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8例肝肿瘤患者的MRI影像分析了图像质量、病灶显示清晰度及病变信号特征。全部病例均用1.0T超导磁共振机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及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摄取横轴位T_1及T_2加权像。36例患者接受了Gd-DTPA增强,其中12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检查。结果:图像优良者89%,较差者占11%。MRI能显示的最小病灶为0.5~1.4cm。转移瘤均呈不同程度的长T_1、长T_2信号,信号不均匀,无包膜。肝细胞癌呈不均匀长T_2信号,T_1加权像上7例呈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其余呈轻度低信号。5例可清晰显示包膜,3例可见门静脉内瘤栓形成。海绵状血管瘤呈均匀性长T_1低信号、长T_2显著高信号,轮廓清晰,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结论:MRI对肝占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对发现病变及定性、定量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脊髓多发性硬化(MS)常被误诊。MRI有助于诊断,用T_2加权自旋回波扫描有50%~55%的病例可显示高信号病变,但比脑MS90%~95%的显示率明显要低。诊断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即脊髓病变在T_2加权回波扫描时常被脑脊液(CSF)产生的强信号伪影所遮掩。在常规T_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前应用1700~2500ms反转脉冲,使CSF的信号降至零,而让脊髓的磁化强度恢复,可克服上述问题。作者在16例临床确诊的MS病例上段脊髓检查中,将这一新方法与常规T_1和T_2加权自旋回波扫描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采用3.0T超高场磁共振的SWI及常规MR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_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T_2加权像)诊断为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的24例患者,对SWI及常规MR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24例脑发育性静脉畸形中发生于额叶白质11例,顶叶白质6例,颞叶2例,小脑半球5例.MR平扫显示DVA病灶11例,其中表现为条状流空信号者4例,表现为T_2WI放射状高信号者7例;MR增强检查显示所有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强化特征.SWI检查清晰显示所有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低信号影.结论 SWI对小静脉病变较敏感,能取代MR增强检查用于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的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4.
作者为了分析MR信号强度在鉴别良恶性胸膜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经CT扫描验明为胸膜病变的45例患者,作了MR检查,于0.5T的MRI系统。获得T_1加权,质子密度加权,T_2加权和增强T_1加权自旋回波图像。34例患者确诊为恶性(18例)或良性(16例)病变。评价了胸膜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T_1加权,质子密度加权,T_2加权和增强T_1加权像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的MRI     
本文着重论述正常前列腺及各种前列腺疾病的 MRI 所见。使用 SE 法摄取 T_1加权像和 T_2加权像,选择能够表现正常解剖组织或病变的断层像,检查时多用横断面。T_2加权像中前列腺显示和肌肉相似的低信号,能明确前列腺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周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MRI检查8例结核性脊椎炎,3例化脓性脊椎炎,15例转移癌。作者见到,活动性的病变部位的椎体及间盘与正常椎体及间盘比较T_1加权象呈低信号,T_2加权象呈高信号。非活动性的病椎及未消失的病变间盘T_1、T_2加权象与正常椎体及其间盘大致为等信号。T_1加权象可清楚显示脊髓压迫的有无及程度。脓液等炎性物质的压迫,还是驼背所致的骨性压迫等原因,MRI均可判断。关于椎旁脓肿,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MRI均可显示。T_2加权象显示高信号,T_1加权象有显示低信号的倾向。CT和平片能看到脓肿的钙化,MRI显示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LAIR技术对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0.5T超导MR系统对65例脑梗塞患者分别采用FLAIR技术、快速自旋回波T_2加权像(T_2W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LAIR序列比T_2加权像能更敏感、更清楚地显示梗塞灶。提示:FLAIR序列由于反转时间(TI)较长,可抑制脑脊液信号,回波时间长产生重度T_2图像,从而能增加病变对比度,显示T_2加权像未能发现或可疑病灶。结论:FLAIR技术可作为颅脑MR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MRI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12例鼻咽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脑病的CT和MRI表现。MRI检查采用SE序列(TR=1800ms,TE=99、132ms)和RARE序列,T_2加权成像。结果表明:MRI显示病变较CT敏感,以表现侧脑室旁白质内爪样高强度信号病灶为特征,颞叶病变最重,向上逐渐减轻,严重者累及颞叶灰质。作者认为MRI是放射性脑病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32例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表明:转移淋巴结在T_1加权像为中等信号强度,介于肌肉与脂肪之间,近似于或稍高于原发灶。区分肿瘤与脂肪组织用T_1加权像最好,而T_2加权像则有利于区分淋巴结与肌肉。MRI 尚能够显示CT 不能显示的咽后外侧淋巴结。MRI 作用在于发现临床上不能触到的深在部位的淋巴结,以及鉴别放疗后颈部纤维化与淋巴结转移。另外,当临床上发现单个或单侧淋巴结转移时,MRI 有助于进一步显示多个或双侧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本期读片窗     
例1 林××,男,22岁,头痛、发热,复视9月余。脑MRI检查示右额叶内4.5cm大小囊状长T_1、长T_2信号影;双侧大脑半球内、小脑内广泛分布的多数小块状、结节状长T_1、长T_2信号影,轮廓清晰。图1、2为T_1加权轴位像;图3、图4为T_2加权轴位像。  相似文献   

