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2018年9月—2019年3月,每个月从超市和农贸市场中抽取20个样本,共抽取140个牛肉及制品样本,在qPCR初筛时stx阳性率为45.8%,eae的阳性率为52.2%。每月的stx初筛阳性率分别为65%、60%、80%、5%、25%、45%和40%;eae初筛阳性率分别为70%、70%、65%、0%、40%、65%和55%。检出携带stx基因的产类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样本4份,样本阳性菌株检出率为2.9%;检出携带eae基因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样本12份,样本阳性菌株检出率为8.6%。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源自常见生食蔬菜黄瓜中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EAEC)的分布和耐药情况, 并建立其生长预测模型。方法 将采集的黄瓜样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通过PCR对EAEC特征性毒力基因进行确认, 并通过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药敏系统进行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以分离鉴定的EAEC为研究对象, 监测其在4、15、25、35℃贮藏条件下在黄瓜上的生长数据, 绘制生长曲线, 采用S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 建立黄瓜中EAEC生长预测模型。结果 自黄瓜中分离到一株EAEC, 携带aggR和astA毒力基因, 对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EAEC在黄瓜上的生长用Slogistic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5,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反应EAEC在黄瓜上的生长情况 。结论 黄瓜上存在EAEC污染的风险, EAEC的耐药性进一步加剧生食黄瓜的安全风险。通过Slogistic方程可以有效的建立不同温度条件下EAEC在黄瓜上的生长预测模型, 对生食黄瓜的加工、供餐等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密云地区腹泻患者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数据库.方法 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鉴定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并确定毒力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耐药性,采用普通PCR方法对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2112份粪便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腹泻标本中分离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coli,EPEC)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Vitek MS质谱仪或Vitek 2compact GN进行细菌鉴定,并用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型凝集,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按CLSI2016-M100的标准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2008~2016年解放军总医院自临床腹泻标本分离到EPEC菌株82株,检出率为2.10%;EPEC的病例主要来自门急诊患者(28.05%),各年龄段均有检出。EPEC的血清型主要是O86:K61(B7)17株(20.73%),未检出O11:K55(B4)、O126:K71(B16)、O119:K69(B14)、O114:K90(B)血清型。EPEC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耐药比较严重,耐药率在70.00%左右;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EPEC,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达到97.56%。结论 EPEC是引起腹泻病的一种重要致病菌,血清型较分散,耐药较严重,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应以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依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EPEC的经验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5.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是一类能引起轻则水样腹泻、重则溶血尿毒综合征的重要肠道致病菌。EHEC通过感知定殖部位的生物素和核酸浓度、各种物理信号(温度、pH、渗透压)等完成定殖, 随后通过Ⅲ型分泌系统、粘附素等效应蛋白完成对宿主的粘附并造成粘附/脱落损伤, 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 并介绍了志贺毒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受体特异性及致病机制, 最后阐述了EHEC如何通过志贺毒素实现免疫逃逸及其在体内的毒力调控机制。通过对EHEC致病机制的总结与解析, 提示我们需要防范和警惕因基因水平转移而产生的新血清型, 感染EHEC可能的促癌效应; 同时不要忽视快乐的情绪、正常的肠道菌群对EHEC的抑制作用。最后需要通过对EHEC的深入研究, 加强对志贺毒素的改造和利用, 使其发挥正向作用。本文旨在确定EHEC防控的关键点, 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州市腹泻人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状况、主要毒力基因以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8-2020年各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分离,采用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DEC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DEC阳性病例293例,分离菌株294株.肠集聚性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一起引起学生集体腹泻事件的原因。方法 通过查阅学校医务室就诊记录、考勤记录、就餐消费系统刷卡记录和医院就诊记录等主动搜索病例,开展病例个案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等,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判断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 通过访谈、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共搜索到病例217人,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腹泻次数≥3次/24 h占比62%,135/217)、腹痛(47%,102/217)等;从生物、食物原料和环境样品中共检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EAEC)毒力基因阳性样品55份,分离到EAEC菌株28株,其中27株进行PFGE分型,共形成A~Q 17个型别,呈高度多态性。可疑食品是5月30日晚餐的凉拌椒麻鸡。结论 该起事件是有学校食堂配餐引起的一起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提高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奶牛场采奶过程中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状况、菌株所携带毒力基因及其对抗生素和消毒剂抗性.选择成都市某奶牛场随机采集655份样品,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分离株携带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以及抗消毒剂基因,筛选出毒力强菌株,分别检测菌株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 表明,一共分离得到249株大肠埃希氏菌,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核酸标准样品,并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本文研究了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核酸标准样品的关键制备技术和保存技术,定值技术和定值方式,开展均匀性和稳定性试验,并对食品中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核酸标准样品的不确定度进行确定;标准样品采用Pico Green DNA分子荧光定量方法进行定值。多家单位合作定值,确定标准样品的标准值及其不确定度。结果标准样品均匀性标准不确定度为0.016%,不稳定标准差为0.0100,均匀性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研制的标准样品均匀且稳定。结论研制出具有溯源性的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核酸标准样品并获得国家标准样品证书,可适用于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018—2020年辽宁省婴幼儿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开展持续监测,了解和掌握本省内致泻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征、药物敏感性特征,为本省致泻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为可能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辽宁省共208份婴幼儿食品,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与生化鉴定。