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儿肝前型门脉高压症治疗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对小儿肝前型门脉高压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寻找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本院20年来收治的27例小儿肝前型门脉高压症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其中行断流术者14例,分流术8例,单纯切脾和大网膜包肝包肾术5例。随访16例,5例有再出血史。随年龄增长出血逐渐停止,全组无死亡。结论:小儿肝前型门脉高压症主要是由于门静脉主干或脾静脉梗阻、栓塞而致门静脉压力增高,而肝脏功能、结构均正常,预后好。自然侧支循环形成为本症最好的结果。因此提倡做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的手术,如大网膜包肝包肾、脾肺固定术。断流术主要用于救治大出血者及反复多次出血者。分流术及脾切除的目的在于降低门脉系统压力避免静脉曲张,并能刺激自然侧支分流。所以分流术以远端分流较好,并只主张行巨脾切除。  相似文献   

2.
小儿肝前型门高压症治疗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对小儿肝前型门脉高压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寻找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本院20年来收治的27例小儿肝前型门脉高压症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其中行断流术者14例,分流术8例,单纯切脾和大网膜包肝包肾术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手术(Warren手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门脉高压症患儿50例,年龄3~15岁.男18例,女32例.患儿表现为反复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门静脉主干呈海绵窦样改变36例,Carolis病合并肝纤维化3例,先天性肝纤维化9例,门静脉发育不良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Rex术后复发1例.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5~7分),脾静脉直径6.0 ~ 15.0 mm,平均(9.8±2.2)mm.术中先经小肠系膜Ⅲ级静脉和脾静脉分支行静脉压力测定及造影,将脾静脉游离,于距肠系膜下静脉0.5 cm处切断,与左肾静脉端-侧吻合.结果 所有患儿实施远端脾-肾分流手术,手术时间255~ 370 min,平均手术时间232 min,术中失血10~ 30 mL.分流后门静脉和脾静脉压力均下降,门静脉压力分流后较分流前显著降低(P=0.026);脾静脉压力分流后较分流前明显降低(P =0.007).迄今为止随访时间跨度为0.5~11年.随访期间,患儿脾脏缩小,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无一例出现脑病.B超检查显示49例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1例术后1个月发现脾肾吻合口闭合,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Warren手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症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小儿门脉高压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发生率,保证入肝血流,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症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脉高压症刘贵麟,高艳华,彭少林小儿门脉高压症中50%~60%为肝外型,主要并发症为胃底食管静脉曲线破裂出血,病死率较高,我们认为应有选择地争取作分流术。1979~1992年以来共收治肝外型门脉高压症16...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海绵窦样变是小儿肝前性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原因,晚期反复出现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临床治疗难点,这类患儿常常采用断流手术以期阻断异常血流达到止血目的,但效果差强人意.国外多中心较早开展门-腔静脉转流手术治疗,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了防治出血的目的[1,2].但断流手术以及脾-腔、脾-肾静脉转流手术,均同时行脾脏切除术.脾切除术后带来的严重感染风险、免疫功能缺失等,尤其在小儿,仍是一项挑战.近期我科先后采取保留脾脏上极的脾-肾静脉分流的手术方法治疗门静脉海绵窦样变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海绵窦样变是小儿肝前性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原因,晚期反复出现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临床治疗难点,这类患儿常常采用断流手术以期阻断异常血流达到止血目的,但效果差强人意.国外多中心较早开展门-腔静脉转流手术治疗,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了防治出血的目的[1,2].但断流手术以及脾-腔、脾-肾静脉转流手术,均同时行脾脏切除术.脾切除术后带来的严重感染风险、免疫功能缺失等,尤其在小儿,仍是一项挑战.近期我科先后采取保留脾脏上极的脾-肾静脉分流的手术方法治疗门静脉海绵窦样变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者最近对 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伴上消化道大出血患儿治疗时 ,采用了一种新的术式 ,即用胃右静脉或胃冠状静脉与肝左静脉分支吻合的方法 ,操作方便 ,分流效果好 ,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例 1:女 ,5岁 ,因反复上消化道出血3年 ,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术后不到 1个月又出血 ,再次手术。术中测得门静脉压 4 7cmH2 O ,行肠腔端侧吻合术。术后迅速出现大量腹水 ,再次大出血 ,经食道镜下注射硬化剂 ,止血效果不佳 ,再次行断流术。术后 ,腹水有增无减 ,不久又呕吐大量鲜血 ,再次手术时 ,术中放腹水36 0 0ml,切开胃前壁 ,见胃后…  相似文献   

