng/L,较对照组IL-6(212.37±26.84)ng/L和TNF-α(53.56±15.36)ng/L明显p降(P〈0.05)。治疗组MV时间(85.48±20.89)h,较对照组(100.75±28.70)h缩短(P〈0.05).治疗组3d后x线胸片改善率为92.86%(26/28),脱机成功率为92.86%(26/2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7d血清CRP,IL-6和TNF—α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在辅助VAP综合治疗中,通过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部分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弱VAP后继发多脏器功能损害,从而缩短MV时间,改善VAP预后,可以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多模式和超前镇痛方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超前联合多模式镇痛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作用。方法: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8例,A组联合应用术前及活动前口服塞来昔布和氨酚曲马多及术中关节腔内注射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多模式镇痛(联合组),B组应用术中关节腔内注射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镇痛(多模式组),C组术后单独应用自控镇痛(对照组)。三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记录三组患者术后6h、24h、72h以及术后7d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记录术后24h、48h、72h以及7d患者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并记录术后24h、72h以及30d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静息痛评分术后6h、24h、72h联合组与多模式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h、24h联合组患者低于多模式组(P〈0.01)。活动痛评分术后24h、48h、72h比较联合组〈多模式组〈对照组(P〈0.01)。膝关节活动度术后24h、72h比较联合组〉多模式组〉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超前联合多模式镇痛方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2.5、5.0、10.0kenol/L的5-Aza—CAR作用于PC-3细胞48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tiT—PcR)检测UCHL1 mRNA表达;甲基化测序聚合酶链反应(BsP)检测UCHLlCpG岛的甲基化状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UCHL1蛋白的表达。结果:5-Aza—CAR对PC-3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5-Aza—CdR处理细胞后UCHL1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UCHL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UCHL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1)。结论:5-Aza—CAR能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5-Aza—CdR能逆转PC-3细胞UCHLl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诱导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干细胞(DPSCs)成牙分化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获得DPSCs,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牙本质涎磷蛋白1(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mRNA的表达以检测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t(0.1,0.5,2.5,5,10,20μmol/L)及rhBMP-2(25,50,100,200rig/ha)单独及联合应用对DPSCs成牙分化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1(2.5,5和10μmol/L)组的ALP活性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01),5μmol/L组ALP活性明显高于其它浓度组(P〈0.001);浓度为50,100,200mg/ml的rhBMP-2其ALP活性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01),100ng/ml rhBMP-2组ALP活性最强。联合应用人参皂苷Rg1(5μmol/L)和rhBMP-2(100ng/ml)DSPP和DMP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组(P〈0.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体外培养的DPSCs成牙本质分化,人参皂苷:Rg1协同rhBMP-2能明显增强DISCs成牙本质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胃安神方对失眠患者睡眠、中医证侯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7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9),对照幺H(n=58)。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1)评分、中医证侯积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r)评分。结果:和胃安神方可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PSQI量表评分(P〉0.05);降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P〈0.01);提高失眠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P〈O.05);结论:和胃安神方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使用安命有效。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加速康复外科诊疗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为中西医加速康复外科诊疗在胸外科围手术期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8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7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围手术期采用中西医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方式;对照组35例:围手术期采用常规西医加速康复治疗方式;观察记录分析肺癌根治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胸引量、插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检测术后炎性反应指标:C 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治疗组术后胸引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治疗组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术后第1 d、第5 d治疗组WBC计数、CRP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对比:在切口感觉异常、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方面,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心衰、房颤等并发症方面,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第1天、第3 天、第5天疼痛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手术期加入中西医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理念,合理的采用中西医诊疗措施,减轻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加速了围手术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G—MSC)联合移植效果。方法急性髓性白血病-M2,供者为其胞兄,HLA单倍型相合,移植物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加入分离、扩增的hUC—MSC。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ATG^+霉酚酸酯+短程甲氨喋呤和CD25单抗。结果输注供者的MSC总数和CD34细胞数分别为7.92&#215;10^8/L和3.78&#215;10^6/L。中性粒细胞大于0.5&#215;10^9/L和血小板大于20&#215;10^9/L的时间分别为14d和15d。24d嵌合体100%,40d左右出现Ⅰ度aGVHD,治疗后好转,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移植安全简便,可加速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国内应用玻璃酸钠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较为广泛,但临床研究报道多为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缺乏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和说服力。