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与充分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将9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采用充分性液体复苏治疗。B组(44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水平、血气剩余碱值,并记录两组患者输液量及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水平及血气剩余碱值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在30~60 min内止血,A组输液量及失血量均多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死率(11.36%)低于A组(19.5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比充分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更具优势,在维持组织灌注压的基础上,可避免对正常内环境及代偿机制的干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和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单纯液体复苏组(对照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研究组),比较两种液体复苏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复苏24 h平均动脉压偏低(65.32±15.23 mm Hg比77.43±13.86 mm Hg,P=0.041),24小时尿量偏少(1448.89±154.13 ml比1600.74±138.37 ml,P=0.008);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比例(40.00%比25.00%,P=0.446)和血乳酸水平(4.51±1.09 mmol/L比4.34±1.58 mmol/L,P=0.946)较高,6小时和24小时复苏达标率偏低(55.00%比62.50%,P=0.798;80.00%比87.50%,P=0.842),但无统计学差异;住ICU时间明显缩短(9.5±10.75天比11.75±5.52天,P=0.045),有创机械通气率较低(30.00%比87.50%,P=0.049);AKI发生率(55.00%比50.00%,P=0.853)、ACS发生率(45.00%比66.67%,P=0.444)、MODS发生率(20.00%比16.67%,P=0.812)、腹腔穿刺引流率(60.00%比54.17%,P=0.839)和死亡率(15.00%比16.67%,P=0.81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能够缩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ICU时间,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风险,但并不影响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洪磊  项和平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2):843-845
目的提高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水平。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老年(60岁以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72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快速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周治疗,治疗组APACHEⅡ评分为(12.63±5.4),Ranson评分为(1.5±0.7);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为(7.4±1,8),Ranson评分为(2.4±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为(22.3±3)d,对照组为(27.4±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平均花费治疗组为43234.45元,对照组为44235.32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有利于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改善和稳定微循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治疗时液体平衡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探讨SAP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入或转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成人SAP病人83例,根据预后将病人分为好转组(71例)和死亡组(12例),比较两组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开始时间、CRRT持续时间、入ICU第1~7天液体平衡量等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与好转组相比,死亡组开始CRRT时间更晚(P0.05),机械通气时间、CRRT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P0.05);入住ICU前7 d液体平衡量均存在差异,第1~3天好转组液体正平衡量高于死亡组(P0.05),第4~7天液体正平衡量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且第5~6天好转组液体呈负平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RT开始时间(P=0.007,OR=0.491)、第5天液体平衡量(P=0.017,OR=2.233)、第3天液体平衡量(P=0.019,OR=2.402)是S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充足的液体复苏及CRRT、循环稳定后尽早采取限制性补液措施可改善SAP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肝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两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的肝破裂失血性休克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A组)和限制组(B组)。比较两组复苏后的血压、心率、尿量和乳酸、碱缺失变化来了解患者的内环境状态,判断复苏效果。结果限制组平均输液量明显降低,血压、心率、尿量和乳酸、碱缺失(BE)显著改善。B组和A组比较HR、SBP、MAP、CVP、血乳酸,、尿量、碱缺失(BE)均P〈0.05有显著意义。结论在肝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出血未控制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不仅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而且降低了出血,改善了预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方法。方法:11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采用非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对照组)51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61例,对两组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变化及临床恢复时间和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液体复苏30 min、60 min及2 h时,观察组血压、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率则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症状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液体复苏2 h时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比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康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外周有效循环血量,尽快使生命体征恢复,对于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刨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9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大量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患者,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是合理有效的措施,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在入院24小时及1周内的死亡率虽都无显著差异,但限制性液体复苏组1周时的死亡率要更低,出院时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预后良好(GOS分级Ⅳ~Ⅴ)的比率则更是显著高于常规液体复苏组。