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及其中1例患者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神经降压素和生长抑素含量,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AVP、NT含量显著增高,脑脊液中SS含量降低,血浆AVP、NT含量增高,SS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AVF、NT及SS参与了脑出血发病的神经化学机制;AVP可能与本病患者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及其中10例患者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神经降压素(NT)和生长抑素(SS)含量,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AVP、NT含量显著增高,脑脊液中SS含量降低;血浆AVP、NT含量增高,SS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AVP、NT及SS参与了脑出血发病的神经化学机制;AVP可能与本病患者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4.
李春盛  田茹敏 《急诊医学》1997,6(6):340-342
目的:探讨血浆内阿片肽和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结果:心衰组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和精氨酸加压素浓度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其中轻中度心衰期三种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心衰组(P〈0.05)。结论:心衰对三种激素平行升高可能是由于应激所致,它们在功能方面相互拮抗,共同升高,使抗体在应激状态下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胡英嗣 《临床医学》1999,19(10):23-24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含量增高表明体内存在着纤维蛋白形成和溶解,是反映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近年来,血液的凝溶状态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倍受关注。为了了解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对103例脑梗死和32例脑出血患者以及30例健康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3例急性脑梗死和32例脑出血患者为我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内阿片肽和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结果:心衰组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和精氨酸加压素浓度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其中轻中度心衰组三种激素含量显著低于重度心表组(P<0.05)。结论:心衰时三种激素平行升高可能是由于应激所致,它们在功能方面相互拮抗,共同升高,使抗体在应激状态下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或血清7种神经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方法检测54例脑出血患者血冻或血清中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Ⅱ)、胃泌素(Gt)、胰高血糖素(Gc)、神经降压素(NT)、神经肽Y(NPY)及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并对部分患者进行连续观察。结果:Gc、AⅡ、AVP含量增高,NT、NPY降低,Gt、ANP未见改变。按出血量、出血部位分组比较7种神经肽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肽含量改变与脑出血量、出血部位之间关系不明显;观察Gc、AVP含量对预测疾病进程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放免法测定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用开搏通治疗前后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及β-内啡肽含量,同时测定呼吸困难疲劳指数。总外周阻力及心指数,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血浆AVP及β-EP分别较正常人增高1.1及1.2倍,治疗后两者均明显降低,AVP降低更明显,接近正常人含量,治疗前、后AVP与β-E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03及0.349,P均<0.05),AVP及β-EP与临床指标均有良好相关。提示CHF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32例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患者,30例非颅脑损伤早期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AVP,分析和观察其临床变化。结果32例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组血浆AVP[(48.30±8.28)ng/人]明显高于非颅脑损伤早期组[(25.56±4.64)ng/L],P<0.01;非颅脑损伤早期组高于老年健康组[(5.06±4.12)ng/L],P<0.01。其中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组中GCS评分与AVP呈负性相关,P<0.01;而非颅脑损伤的早期组与GCS评分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AVP参与了各种急性损伤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但急性颅脑损伤早期组明显高于非颅脑损伤早期组,尤其颅脑损伤早期组中GCS评分>8分明显高于<8分组,颅脑损伤越严重,AVP越高,提示AVP可作为观察老年人,颅脑损伤早期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对临床抢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正常人、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和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浓度。结果: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和AVP浓度在AMI、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P<0.01),而在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种激素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MI组9例有严重并发症者与13例无并发症者相比,有并发症者3种激素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P均<0.05)。提示:缺血性疼痛是一个强的应激原,导致这些激素释放增加,另外,内阿片肽和AVP在缺血性疼痛刺激下平行升高可能是使机体在应激状态时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适应代偿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中严重且又常见的并发症,约有20%~40%患者在透析中会发生低血压[1-2].反复出现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患者,因透析治疗不充分,导致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频率明显增加,死亡率增加.了解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相关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透析生存率.本研究通过测定60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中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水平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血液透析引起低血压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中严重且又常见的并发症,约有20%~40%患者在透析中会发生低血压[1-2].反复出现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患者,因透析治疗不充分,导致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频率明显增加,死亡率增加.了解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相关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透析生存率.本研究通过测定60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中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水平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血液透析引起低血压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早期血浆心钠素(ANP)、精氨酸加压素(AV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12和24小时血浆ANP、AVP、SOD和ET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颅脑损伤最初2小时血浆ANP有轻度降低,AVP、SOD和ET均有轻度升高(P均〈0.05);伤后12和24小时血浆ANP含  相似文献   

14.
放免法测定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用开搏通治疗前后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同时测定呼吸困难疲劳指数。总外周阻力及心指数。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血浆AVP及β-EP分别较正常人增高1.1及1.2倍,治疗后两者均明显降低,AVP降低更明显,接近正常人含量。治疗前、后AVP与β-E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03及0.349,P均<0.05),AVP及β-EP与临床指标均有良好相关。提示CHF者血浆AVP及β-EP含量增高,并与CHF疾病严重程度相平行,开搏通对CHF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改善β-EP及AVP分泌及其相互关系介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9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9例,好转9例,死亡1例。护理过程中,未出现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正确认识脑出血,加强护理工作,可降低再出血率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9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9例,好转9例,死亡1例.护理过程中,未出现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正确认识脑出血,加强护理工作,可降低再出血率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18.
精氨酸加压素在应激性体温过高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VP)是否具有降低应激性体温过高的作用。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测量大鼠的体温变化,观察腹腔注射AVP和精氨酸加压素V1受体阻断剂(AVP V1阻断剂)对大鼠应激性体温过高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AVP能明显降低大鼠应激性体温过高,而注射AVP V1阻断剂则能提高应激性体温过高的反应。结论:AVP不仅有降低大鼠应激性体温过高的作用,而且证明内源性AVP在应激性体温过高中有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康复程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芳 《现代康复》2001,5(1):150-151
探讨脑出血患急性期康复治疗程序,对照组68例,康复组61例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分3阶段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组ALD1-239例,对照组ALD1-212例。康复治疗疗效好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20.
何龙锦 《临床荟萃》1996,11(2):85-85
本文观察了40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心钠素(ANP)结果,并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脑出血组病例诊断标准参考1986年中华医学会修订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且是急性期(发病7天内住院)共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50~75岁,平均60岁。对照组选择性别年龄相近健康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50~78岁,平均61岁。恢复期组为发病15天后的脑出血患者50例,男4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