对鉴定得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收集分离的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进一步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耐药谱研究。结果 16S rRNA基因测序通过对肠杆菌科进行种鉴定,发现与生化结果一致。其中EAEC的检出率较高,且EAEC的毒力基因pic携带率高。毒力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具有一致性。共检测出25株EAEC,其中40%菌株(血清型O134:H9)携带毒力基因pic,28%菌株(血清型O3:H2)同时携带毒力基因aggR和astA,16%菌株(血清型O9:H6)携带毒力基因aggR,16%菌株(血清型O62:H7)携带毒力基因astA。78株大肠埃希菌中EAEC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为32.1%。25株EAEC为多重耐药株,主要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菌药...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重要的兼性厌氧寄居菌,也是水源、食品、粪便污染指示菌。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食源性大肠杆菌对兽医和临床常用药品的耐药情况及毒力特征的研究现状,也为指导抗生素在人类临床和动物饲养中的合理应用,控制大肠杆菌耐药株和毒力株在自然界传播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佳木斯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同源性,为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食品中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并利用Sensitire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耐药性及同源性。 利用 Sensitire 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对佳木斯市食品中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在1 320份食品中分离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51株,检出率为3.86%;其中2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具有耐药性,耐药率为41.18%,包括3株单重耐药和18株菌多重耐药。5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共获得49个不同PFGE指纹图谱,同源性为38.6%~100.00%。结论 佳木斯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分布呈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了解成都市武侯区肉类食品中大肠杆菌污染情况和分离菌株的毒力特征,以预防和控制食品污染,保证食品安全。2011~2013年间采集成都市武侯区超市和菜市场的肉类食品,经选择性培养与分离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8种相关毒力基因(eae A、stx1A、stx2A、hly A、agg R、est、elt A和bfp A)的流行情况。结果表明生肉类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为81.07%,熟肉类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为40%;在分离的324株大肠杆菌中有49株检测到一种及以上毒力基因;主要流行的毒力基因是eae A和agg R,未检测到est和bfp A基因。通过本研究发现成都市武侯区肉类食品中大肠杆菌污染比较严重,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以eae A和agg R为主,该结果反映本市肉类产品的卫生安全状况,可为成都地区食品源大肠杆菌控制及毒力基因流行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分离株抗生素敏感性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4—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EPEC分离株进行8类14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参照PulseNet中非O157大肠埃希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不同区县不同采样时间分离的菌株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对140株菌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Xba Ⅰ酶切后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2014—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EPEC分离株总耐药率为84.8%(391/461),氨苄西林、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6.4%(294/443)、54.0%(249/461)、45.6%(210/461)。461株菌分为200种耐药谱,耐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数达249株(54.0%),有1株菌对7类12种抗生素耐药。常见耐药谱为萘啶酸耐药,占4.3%(20/461)。环丙沙星、萘啶酸、四环素、亚胺培南耐药率和耐药谱种类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其中140株菌共产生136种PFGE带型,带型分布较为分散,无优势带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53.3%~100.0%。结论 2014—2018年北京市腹泻病例EPEC 耐药情况严重,耐药谱复杂广泛,多重耐药菌株及耐药谱种类呈逐年增多趋势。菌株的基因型呈多态性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北京市售鸽肉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使用缓冲蛋白胨水增菌液淋洗肉鸽样品后,使用大肠杆菌(E.coli,EC)增菌肉汤和丹麦国家血清研究院(Statens Serum Institute, SSI)肠道细菌琼脂分离大肠杆菌,使用四硫磺酸盐(tetrasulfonate, TT)增菌肉汤和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yloselysinedeoxycholate,XLD)琼脂平板分离沙门氏菌,使用生化鉴定进行可疑菌确认。参照CLSI2016版推荐的肉汤稀释法,测定15种抗生素对所分离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结果样品(n=200)中大肠杆菌(n=104)检出率为52.0%,沙门氏菌(n=41)检出率为21.0%。所分离的42株沙门氏菌菌株均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厄他培南和替加环素敏感,对氨苄西林、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在30%以上,部分菌株对头孢噻肟(4.8%)和黏菌素(2.4%)耐药。所分离的104株大肠杆菌菌株均对替加环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氨曲南、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在30%以上,部分菌株对头孢他啶(2.9%)、厄他培南和(1.0%)和黏菌素(9.6%)耐药。结论北京市售鸽肉是耐药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重要储存库,相较于我国其他地区市售猪肉,鸡肉,牛肉等分离的耐药菌株,表现出不同的耐药谱,耐药率相对较低,但是北京市售鸽肉所携带的菌株已经累积了复杂的耐药特征,有必要对其中存在的耐药机制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分离株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4~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ETEC分离株进行8大类14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参照PulseNet中非O157大肠埃希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型方法, 对不同区县不同采样时间分离的菌株采用随机抽样原则, 对178株菌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Xba I酶切后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578株2014~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ETEC菌株总耐药率为94.29%, 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61.58%、60.38%、36.19%。578株菌分为152个耐药谱, 耐3种及3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数达340株(59.00%), 有1株菌对12种抗生素耐药。常见耐药谱为耐喹诺酮类的萘啶酸, 占20.18%, 其次为耐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 占12.29%, 再次为耐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喹诺酮类的萘啶酸-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 占6.79%, 且耐药谱种类逐年缓慢上升。其中178株菌共产生153种PFGE带型, 带型分布较为分散, 无优势带型, 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31.60%~100.0%。结论 2014~2018年北京市腹泻病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严重, 耐药谱复杂广泛, 多重耐药菌株占比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PFGE带型呈多态性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