结论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探讨腹部创伤性休克早期不同液体复苏方案的临床疗效。选取腹部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非限制组和限制组,每组各30例。非限制组患者来院后即开始非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患者采取少量、分次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观察比较2组患者开始液体复苏后相关指标变化以及预后情况。治疗1 h后,限制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指标均优于非限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后,限制组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均优于非限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死亡率为6.7%,并发症发生率为23.3%;非限制组死亡率为26.7%,并发症发生率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恢复腹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保护机体的凝血系统,降低腹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强化的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early 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EGDT)方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按照连续采样的方法收集我科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9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一般液体复苏治疗的对照组(A组,27例),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的试验1组(B组,30例)和新鲜冰冻血浆强化的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的试验2组(C组,22例)。组间患者一般情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组间患者ICU入住时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MODS发生率以及住院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B、C组患者1CU入住时间较短,AC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患者ICU入住时间较短,AC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强化的EGDT方案有助于缩短SAP患者ICU入住时间,降低AC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液体复苏联合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治疗的意义。
方法:将收治的符合标准的3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即晶胶联合组(A组)和晶胶联合大黄组(B组)。观察不同复苏方案对红细胞压积(HCT),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胃黏膜pH值(pHi),血乳酸,液体滞留总量,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D1),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治疗后B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A组(均P<005)。B组治疗后的HCT为(30.5±6.9)%,ScvO2为(81.0±15.8)%,pHi为(7.9±1.5),血乳酸为(1.3±0.7)mmol/L,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70.0±16.8)h,液体滞留总量(425.5±90.5)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0.8)d,病死率为6.7%,MODS发生率为20%(P<0.05)。
结论:SAP早期,以晶、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同时联合应用大黄,可有效恢复循环血容量,缩短正平衡持续时间,增加组织灌注和氧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维护重要脏器功能,从而显著改善S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两种不同液体治疗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且达到液体治疗目标的97例SAP患者,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采用传统的液体治疗方法(简称传统治疗组,n=34),2005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采取的早期目标指导的液体治疗策略(简称早期目标治疗组,n=63),比较2组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器官功能不全评分(Marshall)、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胰腺感染率和住院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与传统治疗组相比,早期目标治疗组患者液体治疗后第3天时的APACHEⅡ和Marshall评分较传统治疗组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7.38±4.01比11.35±4.27,P=0.011;Marshall评分:4.13±2.06比6.82±3.15,P=0.016)。另外,早期目标治疗组患者入院后7 d内MODS发生率、胰腺感染率和住院病死率也较传统治疗组有所降低(MODS:46.0%比61.8%,P=0.139;胰腺感染率:31.7%比44.1%,P=0.226;住院病死率:15.8%比23.5%,P=0.355),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有限的病例结果提示,早期目标指导的液体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SAP病情,但能否改善SAP患者预后有待临床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急性肾损伤(AKI)2期与AKI 3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危重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ICU实施CRRT的56例危重AKI 2~3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012年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订的新的AKI标准,将患者分为AKI 2期组(26例)与AKI 3期组(30例)。比较两组的预后指标(住院时间、CRRT持续时间、28 d肾功能恢复率、28 d全因病死率)及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EⅡ)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KI 3期组患者的CRRT持续时间[(188.6±112.5)h vs.(96.3±44.7)h]、28 d全因病死率[66.7%(20/30)vs.15.4%(4/26)]均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28 d肾功能恢复率[36.7%(11/30)vs.92.3%(24/26)]均明显低于AKI 2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KI 3期组患者的APACEⅡ评分[(23.4±3.6)分vs.(19.8±2.1)分]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AKI 3期组患者的生存中位时间(34 d vs.109 d)明显短于AKI 2期组(P<0.05)。