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州河沿岸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苏州河沿岸代表性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水量水质变化以及调蓄池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成果,与数学模型研究有机结合,建立了苏州河沿岸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水量水质与河网水量水质动态耦合的集成模型,系统研究了在三个典型年实际降雨条件下,苏州河沿岸调蓄池工程的溢流水量、溢流污染物削减效果,以及控制溢流污染对苏州河水质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何胜男  陈文学  刘燕  穆祥鹏 《水利学报》2020,51(12):1558-1566
城市地表径流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城市水系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设置初期雨水调蓄池是缓解地表径流污染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初期雨水调蓄池一般采用经验方法设计,没有考虑汇水区污染物累计特性、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可用征地等客观条件,初期雨水调蓄池的截污效果有限。本文利用SWMM模型模拟分析了地表径流污染物累积特性,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得到各调蓄池不同截污率与对应总截污量之间的高精度非线性数学模型;结合该模型,以调蓄池总截污量最大为优化目标,以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和可用征地为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出各调蓄池的优化截污率;结合各调蓄池截污率与径流量累积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各调蓄池的设计容积,并与国内常用的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提出方法可在满足约束条件下实现截污效果最大化,采用本文提出方法设计的调蓄池在土地使用率和截污效果上均优于规范设计法。该方法合理、高效和适用范围广,可为城市初期雨水调蓄池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雨水径流污染与城镇排水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污水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城镇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对城镇雨水径流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污染效应与截流式合流制溢流水污染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城镇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必要性。指出城镇排水系统是随着环境、生态、社会、经济条件和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演化的,未来城镇排水系统规划应将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排水系统方案整合考虑,并对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设施及其对排水系统的影响做出适应性的安排。  相似文献   

4.
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目前国内的城市初期雨水处理状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雨水处理技术,分别提出了城市生产生活区域如工业区、居民小区、机动车道等不同初期雨水的处理和利用对策,更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城市初期雨水分离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分析初期雨水的界定方式及其水质水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的规范标准,指出国内关于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相关的规范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设备、收集转输设备还不成体系,缺乏对初期雨水污染特征差异、初期雨水径流管控规范要求以及雨洪管理体系的系统性研究;通过对目前初期雨水收集转输设备的调研,分析其性能及优缺点;今后应针对初期雨水径流管控出台专项政策,编制综合雨水利用、环境保护和排水防涝等方面的雨水管控技术规范,从宏观水文角度关注初期雨水并建立相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样、检测高校区、商业区、工业区路面和屋面的雨水径流COD和SS浓度,分析了COD和SS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路面雨水径流COD和SS浓度之间的回归方程斜率大都大于1,说明路面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小,可以采取雨水径流的截污、沉淀、过滤和路面环境卫生管理等控制措施改善雨水径流水质;屋面雨水径流COD与SS浓度之间回归方程斜率都小于1,说明屋面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都比较高,可以采取源头控制措施或补充化学和生物净化等控制措施改善雨水径流水质。  相似文献   

8.
探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在不同用地类型下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首先对landsat 8卫星影像资料进行目视解译将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郁江道研究区分为9类二级用地类型,之后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结果和雨水管网资料建立SWMM水质模型并进行相关参数率定,最后模拟典型径流污染物悬浮固体(SS)的污染特征和低影响开发设施(LID)对其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重现期下,径流污染物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即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效应。采用渗透铺装和生物滞留池对径流SS拦截效果明显,但随着降雨强度增大,其处理能力逐渐达到饱和,处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初雨水面源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当前调蓄池容积设计主要参照经验公式确定,方法上仍有不足。基于SWMM软件对调蓄池入流过程线和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进行模拟,最终确定调蓄池容积。将此方法应用于深圳市某城区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中,研究结果表明,依此方法能明确调蓄池污染物消减效果,增强调蓄池容积设计的合理性,为控污工程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及LID控制效果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对城市雨水经流及水质进行模拟,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控制措施对城市雨水径流及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发现:LID控制措施对城市雨水径流量、污染物总负荷以及径流峰值均有明显削减作用,对径流峰现时间有延迟作用;雨水径流量、污染物总负荷以及径流峰值的削减率随雨峰系数的增大呈先增大、后较小的变化趋势,随重现期的增大而减小;峰现时间的延迟效果与雨峰系数和重现期均呈负相关;相对雨峰系数,重现期对雨水径流量、污染物负荷的削减率、径流峰值以及峰现时间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选取广州市中心城区典型纯雨水排水口进行了18场降雨的径流污染监测,分析了在典型小雨、典型中雨及典型大雨场次下排水口各水质指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雨水口的COD浓度峰值一般不超过55 mg/L,均值通常介于20~30 mg/L雨水口水质随降雨过程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初始冲刷效应最明显的水质指标是SS,其次是COD,NH3-N和TN基本没有初始冲刷效应。  相似文献   

12.
鉴于研究城区路面径流水质特征与初期径流量可为有效利用城市雨水、控制城市非点源污染等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污染物分析法对新乡市2010年城区路面3场降雨径流的水文水质过程进行采样分析,水质指标包括pH值、SS、COD和DO。结果表明:径流初期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COD、SS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降雨过程的持续含量逐渐降低,趋于一个稳定值;各指标标准差率呈SS>COD>DO>pH值的趋势,这与各自浓度变化过程的指向性一致;径流中COD、SS之间的相关性较好,DO与其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场次降雨路面初期径流量可取为前8 mm~10 mm的降雨量或前25 min~30 min的径流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坡地集流梯田工程蓄水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在小流域土壤侵蚀治理基础上的雨水集蓄利用模式和技术,以丘陵半干旱区国家重点治理小流域为试验区,遵循坡地水量平衡和雨水叠加利用理论,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有机集成,研究确定了坡地集流梯田工程的集流潜力、集流效果及其断面参数;并对该工程集蓄径流提高土壤水分和增产增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坡耕地适宜修建1∶1平坡比的集流梯田工程;与坡耕地相比,集流梯田土壤含水量提高1.96~3.12个百分点,特别是7,8,9三个月的差异更大,比坡耕地平均提高3.62个百分点,集流梯田产量提高58.28%~76.02%;产值增加70.98%~114.30%.  相似文献   

14.
江苏段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和调水干线,水污染治理工作极为关键。在评估东线江苏段102个治污工程项目的污染物削减和输水水质改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治污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主要污染物结构特征的分析,得出今后东线江苏段沿线深化治污的重点行业为养殖业、农村生活、城镇生活、农田种植和工业企业等,治污重点区域为徐州、淮安和扬州等,并提出了对应的深化治污措施,为保障东线江苏段在正式通水前全面实现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和输水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中沙石料生产和储备情况,重点探讨枢纽后期大坝加高工程完工后防汛砂石料储备形式,包括常备物资、社会化储备、协议储备、招标储备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0年-2007年以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的水质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的逐年分析,表明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同时,为更好地适应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要求,从江苏治污的现状出发,从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截污导流水质管理、加快经济政策的研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张峰水库黏土料心墙堆石坝在初期蓄水后,上游坝壳及心墙受到上游库水和湿化作用产生了变形,同时,坝体的浸润面也将逐渐形成,对大坝初蓄期进行渗流和变形观测是保证大坝安全和验证坝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坝高72.2m的张峰水库黏土斜心墙堆石坝初蓄期坝体变形和渗压等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大坝初蓄期监测资料分析总结的方法,证明大坝目前工作性态总体正常,可以进一步蓄水,分析结果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