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熊健 《江西医药》2014,(11):1331-133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HCV)感染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监测HCV的病情提供方法。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4例慢性HCV感染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等进行检测,并根据荧光反应模式判定结果。结果慢性HCV感染者84例中有33例出现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9.29%(其中ANA的检出率为33.33%),高于健康对照组检出率2.5%(P<0.01)。结论 HCV感染可触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自身抗体阳性,须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并进行自身抗体的监测以及滴度的监测,结合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存在多种自身免疫现象,为了解HBV感染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自身抗体对肝脏功能的损害的意义,我们对150例HBV感染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双键DNAdSDNA)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85例HCV感染者血清标本测定抗核抗体(ANA)和可提取性核抗原 (ENA)抗体。结果 :HCV感染者ANA的检出率为24 7 % (21/85)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 5% (2/80)(x2=16.8,P<0 01)。抗ENA抗体阳性率为15 3% (13/8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x2=8.16,P<0 01)12 7 %。阳性主要有nRNP/Sm、SS-A、Scl-70、Jo-1、dsDNA等多种类型。结论 :自身免疫可能是HCV感染后肝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体内常有多种自身抗体存在,丙型肝炎与多种免疫异常相关现象已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自身抗体的产生已被广泛研究。其不仅可造成多器官功能紊乱和加重肝脏病理损伤,而且对患者的诊疗和预后均有不利影响。笔者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何妍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34-43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伴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88例,其中自身抗体阳性者46例,自身抗体阴性者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30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隔1日注射1次,同时给予利巴韦林800mg,每日一次,口服。总治疗疗程为48周,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和抗病毒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身抗体阳性组治疗结束时(48周)生化学应答与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3.91%和73.91%)明显高于阴性组(50.00%和45.23%),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伴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为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提供有效地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微波辐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项病理快速谚断中.我们对抗核抗体等20余种免疫荧光抗体用微波辐射法与传统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了比较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对体检人员采取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300例作为实验组,并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两组人员的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丙型肝炎抗体进行检测,并以PCR荧光定量法进行确定。结果 对照组中检出3例丙型肝炎抗体呈阳性,阳性率1.5%,无一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呈阳性;实验组中检出6例丙型肝炎抗体呈阳性,阳性率2%,2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呈阳,阳性率0.67%,经PCR荧光定量法确定2例。结论 采取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可检出早期丙型肝炎,可作为早期丙型肝炎的诊断指标,联合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丙型肝炎抗体进行检测可减少漏诊,从而提高丙型肝炎的检出率,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源性一氧化氮(NO)不仅具有维持体内微循环内环境稳定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还参与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了解NO在丙型肝炎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1995-04~1997-08,我们应用偶氮法测定65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NO水平。急性丙型肝炎(急丙肝)22例,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43例。诊断参照1994年北京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其中50例经肝活检证实。取患者血清0.1ml与0.6ml0.15mmol/L硫酸锌溶液混匀,加入0.4ml重蒸水,再加入0.1ml1mmol/LNaOH溶液混匀,冰浴20min;12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0.6ml与0.4ml重蒸水混合,加入0.1…  相似文献   

9.
鲜胜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542-543
目的探讨肝功能指标异常患者血清中ANA、SMA、LKM-1、LC-1、AMA-M2、SLA/LP等自身抗体对肝功能异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8例肝功能指标异常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5例确诊为肝炎的患者为对照1组以及选取3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2组,对三组患者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中ANA、SMA、LKM-1、LC-1、AMA-M2等5项指标。结果与对照1组及对照组2组相比,观察组ANA、SMA、LKM-1、LC-1、AMA-M2阳性检测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对肝功能异常的肝病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能有效查出肝性病变的原因,对早期的分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兴国 《河北医药》1991,13(3):170-170
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有时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目前开展检测此病的方法较多,其中用间接荧光方法较为方便。一、抗核抗体(AN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常出现的一种抗体,它能与所有的有核细胞起抗原抗体反应。用大白鼠的肝冰冻切片4~6μm效果最佳。肝印片也可,但荧光强度高于冰冻切片一个血清稀释倍数。因为肝印片细胞分布不均匀,看到细胞数量少,细胞染色膜型不如冰冻切片清楚。ANA  相似文献   