结论AKI 2期启动CRRT能够明显降低28 d全因病死率,延长生存中位时间,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肠外营养(TPN)给药时机对外科危重患者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SICU内因严重外科创伤或脓毒症引起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所有患者APACH Ⅱ>10,且均拟行CRRT进行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其中早期组于CRRT同时行TPN治疗,晚期组于CRRT治疗后给予TPN,采集两组患者肾替代后血浆标本测量氨基酸滤过率以及肌酐清除率并比较.结果 两组肌酐清除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滤过率比较中早期组患者滤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RT治疗同时行TPN患者营养物质虽然可被滤器滤出,但患者血浆中营养物质剩余量仍较高,CRRT同期进行TPN支持可有效对AKI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因此早期肠外营养给药方式同样可作为CRRT患者滤过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伤性肝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的疗效对比。方法将81例外伤性肝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41例,快速输入2∶1的平衡液和贺斯进行液体复苏,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0~70 mmHg(1 mmHg=0.133 kPa))和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组(40例,维持MAP在70~90mm Hg)。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PT),ARDS,MODS及治愈率。结果与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明显减少[(1240±243)ml比(2850±520)ml],PT明显缩短[(11.2±1.5)s比(15.9±1.7)s],治愈率明显升高(87.8%比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未控制出血的患者的死亡率,能减少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休克早期复苏效果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2种不同复苏液体救治创伤性休克(HTS)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66例)、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复苏组(60例),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心率、血压、呼吸、血钠、血氯、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收住专科后的并发症及转归进行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组液体输入量为(3000±500)mL,高渗液组为(2000±200)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高渗液组用药前后30 min到1 h的心率、血压、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前后30 min到1 h血钠、血氯、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从发病到收住专科后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液体用量小,可在短时间内提高血压、改善呼吸,为实施原发伤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过去数十年,液体复苏在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基石。急性胰腺炎病人对液体治疗的反应有较大的差异性,目前急性胰腺炎尚无统一的早期液体复苏方案。复苏过程中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如何选择液体、如何控制复苏总量以及如何评估复苏效果。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时,应优先选择晶体液进行快速补液,坚持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复苏理念,密切监测临床指标以评估补液效果,及时调整液体复苏的速度与总量,进而提高急性胰腺炎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通量血液滤过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脓毒症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探讨高通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和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开始时机。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HVHF治疗的15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 h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PACHEⅢ、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根据第28天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组内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临床指标变化;组间比较治疗前临床资料差异。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KI不同分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肺部和消化道是脓毒症常见感染部位。HVHF治疗后第28天,152例患者中存活74例(48.68%),死亡78例(51.32%),其中4例(2.63%)需继续肾脏替代治疗。第28天病死率明显低于根据APACHEⅢ预测的病死率(88.78±17.72)%。HVHF治疗24 h后APACHEⅡ、APACHEⅢ、SAPSⅡ评分显著降低(均P < 0.01)。年龄、衰竭器官数目、APACHEⅡ、APACHEⅢ、SAPSⅡ评分、基础疾病、休克、AKI、急性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昏迷及使用升压药物与28 d存活率密切相关,其中基础疾病、APACHEⅢ是独立危险因素。AKI 1期的肾功能恢复率高于AKI 2、3期(均P < 0.05);无AKI患者28 d病死率低于AKI 1、2、3期(均P < 0.05),但AKI 1、2、3期间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脓毒症患者预后差。HVHF能有效改善脓毒症的临床和生化指标,减轻病情,提高存活率。基础疾病、APACHEⅢ是影响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无AKI患者的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AKI 1、2、3期的患者。AKI分期与28 d肾功能恢复率相关,与28 d病死率无相关。  相似文献   

18.
早期液体复苏综合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以早期液体复苏为中心的综合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早期复苏组(n=177)和常规治疗组(n=105),同时根据治疗开始时患者脏器功能受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ACHE Ⅱ评分以及病死率.结果 轻度脏器功能受损早期复苏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APACHE Ⅱ评分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在中度和重度水平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液体复苏能较显著地改善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起病凶险,致残率、病死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一种涉及多个学科,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治疗理念,并且对疾病不同阶段的认识也不同。但在其非手术治疗手段中,有效的液体复苏与脏器保护对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重症医学的角度,归纳总结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液体复苏治疗及器官保护治疗的最新理念及治疗进展。以及对目前的治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