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抗凝及纤溶指标的改变及其对治疗和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活性(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PT(P〈0.01)、APTT(P〈0.05)、TT(P〈0.01)、t-PA(P〈0.0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IB(P〈0.05)、ATⅢ(P〈0.01)、PLG活性(P〈0.01)、PC(P〈0.01)、PAI(P〈0.0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抗凝活性下降及易发纤溶,各指标可用于评价肝脏损伤程度,防止出血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2例及同期正常对照组45例,分别对透析组与对照组,和血液透析前后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透析组血液中TM、vWF、TAT、PA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透析组患者透析后TM、vWF、TAT、PAP浓度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明显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血液透析加重其紊乱程度。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579-3580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对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了解参与凝血的各种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测定60例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50例,PLAT、PT、APTT、TT、FIB、D-二聚体六项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组各项指标对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硬化代偿组与失代偿组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时对机体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影响显著,且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各项指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肝硬化组:为我院2001—06~2005—01的住院患者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32~78(平均53.2)岁。本组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B超、胃镜、CT等)确诊为肝硬化,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和消化道肿瘤。  相似文献   

5.
何小卫  傅诚章  刘汉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2998-300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 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及APACHEⅡ≥10分)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其入院第1、3、7天血管内皮素(ET)、血小板颗粒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D-D)及入院第1、3天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取同期健康人群20例作对照组。结果:ET、GMP-140、D-D在入院第1天明显升高,之后呈下降趋势,第3 天仍高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GMP-140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 ET及D-D仍高于对照组(P<0.05)。APTT、PT、TT在入院第1天明显延长,APTT、TT3d后虽有所缩短,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PT在入院第3天恢复正常。ET、GMP-140、D-D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APTT、 PT、TT与GC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发生凝血纤溶异常,其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并发出血是AL临床上常见症状,其机制复杂,治疗较为困难,是导致AL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AL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进行的检测,探讨不同患者止凝血异常的特点,以期为临床上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强的防治措施提供可靠地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浆纤溶抑制物(TAFI)与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血浆TAFI水平采用ELISA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采用凝血酶法测定,纤溶酶原(PLG)活性通过发色底物法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血浆TAFI、Fib水平及PLG活性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血浆TAFI、Fib水平及PLG活性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AFI与Fib水平及PLG活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血浆TAFI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 6 0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 4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 ,PT、APTT、TT均显著延长 P<0 .0 1,FIB明显降低 P<0 .0 5 ,肝癌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相比 ,PT、APTT均显著延长 P<0 .0 1,P<0 .0 5 ,FIB显著降低 P<0 .0 1;原发性肝癌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相比 ,PT、APTT明显延长 P<0 .0 5 ,FIB显著降低 P<0 .0 5。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 PT、APTT和 FIB有显著差别。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对评估肝癌肝损害的程度、监测病情变化 ,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喻茂文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5):731-733,73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到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拟实施手术治疗且术中需要输血的颅脑外伤患者,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自体回输,不足时异体输血)和对照组(异体输血),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3 d的凝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分析30例T2DM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T2DM组TAFI、vWF、FIB、D-D水平校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高水平的血浆TAFI、vWF、FIB、D-D与T2DM尤其是大血管病变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凝血、抗凝、纤溶功能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法检测85例妊高征患者、50例晚期妊娠者及50例正常非孕女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D二聚体(Ddimer)。所有测定均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完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晚孕组及妊高征各组PT、APTT、Fbg、AT-Ⅲ、PLG、α2-PI、D-d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晚孕组比较,妊高征各组PT、APTT、Fbg、AT—Ⅲ、PLG、α2-PI、D-dimer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随病情加重差异有增高趋势。结论正常晚孕女性处于高凝状态,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倾向。产前进行凝血与纤溶功能的检查对妊高征的监测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受试对象均在入院时及病情控制后抽取静脉血送检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APTT、PT明显缩短,Fg、VWF:Ag增高,部分患者的D-d im er阳性;病情控制后APTT、PT、VWF:Ag及Fg均降低。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反映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急性期存在着凝血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13.