11.
13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淑芬  刘树业  丁贤 《天津医药》2006,34(8):534-53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自身抗体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在134例患者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7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3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3例,丙型病毒性肝炎(HCV)6例,非甲-戊型病毒肝炎(Non A-E)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等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和AMA-M2亚型等。结果:6例LKM-1阳性,6例SLA/LP阳性,分别见于AIH、AIH/PBC重叠综合征和HCV患者。PBC患者AMA和AMA-M2阳性率为94.5%,ANA阳性率为90.4%,以胞浆型为主(32/66)。AIH患者的ANA阳性率为90.7%,以核膜型为主(19/39)。非甲~戊组,2例AMA和AMA—M2阳性,1例SMA阳性。结论:检测自身抗体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临床不能忽视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诊断时应考虑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27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29例HCV感染患者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者占68.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占27.9%。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占3.9%。肝硬化和肝癌组的HCVRNA阳性率84.2%(32/38)较慢性肝炎组的67.0%(61/91)升高(P〈0.05)。ALT和(或)TBiL均异常的HCV患者HCVRNA阳性率79.8%(71/89)较ALT和TBiL均正常者的55.0%(22/40)升高(X^2=8.42,P〈0.01)。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5.6%(15/27)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76.5%(7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阳性率29.6%(8/2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HCVRNA检测的同时,结合多项血清病毒学和一些生化相关指标分析,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慢性丙乙肝的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采用长效干扰素联合胸腺肽进行治疗的慢性丙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采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应答112例,对照组108例,观察组治疗组治疗效果由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长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未能达到快速应答(rapidvirological response,RVR)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完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48周治疗(普通疗程组)和72周治疗(长疗程组),在完成治疗后继续随访24周,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普通疗程组和长疗程组在治疗结束时病毒应答(end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ETVR)分别为(52.1%对77.2%,P〉0.05),但是长疗程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显著高于普通疗程组(72.7%对34.7%,P〈0.05)。结论长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能够显著提高无快速应答慢性丙肝患者的SVR,副反应随疗程增加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证实在不明原因的肝炎患者血清中一种新型病毒(TTV)在存在,分析其感染特征。方法:用地高辛素标记基因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未知和已知病原的肝炎患者75例,正常对照17例。结果:92例血清TTV DNA总检出率为23.91%(22/92)。其中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组检出率为35%(7/20),甲~戊肝组21.81%(2/5),肝硬化中15.79%(3/19)。结论:TT病毒可能是导致病毒性肝炎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李军 《江苏医药》1995,21(12):790-792
利用套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7例慢性丙肝患者进行了血清丙肝病毒正、负链RNA的检测,并且动态观察了其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结果发现治疗前17例患者血清中正链RNA均阳性,13例血清负链RNA亦阳性(反应组8例,无反应组5例)。治疗后反应组中4例血清正链RNA阴转,3例负链RNA阴转;无反应组中血清正、负链RNA状况无变化。提示患者血清中有正、负链RNA复制复合体存在,体内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干扰素对丙肝病毒及复制活动有抑制作用。负链RNA作为病毒复制活动的直接标志,对评估和预测丙肝治疗的疗效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皮下注射派罗欣,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周期均为48周,期间未进行其他药物治疗。结果临床治疗观察24周和4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存在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良好,使用方便,依从性强。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丙肝复发是很普遍的而且会导致5-10年内20-30%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早期监测移植术后HCV复发的危险因素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抗病毒治疗。本文肝移植后丙肝复发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价,以期丙肝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4月~2009年11月间在天津第一中心医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丙肝患者资料加以分析总结,随访期大于3个月资料齐全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共有患者44人,其中男性37人,女性7人,平均年龄57.84(39-76)岁,随访时间3-42月。检查术前及术后HCVRNA水平以及组织学和临床后果。常规给予FK506+MMF+Pred三联或无激素二联免疫抑制药物,于术后定期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免疫抑制剂(FK506)血药浓度、HCVRNA水平,分析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的的影响因素。结果: 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患者有31例,复发率达70.46%。术前及术后早期HCVRNA>104丙肝复发率显著升高(P<.01)。年龄大于65岁复发率高于65岁以下患者(P<.05)。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较未治疗患者病毒转阴率升高(P<.05)。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方案与复发无关。结论: 1. 肝移植术前及术后早期HCVRNA复制水平是影响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和预后的重要因素。2、肝移植术后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Kidney failure is a contraindication to interferon therapy, and active chronic hepatitis is incompatible with kidney transplantation. Our study wa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activity and tolerability of leukocyte interferon-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o-transplant dialysis and suffering from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due to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Te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ly high ALT levels, were treated with leukocyte interferon-a, at a dose of IMU three times weekly for one year. Viraemia, ALT levels and other blood and urine tests, hepatitis stage and drug tolerance were all monitored throughout the study and the six-month follow-up period.

After six months of treatment, two patients had continuing normalisation of ALT, negative HCV-RNA tests and normalisation of histological features (‘long-term responders’). Four patients relapsed; three did not respond to treatment; and one patient discontinued it because of intolerance. The four relapsing patients received a second cycle with the same interferon, at a dose of 3 MU three times weekly, with attainment, in one patient, of complete remittance after six months of follow-up.

Leukocyte interferon-a yielded an overall 30% therapeutic response in dialysed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Its use is helpful in enabling dialysed patients to undergo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20.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妊娠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共63例,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4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胎心音、胎动情况;检查治疗前后肝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血清病原学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9%,对照组有效率83.3%(χ2检验,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可改善妊娠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肝功能,与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