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庸之道是矛盾解决的平衡发展法,有助于矛盾双方相互共存、相互吸取、相互促进,使事物协调、平衡、和谐的存在和发展。中庸之道矛盾解决方法的运用,有利于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关系、国防关系的协调。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可以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互利双赢的格局。一句话,中庸之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矛盾三题     
文章提出两个观点:一是差异不是矛盾,差异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构成矛盾;二是矛盾不是一切,不能给复杂的物质世界建立一个简化的矛盾思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矛盾普遍性进行了哲学思考,以为人类中许多灾难都源于“矛盾”理论的误导,人类应该走出“矛盾”的误区,“非攻”、“兼爱”,和平相处,共同迎接21世纪的曙光!  相似文献   

3.
矛盾根本属性原理是我们做好的对外开放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社会主义中国同国际资本主义双方的矛盾同一性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矛盾斗争性,但这是第二位的。我们应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中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着眼于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使必要的斗争性服务与服从于同一性,以利于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对党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在我国,他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社会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概念,最先指出人民内部矛盾已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刻揭示了在人民内部矛盾中,领导者和党政领导机关处于对立双方的主要方面,提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正确区分两类矛盾的界限、要正视人民内部矛盾的统一性、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人民的经济利益上、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等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工程实际中因素之间的近似函数关系,将近似函数关系的确定转化为求解矛盾方程组,再利用向量、矩阵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条件下,矛盾方程组的最小二乘解是唯一的.实际应用中,多项式函数近似关系是可以确定.  相似文献   

6.
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数学发展中的矛盾运动,考察数学体系内部的矛盾如何导致了数学史上重大变革的产生. 以非欧几何、群论和集合论的诞生为例说明数学理论与现实世界的矛盾运动,进而用历史的、逻辑的方法说明数学理论能否充分发展最终取决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发展程度,实践始终是检验数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探讨TRIZ理论中的技术矛盾解决方法和数学理论知识的相似之处,为TRIZ理论在数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的出台为解决零供双方的矛盾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零售商的行为,保护了供应商的利益。但零售商处于供应链终端优势的地位很难撼动,要想实现零供双方的公平交易,还需要各方面的进一步努力。本文分析了我国零售业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过去较长的一段时期,在理论宣传工作中,对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的重视,片面地宣传“斗争”推动事物发展。林彪、“四人帮”更是蓄意歪曲、割裂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把同一性完全排斥在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之外,把斗争性说成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使斗争性成了矛盾双方关系的唯一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成了所谓“斗争哲学”。同一性被视为是什么“矛盾调和”、 “折衷主义”,是“阶级斗争熄灭论”、“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这是林彪、“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的重要表现。 用形而…  相似文献   

10.
薛晓云  赵志刚 《太原科技》2014,(10):107-109
介绍了TRIZ理论的产生及其理论体系,重点介绍了其在产品设计创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TRIZ矛盾理论,包括矛盾的定义、分类及相关的解决原理,并结合实例说明了TRIZ理论的矛盾理论在风电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及在企业中推广TRIZ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确认学校中的基本矛盾是教育对象和对他们的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分析矛盾双方在现阶段的特征,结合地理学的科学体系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在高师地理系实行“3+1”学制改革的设想.分析了实施这一学制改革构想的可能性与面临的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矛盾对事物重要性的定性描述为出发点,通过对两两对比结果的定量化,提出了一个对复杂事物矛盾主次分析的定量化方案,给出了各对矛盾对事物发展的重要程度的权重。该方案综合了多人决策和层次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高觉新形象,将他定位于一个有着种种心理矛盾的中间型人物。独特的转型期赋予他独特的地位,使其处在新旧文化传统形成的新旧价值观念中间,形成矛盾的心理结构:一边是对家庭权威的服从和传统文化规训的认同;另一边是个性解放、民主独立,二者形成强大的张力,觉新处在张力的紧张中。本文把矛盾的双方看成是角色意识和个体意识冲突的表现,与超我和本我冲突的表现,具体分析人物的矛盾心理及应对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解读这个人物个性化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牟宗三心性学以心体与性体的圆融诠释宋明儒学,开创了儒学研究的新范式。刘宗周的慎独学说,是从心体和性体两个方面凸现慎独的内涵和重要性,并且在把握慎独与心性的关系时,从理论上把慎独与心体、性体融合在一起,兼重主观与客观。刘宗周在特殊历史境遇中阐发慎独学,旨在弥补王门后学之偏颇,纠正当时不正之风潮。同时,慎独也成为其一生践行之标准。  相似文献   

15.
韩非的“矛盾”富言属于逻辑矛盾。他的“矛盾”思想则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必居其一。这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的思维方法并非完全正确。哲学上的辩证关系,借用“矛盾”、“对立”范畴来表述,也不十分恰当,因为矛与盾不是对立的双方,而辩证关系也应包括对立统一、鼎立统一、多立统一。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立体矛盾观,即对立面-中介-对立面,或正中反矛盾论,或同异反分析法。  相似文献   

16.
矛盾造就胜景奇观--浅论艺术中的矛盾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矛盾,就是差异和对立:哲学范畴中的矛盾不仅具有哲学的意义,而且具有美学的意义。在艺术世界中,许多矛盾的事物,矛盾的现象和矛盾的关系都能透露、显示或生发出种种不同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王莹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4):102-104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虽存在片面性,但其核心的"距离的内在矛盾"说却是辩证而科学的。对于这一点,朱光潜先生是从美感经验出发加以论述的。试在文学活动的视野下观照"距离的内在矛盾",通过分析其在创作和欣赏中的辩证作用,明确"距离的内在矛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阶级状况三方面,详细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并论述了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