AIDS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下表现一种或多种凝血指标异常,处于高凝状态。凝血纤溶系统紊乱与H IV病毒的侵袭、身体代谢紊乱相关。笔者通过对113例A IDS患者在HAART治疗下的PLT、PT、APTT、F iB和D-D二聚体的回顾性分析,探讨AIDS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内皮功能及凝血纤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洁  黄雯  翟艳苓 《临床荟萃》2005,20(14):781-78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凝血纤溶系统变化及血液透析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6例MHD患者透析前后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HD患者透析前TM、PAI-1、TAT和PA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3.2±4.0)μg/Lvs(3.9±1.4)μg/L,(67.8±31.5)μg/Lvs(37.0±5.9)μg/L,(15.8±6.2)μg/Lvs(5.0±2.7)μg/L,(145.2±90.3)μg/Lvs(62.7±13.8)μg/L(P<0.001);一次透析后MHD患者PAI-1水平较透前明显下降,(67.8±31.5)μg/Lvs(38.5±25.2)μg/L,TAT、PAP水平较透前明显升高,(15.8±6.2)μg/Lvs(28.9±15.1)μg/L,(145.2±90.3)μg/Lvs(185.2±110.0)μg/L(均P<0.001);TM、PAI-1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年限成正相关(r分别为0.464、0.435,均P<0.001)。结论MH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血液透析过程中凝血、纤溶系统均被激活。体外血液净化过程对MH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凝血纤溶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r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m,DIC)中的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1)APL-初诊组PLT、Fb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D-Dime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APL-CR组各项纤溶及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3)动态监测APL并DIC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发现,APL-CR组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早于获得CR的时间,而且凝血指标的恢复早于纤溶指标的恢复。结论: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监测,对APL患者早期DIC的诊断、指导临床积极进行纠正治疗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分输血是严重贫血、大量失血以及其他血液成分缺乏患者的首选输血方法.但如果使用不当,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而忽视了出、凝血功能的监测及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及时补充,常可发生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现将术中单纯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对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入住ICU多发性创伤患者68例,检测凝血功能与血小板计数,记录伤后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变化进行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评分。结果:多发性创伤患者大多出现不同程度凝血功能改变,凝血功能改变明显者其APACHE评分也越高,病情越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越高。死亡组D-二聚体(D-dimer)明显高于生存组,PLT明显低于生存组,TT、APTT、PT明显较生存组延长。结论:监测多发性创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变化,对评估伤情、判断预后和指导早期治疗,以减少MODS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多数伴有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不仅导致患者的血栓或出血症状,而且还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现就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状况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肖宏  陈楠  张宇一  陶慧峰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256-225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纤溶指标、血小板计数(BPC)的变化与Child-Pugh分级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9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按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46例、C级29例,分为出血组(42例)、非出血组(48例).均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血常规,比较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患者PT显著延长,凝血因子Ⅱ、Ⅴ、Ⅶ、Ⅹ、BPC逐渐降低,t-PA、D-d逐渐升高.PT、凝血因子Ⅱ、Ⅶ、BPC在Child-Pugh A、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hild-Pugh B、C组凝血因子Ⅴ、Ⅹ显著高与Child-Pugh A组.出血组PT、BPC 与未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Child B、C级肝硬化患者出血率显著高与A级,而C级病死率最高,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异常及纤溶亢进,且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PT、BPC、Child-Pugh分级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多认为与雌激素降低有关,但确切机制不明.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中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非随机对照试验.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2001-09/2002-05,以因胸闷痛收住本院的正常绝经≥1年的妇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绝经后妇女;2周内未用抗凝剂;未服用免疫抑制剂、雌激素.排除标准肝、肾、内分泌、神经及生殖系统疾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2例绝经后的妇女分为冠心病(32例)与非冠心病(30例)两组.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抽提血浆和血清后测定雌二醇、孕酮、促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凝血系统的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及纤溶系统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D-二聚体等.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比较及雌激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中雌二醇[(39.97±9.73)ng/L],孕酮[(6.42±1.14)nmol/L]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64.92±9.77)]ng/L,(7.01±0.85)nmol/L(t=10.6860,2.3960,P<0.01,0.05);冠心病组患者凝血系统的纤维蛋白原,vWFAg,PAI-I,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t=2.3377~4.3560,P<0.05);冠心病组患者纤溶系统的tPA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t=2.4307,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较非冠心病组血中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凝血功能亢进及纤溶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