11.
由于肾·肾上腺受呼吸或消化系活动所致之伪影影响小,故可得到质量较好的MRI图象。此外,MRI 容易做冠状或矢状面扫描,所以可描绘出向上下方向扩展的肾上腺病变全貌,不仅在定位诊断,对病变进展程度诊断上也非常有用。本文概述了肾及肾上腺的MRI诊断,并对0.5T中磁场装置与1.5T高磁场装置作了比较。作者的检查法原则上作横断面的T_1加权像及T_2加权像,必要时增加冠状及矢状面摄影。T_1加权像用短SE法(TR=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胆道扩张的MR表现,认为MR对胆管扩张的检出十分敏感。T_1加权成像时,肝内胆管扩张呈树枝状低信号影,近肝门处此影愈粗。T_2加权成像时,则树枝状影呈高信号,且能检出更多肝周细小扩张的胆管。肝外扩张的胆管,横断面T_1、T_2加权成像分别呈低或高信号的圆形影。MRI 对判断胆管扩张的平面亦十分准确,但对确定梗阻的原因还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20例脑脊髓局限性病灶患者(男6例,女14例)行Gd-DTPA检查。首先用T_1加权法(SE法:TR=300或500ms,TE=30或40ms)和T_2加权法(SE法:TR=2000ms,TE=60或80 ms)摄影。继之从肘或足背静缓慢注入Gd-DTPA0.1mmol/kg,约30~40分钟后,行与给药前同样的T_1加权摄影,最后与给Gd-DTPA前的T_2加权像对比。作者见到,①5例均有水肿,T_2加权像描出强信号区,Gd-DTPA在肿瘤部分描出明显强信号区。②3例听神经鞘瘤,T_2加权摄影描出均一的强信号区。而Gd-DTPA增强法均示增强,2例听神经瘤,肿瘤内部分不增强,手术证实为囊肿。③1例肺癌转移,T_2加权见转移灶与周围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10例AVM的MRI图象的诊断能力,定性诊断及有无脑萎缩与CT作了对比研究。作者见到,AVM的SE像(包括T_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区,T_1加权像没有T_2加权像的低信号区清晰,10例中有8例呈屈曲蛇行的低信号区,1例呈圆形与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定性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神经源性肿瘤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7-68岁),经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18例,神经纤维瘤9例,所有病例最初均经采用快速SE T_1加权和T_2加权序列行MR成像,其中5例还附加作了增强扫描。结果: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在T_1加权像上未见特征性表现,但在T_2加权像上多数表现为有短T_2低信号的包膜内有长T_2信号或混杂信号,长T_2信号强度与脑脊液者相似。同时,还通过MRI找出了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分布、位置、形态特征等。结论: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都有赖以增强的MRI可证实的恒定的增强与形态特征,因此MRI,尤其是增强的MRI可用于判定神经源性肿瘤的性质与位置。  相似文献   