目的:对应用玻璃酸钠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so)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0)和清华同方数据库(CNKI,1979/2010),收集有关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中药熏洗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相比较的随机对照实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RCT,包括231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玻璃酸钠配合中药熏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组。结论: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玻璃酸钠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效果远高于对照组;但在远期疗效方面优势不甚明显,尚需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去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采用不同治疗强度脉冲电磁场(PEMFs)干预去卵巢大鼠,观察各组大鼠的股骨骨密度的变化,初步确定治疗骨质疏松的最适的治疗强度。方法:按随机的分组原则用密闭信封法将雌性3月龄sD大鼠50只分为5组:SHAM对照组10只、OVX对照组10只、OVXⅠ组10只、OVXⅡ组10只、OVX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丹参酮ⅡA的辅助下,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VEGF与SDF-1表达是否能增强,从而促进细胞归巢。方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培养,并进行形态学、免疫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功能学(Dil-acLDL与FITC-UEA-1双荧光染色)鉴定。将鉴定为EPCs的细胞分为单纯EPCs组(对照组)、EPCs+丹参酮ⅡA组(加药组)。细胞培养第9d,Western blot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VEGF、SDF-1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EPCs+丹参酮IIA组VEGF、SDF-1基因与蛋白表达均高于EPCs组(p均〈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上调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VEGF及SDF-1表达,从而可能在缺血环境中更好促进EPCs归巢,更有效促进血管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儿童淋巴管瘤穿刺治疗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6月~3岁患儿随机分为F(芬太尼)组、R(瑞芬太尼)组,均复合丙泊酚麻醉。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苏醒时间情况。结果:两组体动发生率、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儿童淋巴管瘤穿刺治疗术镇痛、镇静效果好、苏醒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联合电针加穴位敷贴护理治疗53例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在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电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外线照射和穴位敷贴治疗,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观察组为96.23%,两组比较(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痊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37.31±6.62)d,观察组为(26.23±4.61)d,两组比较(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外线照射联合电针加穴位敷贴护理治疗面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HA)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作用,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方法:以前列腺癌PC-3细胞为研究对象,在体外经不同浓度的DHA处理48小时后,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凋亡;并建立PC-3细胞裸鼠种植瘤模型,2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溶剂组、DHA大剂量组及DHA小剂量组,经13天干预后,透射电镜(TEM)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体视学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PC-3细胞经DHA处理后,SEM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裸鼠种植瘤经治疗后,TEM观察肿瘤组织中散在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且DHA大小剂量组MV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HA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余海  李立  何俐莹 《激光杂志》2009,30(2):93-94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兔子晶状体氧化损伤中对水通道蛋-1(AQP-1)表达的影响,探对其对晶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正常兔晶状体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氧化损伤组、维生素C组(100μg/mL)、丙泊酚组(4μg/mL、40μg/mL、100μg/mL)。体外培养24h后,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分析晶状体的相对灰度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QP-1,分光光度诈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晶状体有不同程度混浊:与氧化损伤组和VC组相比,丙泊酚组晶状体相对灰度值增加,AQP-1表达增加,SOD活性增高,MDA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通过凋节品状体上皮细胞AQP-1的表达和增强抗氧化能力,来减小晶状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小鼠植骨气囊动物模型中,观察外源性FTY720(Hngolimod,芬戈莫德)对骨溶解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小鼠植骨气囊模型,将构建好气囊模型的小鼠分成4组:空白组(气囊内注人生理盐水、腹腔注射DMSO),FTY720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FTY720),聚乙烯颗粒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DMSO),聚乙烯颗粒+FTY720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FTY720)。4周后处死小鼠后取气囊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和炎症细胞渗出情况,取组织匀浆行Elisa法检测气囊组织中IL-6和TNF-α浓度、取骨组织行电镜扫描观察骨片吸收情况,取组织匀浆行RT—PCR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HE染色后炎症细胞渗出量,聚乙烯颗粒+FTY720组(4892±457)与聚乙烯颗粒组(4931±57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Y720组(2013±375)与空白组(2151±3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②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浓度,聚乙烯颗粒+FTY720组[(130.13±3.22)、(129.22±5.02)]与聚乙烯颗粒组[(149.22±6.09)、(140.52±2.6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TY720组[(68.24±2.83)、(82.88±5.34)]与空白组[(69.51±2.31)、(74.15±4.64)]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③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面积与视野面积百分比,聚乙烯颗粒+FTY720组[(10.21±1.78)%]低于聚乙烯颗粒组[(17.79±2.56)%],FRY720组[(1.82±1.37)%]低于空白组[(6.27±2.11)%];并且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④破骨细胞相关基因TRAPmRNA表达量,聚乙烯颗粒+FTY720组(0.53±0.04)低于聚乙烯颗粒组(0.74±0.05),FTY720组(.22±0.03)低于空白组(0.38±0.04);而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结论:在小鼠植骨气囊动物模型中,FTY720能有效抑制聚乙烯颗粒诱导的局部骨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术前CT和术中3D-CT测量椎管骨折块占位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至30个月,平均16.5±7.8个月。伤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满意,术后、末次随访(87.13±8.36)%、(85.91±9.42)%均较术前(47.78±13.56)%明显恢复(P〈0.05)。伤椎Cobb’s角术后、末次随访(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8.96±5.48)°减少(P〈0,05)。术中3D-CT测量椎管内骨块占位比为(7.38±2.11)%较术前(35.23±18.63)%减少(P〈0.05)。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级至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