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双螺杆挤出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塑性聚酰亚胺(TPI)/碳纤维(CF)复合材料,考察了注射和热模压两种成型工艺对 TPI/CF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线性膨胀系数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成型试样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比模压成型的高,达到1.5~2.0倍;相比模压成型,注射成型试样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其应力-应变曲线斜率也较大;由于纤维在注射流动方向上高度取向,注射成型试样具有最佳的高温尺寸稳定性;注射成型试样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为模压成型的1.7倍和1.5倍;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纤维在注射流动方向上高度取向,模压成型试样呈现黏着磨损,注射成型试样以磨粒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模压温度对用自制的负载钛催化体系[TiCl4/MgCl2-Al(i-Bu)3]合成的聚1-丁烯热塑性弹性体(PB-TPE)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模压温度(140℃或160℃)下,PB-TPE的结晶度高,综合力学性能好,拉伸100%变形小,滞后损失小.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聚1-丁烯热塑性弹性体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防水卷材、电气绝缘材料、耐酸碱胶板和普通工业胶板、聚丙烯增韧改性;介绍了聚1-丁烯热塑性弹性体的3种制备方法,即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和反应挤出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分别通过溶液聚合和本体聚合所得聚1-丁烯热塑性弹性体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用溶液法制得的聚1-丁烯的物理机械性能要优于本体法,也更接近于热塑性弹性体.核磁共振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在相同的聚合条件下,用溶液法所得聚1-丁烯分子链的规整度要高于本体法聚合产物,其结晶程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负载钛催化剂[TiCl4/MgCl2-Al(i-Bu)3]体系,成功地合成了聚1-丁烯热塑性弹性体(PBt-TPE)及1-丁烯-1-己烯共聚物(PBH),并采用上述两种热塑性弹性体对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PBt-TPE及PB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熔体流动速率都有增大的趋势,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硬度和耐热温度等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模压和压延两种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乳酸/热塑性聚酯弹性体(PLA/TPEE)共混物试样,通过研究两种试样的拉伸性能、微观形貌以及结晶结构等性质,探究不同成型工艺对材料性能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不同于PLA/TPEE模压试样的"海-岛"状微相结构,压延试样存在大量的TPEE分散相形变和取向结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恒速双筒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自制的聚1-丁烯热塑性弹性体(PB-TPE)及1-丁烯与1-己烯共聚弹性体(B-co-H)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PB-TPE和B-co-H均为假塑性流体,B-co-H的非牛顿性更强,PB-TPE比B-co-H的黏流活化能高.随着1-己烯含量的增大,共聚物分子链柔顺性增加,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热塑性弹性体(TPE),常温下具有橡胶的弹性,高温下又能像热塑性塑料那样熔融流动,兼具橡胶和热塑性塑料的特性。这种材料的主要特点是无需硫化即具有高强力和高弹性,可以采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成型。如注射成型、挤出成型、模压和压延等。  相似文献   

9.
以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1,4-丁二醇(BDO)、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为原料,采用反应湿法模压成型制得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板材,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微观形貌表征探究了初始模压温度、模压压力、保压熟化时间三个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模压温度60℃、模压压力2 MPa、保压熟化温度120℃时间2 h时,单体聚合反应效果好,复合材料内部TPU对纤维丝浸润程度高,纤维丝间TPU填充紧实,内部缺陷少,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引言用动态硫化的方法,研究BR/PE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BE—1)已报道。热塑性弹性体可用模压、挤出和注射等工艺加工成型。本工作分别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共混体的流变行为,用Brabender转矩流变仪对BE—1挤出加工性能进行初步探讨,以便选择制取BE—1的配方及其共混工艺,探索其挤出加工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