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大学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每年樱花节游人如织。由于武汉中部交通枢纽的地位,加上近几年高铁、动车的高速发展,广州、郑州等地扬起一股"武大樱花两日游"热潮,武大俨然成为武汉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为疏解交通压力,武大正门口八一路下穿通道即将动工,预计2013年完工,届时车辆从通道行驶,路面修建景观设施,完全步行,实现武大的文理学部和信息学院"无缝连接"。随着武大校园对市民的进一步开放化,校园内的景观体系亟需整体化地设计和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海绵校园LID措施的径流控制效果,以萍乡市北星小学的改造项目为例,利用萍乡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各个重现期的设计降雨,借助雨洪管理模型(SWMM),构建LID改造前后的降雨-径流模型,模拟不同设计降雨条件下校园内分别采用组合LID及单独布设LID措施的径流控制效果,以及透水路面堵塞情形下的径流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校园海绵化改造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污染物削减率在60%左右,排放口流量峰值时刻延后7~10 min;三种LID措施对校园径流量削减的贡献度排序为透水铺装下沉式树池下沉式绿地,对污染物削减的贡献度排序为下沉式绿地下沉式树池透水铺装;透水路面堵塞对径流控制效果的影响在降雨重现期30a时显著增大。通过对结果分析,设计方案下的海绵校园径流控制效果均达到预期目标,对一般的小范围海绵校园进行LID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通过对不同透水铺装材料的种类、施工工艺特性、造价、耐久性、使用范围、景观效果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内涵及背景,以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海绵城市"改造实际项目为例,研究透水铺装在小学校园室外环境"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更恰当的选择与应  相似文献   

4.
邱岚  韩璐 《中华建设》2011,(9):122-123
1.场所精神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曾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提出了"场所精神"的概念。并提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场所精神"这一说法。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由此看来,每一个场所都有其独特的气场和引力,让人们对这个地方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正>一、规划背景伴随新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生态城市建设正日益得到重视。浑河新城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于生态视角,力图通过构建规划思路,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实现城绿互融,并制定公交优先策略,实现慢行交通。同时,规划还注重城市设计先行、弥补控详的短板,最终结合生态建设,实现保护与利用并重,对新区空间格局进行疏风  相似文献   

6.
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分析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支撑,同时可为城市水环境进一步改善提供助力。佛山新城是佛山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区域之一,该文选取并收集其不同用地类型(住宅区、商业区、交通区、工业区等)、不同下垫面(地表、屋面、停车场等)降雨过程形成的雨水径流,分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佛山新城雨水径流中地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为NH3-N、COD、SS,其中住宅区浓度最高,分别为1. 44 mg/L、85. 2 mg/L、242 mg/L,交通区浓度最低,分别为0. 6 mg/L、55. 5 mg/L、115 mg/L,同时污染物浓度在降雨形成径流过程中很快就达到峰值,大多在径流初期10~20 min,具有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  相似文献   

7.
城市内涝灾害、地下水位下降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以花园雨水收集协同景观一体化设计,从居住区的生态设计、活动设计、景观最大化设计以及植物配置等环节,结合石家庄市碧水环绕-淳茂生态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探索以雨水花园为导向的居住区景观设计问题,期望为现代居住区海绵模式的雨水花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德建水库工程设计项目为例,将地域文化作为切入点,从枢纽规划、水工建筑景观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旨为做好水利枢纽设计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1.背景生态校园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生态校园规划需要建立在对校园生态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景观设计、建筑学等学科方法,以生态平衡和资源保护为目的,对校园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综合协调各种生态关系,改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对生态校园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高校产业化政策的实施及高校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高等学校校园的改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中旬,笔者赴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蒙泉镇夏家巷村进行调研。就夏家巷村居住建筑建设开展了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匡星煜 《给水排水》2022,48(2):65-68
对上海民生路码头八万吨筒仓消防设计进行简要介绍,着重分析了粮仓特殊空间——锥形顶面空间及筒状空间消防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消火栓及灭火器的布置特点、锥形顶面空间喷淋方案分析与比选、筒状空间不同形式喷淋系统的应用,并提出了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再生水利用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再生水可供水量与需水量的年内变化情况,提出月际供需平衡思路,同时简要分析了再生水用户的压力需求,提出了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适宜的供水压力,最后就再生水利用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体系作为城市自然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并且有利于调节城市居民的精神压力、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同时,居民游憩需求的增加以及公园建设中凸显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潘 《长江建设》2012,(9):144-145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与城市开发的深入进行,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城市滨水地带的景观设计,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城市防洪堤景观带担负着城市的防洪排涝、蓄水和生态功能,在展示城市个性风貌、历史文化特色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是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崇阳县防洪堤景观设计为例,探索城市防洪堤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该项目地块狭长,面积较小,除了满足基本防洪要求,承载的文化与功能有限,  相似文献   

15.
对环境资源调控的原则及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资源调控中的状态转换原则,即通过产权界定及一系列政策手段,转换环境资源的实际状态,使其摆脱无效率的共有态,尽可能进入市场态或公共态,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并结合国情初步设想我国环境调控机制的构建,通过市场机制、财政机制和共有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环境资源的状态转换。最后以我国水资源调控为例,具体阐述了上述原则和机制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俊 《中华建设》2012,(5):80-81
以往的校园规划是提出一套若干年后实现的"终极状态"的蓝图,然而,学校的发展却是连续和不断变化的,并不存在最终的理想状态。高校的合并,使中国大学的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大学布局的重新调整。合并现象的出现,不仅对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产生强烈冲击,也暴露出以往校园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规模扩大,校园凝聚力下降。(2)各校区校园文化割裂,难成整体;(3)高校规划设计沿用旧标准模式,传统高校校园规划过分强调自身的完整性,忽视了高校的动态和开放性。为了强化一所大学的风格与氛围,延续校园传统文化,便于识别与记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不仅在校园建筑上,应有较为统一的形象,而且在校园精神上也应该有完整连续的形态。因此,合并高校校园文化的整合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分析地域文化及游人对景观的行为感知,有助于塑造特色鲜明的兰州市城市滨水地域景观。黄河文化作为兰州市地域文化亮点,主要体现在黄河母亲雕塑、黄河铁桥及黄河水车等几个方面。本文以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为基础,采用实地调研法及问卷调查法以兰州市水车园为研究对象,对其地域文化及游人行为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总结出如何能在充分考虑游人行为基础上使方案设计更加具有文化地域特质。最终提出水车园景观方案优化可以从文化艺术元素应用、亲水需求与安全需求、生态驳岸设计及植物配置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以期对后续同类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袁山 《中华建设》2011,(8):122-123
在这个建筑师越来越浮躁的年代,建筑师对国外理论往往任意模仿而不假思索,只有当我们看到粤、赣、闽地区的"客家围屋"、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9.
正社区规划要体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把握生活方式的变化方向,满足人性的多层次要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及对居住者内心的归属感、自有感、身份感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尊重。差异化不仅指建筑、景观等物质环境的差异,更主要的是社区氛围的差异与社区公共生活品质的差异。高品质的居住区所具有的活力以及温馨、宁静、幽雅的生活氛围是当前社区营建中所普遍缺乏的,而这些正体现社区营建的内涵,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并促进人性  相似文献   

20.
BIM正向设计作为“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中数字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绝对热点,并对产业链结构带来深远影响。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为例,简要介绍了建筑给排水BIM正向设计过程,并阐述了BIM技术在航站楼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及对策。结合BIM正向设计具体实践问题和行业前沿热点,对建筑设计行业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