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地产作为“孵化”科技型和成长型企业的重要载体,在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摒弃传统“住宅式”发展模式,更注重持有物业和运营服务管理.笔者以新型城镇化视角对科技地产的内涵进行新的诠释,针对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地产价值创造的互动机制进行探索和分析;同时,在分析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科技地产发展策略,认为产城融合、产业融合、地产功能综合化和运营管理信息化将是未来科技地产的战略核心.  相似文献   

2.
行政区划作为国家区域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区域经济运行发挥着重要影响。当原有的区划格局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需求时,打破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通过行政建制的城乡转换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求,为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也就成为必然。竹林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区划格局趋于优化、镇域空间有所扩大、经济社会茁壮发展、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大体形成了规模扩展型和集聚型城镇化的主体格局,促成以原有城市为依托、规模拓展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新潮流,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主旋律.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我国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势必对城乡地方行政区划体制带来挑战和压力,对其改革亦提出新的诉求.文章着重探讨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化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学术界和地方政府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合肥地位背景入手,对合肥城镇化建设现状格局进行分析,结合其他类似城市建设经验,从构建特大城市空间体系、合理发展大中城市、积极发展中心镇和新市镇、分层推进四个方面探讨合肥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区域之一,是吸引全国人口流入的主要板块,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以江苏为例,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在公共服务、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融资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提高义务教育统筹层次,保障民工子弟的平等教育权利;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明确新型小城镇发展定位,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分工和布局;创新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必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积极谋划并稳步推进农民的集中居住.在分析农民集中居住的障碍与中心村建设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心村的建设模式与驱动机制,即基于小城镇层面整合中心村的规划,创新中心村建设模式,构建村民为主体的多元化中心村治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旧城改造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主体大多数是政府指定的国有企业,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项目尚有难度,而PPP融资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的出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间资本在旧城改造方面的参与力度。文章基于我国旧城改造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旧城改造的PPP融资模式,阐述了旧城改造中运用PPP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且对旧城改造中PPP融资模式的资金结构、运作流程进行了分析,针对旧城改造现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运用PPP模式进行多渠道融资。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成为“稳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由于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管理的加强以及PPP等相关模式的运用受到限制,地方政府探索性地采用“投资+建设”模式实施片区综合开发,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该模式目前处于先行先试的探索阶段,在实践应用中,面临合法合规、融资落地等难点问题,亟需开展相关研究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本文在介绍片区综合开发“投资+建设”模式的运作、回报机制和实施路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模式下实施路径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实施的风险,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的思想为视角审视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认为思想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还存在一些思想误区:地区主义较为明显,不讲统筹协调发展;计划经济思想仍有残存,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不从实际出发,奉行“本本主义”.城镇化建设需要走出思想误区,扩大民主,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城镇化历史进程观.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被尊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和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抓手,论文从农民市民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业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四个方面剖析了新型城镇化金融服务需求。以重庆市为例,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2-2020年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2010年横截面数据,结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在ArcGIS软件的空间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实证分析中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集聚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多数省份新型工业化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格局具有显著的区域空间差异性和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2.
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发展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至关重要.合理高效的投融资模式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现有的投融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资金成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瓶颈.从新型城镇化与投融资模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入手,阐明了投融资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融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三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近年来原阳县在农村社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在不牺牲农业和粮食安全以及农民收入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引进资金、落实政策、盘活资源、重点示范、强化组织保障等有力措施,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驱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初步实现了数千万农民的"城市梦"。原阳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对推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趋势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中提出了“五大支柱”的概念,并蕴含着人本发展、智慧发展、和谐发展等新理念、新思维。这些理念在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刚化的背景下,令人深思、弥足珍贵,同时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新兴模式,在我国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待建体量巨大,各类建设和发展问题亟需解决。各方积极探索项目整体解决方案,“F+EPC+O”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本文旨在分析医共体建设项目中“F+EPC+O”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应用建议,从而为我国医共体建设“F+EPC+O”模式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顺利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为此,通过探讨美丽乡村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内涵要求,基于淮安乡村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讨论了淮安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淮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和保障机制,旨在为淮安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上保留原先经济经济时期的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城镇化发展机制变化的要求.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制度的关系,分析我国过去三十年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空间非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带来城镇发展要素的结构失衡,不利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益阳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城镇发展机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发达,文化多元。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城乡二元矛盾、产业发展、老龄化、非沪籍人口社会保障等诸多问题。上海的发展,首要的是正确把握和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点,重点是恰当梳理和探索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和路径。以中国域外学者视角回望《国家新型城镇化纲要(2014-2020年)》发布的这两年,并对现有的五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上海在城市外扩和新城建设两条路径之外,应大力鼓励环城、环都市圈的郊区小城镇自主发展。"环城岛"小城镇的特色自主发展是上海全面城镇化的关键,人文环境的营造和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是谋划上海都市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重要思路和基石。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我国的城镇化较滞后,当前正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化被视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城镇化在发达国家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形成了多样的城镇化模式和路径。总结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和教训,将为我国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转向城镇型的过程。就近城镇化是一条不同于传统城镇化模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它不仅仅表现在非农人口集中方向的改变,更多侧重于城镇化的实质内容。从就近城镇化的概念、地位、类型、动力机制和问题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描述,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归纳,为今后我国就近城镇化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