16.
增强MRI对检测脑肿瘤及术后残余肿瘤是有用的,但强化区邻近有亚急性出血时,识别肿瘤形态却很困难或不可能。作者应用了减影技术对22例脑肿瘤术后伴亚急性出血患者作了MR检查。采用T_1(TR550/TE15)矢状面、横断面成象和T_2(TR2500/TE25)横断面成象。男16例、女6例。年龄9个月~18岁。所有患者的T_1与T_2加权均显示与含铁血红蛋白一致的高信号区。随后经静脉缓慢滴注0.1~0.2mmol/kg Gd-DTPA,5分钟后用同样参数成象,病人体位不变,行T_1横断扫描。再利用减影技术将相应解剖层面的增强前后T_1加权横断面减影。  相似文献   

17.
子痫常发生于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浮肿、蛋白尿和癫痫发作为特点。作者报道8例子痫引起的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病人的MR征象。在双回波SE序列中7例见到异常。T_2加权序列7例均呈高信号,大多于第二个回波更好识别,5例T_1加权序列呈低信号,2例呈等信号。5例有视力障碍者,病变位于顶叶后部和枕叶,其中1例既无视力障碍又无神经学缺陷者MR显示为幕上脑室周围白质小的病变;1例无局灶性神经学缺陷征象者MRI正常。因此,6例临床与MRI相关。1例症状与双侧顶叶皮  相似文献   

18.
MRI对周围神经疾病的研究日益广泛。因炎症,脱髓鞘或浸润性病变引起的血-神经屏障破坏的区域,因静脉注射Gd-DTPA明显在细胞外液浓聚,使这些区域呈现为T_1加权象的强信号。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以周围神经炎和脱髓鞘为特征,但最突出的是近侧神经根,其MRI表现尚缺乏满意研究。作者对典型GBS病人马尾区神经根病变的Gd-DTPA强化进行分析。于病程第10天进行腰椎  相似文献   

19.
肺梗塞和肺炎间的鉴别诊断在临床实践中是常见的问题,约有15%肺栓子病人可发生肺梗塞。作者对7例临床上疑为肺血栓栓塞的病例作静脉造影术、肺血管造影术以及非增强MRI作T_1和T_2加权扫描。3例在胸片上有病变,经肺血管造影证实为肺梗塞的病人,在梗塞部位MRI T_1加权呈高强信号;3例症状和X线表现和肺梗塞相似,但肺动脉造影无栓塞的病例,MRI未发现病变区域有高强T_1加权信号,最后确诊为肺炎;另1例有呼吸困难而X线正常的病人静脉造影及肺血管造影确定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型AIP患者的MRI资料,包括T_1加权成像、T_2加权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累及部位、范围、信号及动态强化方式。结果 18例中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14例,局限性肿大4例。胰腺病变区T_2WI均呈稍高信号,T_1WI呈稍低信号,T_1WI抑脂序列呈低信号。病变区周围环绕增厚的包膜样结构15例,T_2WI均为低信号,T_1WI呈略低信号9例、等信号6例。MRCP示胆总管胰头段呈"鸟嘴样"11例。18例增强扫描病变区动脉期均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呈均匀强化。包膜样结构动脉期均无强化,平衡期及延时期强化。18例激素治疗后复查MRI示胰腺外形、信号异常明显好转,胆管狭窄、扩张程度明显减轻。结论Ⅰ型AIP的MRI表现以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病变周围环绕增厚的包膜样结构,病变区T_2WI呈稍高信号,T_1WI呈稍低信号,增强呈渐进性延迟强化为特征。其特征对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