8.
小儿门脉高压症肝内、外型外科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门脉高压症肝内、外型的特点及其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2例小儿门脉高压症进行回顾性研究。肝内型50例,肝外型46例,不明6例。肝内型平均年龄大于肝外型(P<0.05)。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60例(62.5%),肝外型出血率大于肝内型(P<0.05)。肝功能属ChildA和B者共87例。89例施行了各种手术96次。结果:除1例死于肝衰竭外,其余88例痊愈出院。术后82例(93.2%)获访,随访时间0.5-34年(平均11.67年)。术后祟出血者31例(32.3%),肝外型出血率大于肝内型(P<0.05)。死亡16例(18.0%),肝内型病死率明显大于肝外型(P<0.01)。生存病例均能参加正常学习和工作。本组有25例已结婚,其中21例已生子,2人已生孙。结论:肝内、外型门脉高压症的发病年龄、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率及外科治疗预后等均有差别。防治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本病的治疗重点,联合手术应列为首选。术后再出血病例应考虑做食管贲门胃底切除术。对肝内型门脉高压症术应加强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9.
用5%鱼肝油酸钠作硬化剂,内镜下注射治疗3例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或脾动脉栓塞术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反复多次严重出血的患儿,最长随访近4年,未再出血。5%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效果显著,明显延长了出血间隔。对小儿硬化剂治疗的注意事项、麻醉、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外科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6月~2004年8月收治CTPV患儿21例,其中15例因上消化道出血、4例因脾大、2例因腹胀并发热入院。5例次采用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断流)、2例次采用断流 脾肾静脉分流、断流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脾肺固定各7例次、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6例次、经胸断流加大网膜包肺5例次。结果21例分别行各种手术31例次,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6年,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临床分型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门-奇断流加门-体分流术是本病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是门脉高压的常见原因,成人门脉高压70—80%由肝硬化引起。小儿肝硬化少见,小儿门脉高压70%以上是肝外型,肝脏多无损害。新生儿及婴儿肝脏呈分叶状,到8岁时肝的发育与分化成熟过程尚未结束,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弱,肝抗力不足,代谢过程不稳定,但小儿肝脏再生、修复及代偿能力强。外科手术效果较满意。小儿门脉高压的治疗应针对防止食管静脉出血和减少肝脏的进行性损害,稳定肝脏病变,由于肝脏的再生能力强的特点可支持病儿长期存活。一、门脉的解剖与生理肠壁的毛细血管血流通过肠壁的绒毛运动和肠蠕动,向门脉方向流动,并能克服肝  相似文献   

12.
小儿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儿食管静脉曲张发病率虽不高,但却是门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病死率甚高。引起门脉高压的常见原因,在小儿主要是肝硬化和肝外门静脉阻塞。过去常用三腔管压迫或脾切除,门脉分流术来治疗,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脾肺固定术(在脾肺大网膜固定的基础上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2008年3月收住的12例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患儿采用改良脾肺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0例患儿症状显著改善,未再发生呕血、黑便。2例术后分别有1次上消化道出血,350-380 mL,经保守治疗痊愈,12例术后6个月行B超、上消化道造影见脾肺间已形成侧支循环,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显著减轻。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开展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二者优势互补,改良脾肺固定术是治疗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治疗的最佳术式。方法 对1990年~2002年收治的16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中13例因消化道出血入院,另3例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人院。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或套扎术,12例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种。7例行1次手术,3例行2次手术,1例行3次手术,1例行4次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1~11年,3例仍有出血,非手术疗法可控制;4例经钡餐胃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情况明显好转;4例B超下可测及吻合口的直径及血流速度;本组死亡3例,2例死于大出血、休克,1例死于术后败血症。结论 (1)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所致的门脉高压症发病年龄早,消化道大出血为其主要症状,可危及生命。(2)治疗上应酌情选择降压效果明显、止血确切的手术方法。如未做过手术,脾大和脾亢不明显者,可首选肠腔分流;脾大和脾亢明显者在切脾同时作断流, 脾肾分流术;若已行脾肾分流术后仍出血,可选择肠腔分流。胃右静脉或胃冠状静脉与肝左静脉属支吻合法是一种新的门体分流术式,在条件允许时可试用。(3)对合并胆道疾病者,应先降低门脉压力、后行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15.
小儿门脉高压是由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阻塞引起的,按照门静脉阻塞的部位,分为肝前型门脉高压、肝内型门脉高压和肝后型门脉高压.门脉高压一般指门静脉压力超过10~12 mmHg,小儿正常门脉压力很少超过7 mmHg.小儿肝前型门脉高压较多见,约占小儿门脉高压的33%~54%.  相似文献   

16.
评价内窥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儿童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1996-1999年5例11例的硬化剂注射。其中4男1女,平均年龄6.2岁。4例在外院行脾切除,2例脾切 后复发出血。1例行分流术,1例食管下端曲张静脉断流术。  相似文献   

17.
自1987~1996年8月采用联合断流术(门奇静脉断流+胃底楔形切除),治疗了18例患儿,取得满意效果。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或加气管插管),行左上腹横切口或“L”形切口,切除脾脏后(若脾不大,应尽量保留)。于胃大弯侧向胃底方向游离,直达食管下段左...  相似文献   

18.
Warren手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总结过去8年采用保留脾脏、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手术(Warren手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 本组患儿36例,年龄3~15岁,男12例,女24例.患儿表现为反复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门静脉主干呈海绵窦样改变29例,Carolis病合并肝纤维化2例,先天性肝纤维化5例.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5~7分),脾静脉的直径6.5~12.2 mm,平均为(8.6±2.3)mm.术中首先经小肠系膜山级静脉和脾静脉分支行静脉压力测定及造影.然后将整个脾静脉游离,距肠系膜上静脉0.5 cm处切断,与左肾静脉端一侧吻合.结果 36例患儿实施远端脾-肾分流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1 h,手术失血10~30 ml;无术中需输血者.分流前肠系膜上静脉压力为26.5~33.3 cmH2O,平均值为(28.9±4.8)cmH2O,脾静脉压力为26.2~33.5 cmH2O,平均值为(28.5±4.5)cmH2O;分流后肠系膜上静脉压力为17.2~26.4cmH2O,平均值为(23.8±3.9)cmH2O,脾静脉压力为10.5~16.cmH2O,平均值为(13.5±4.7)cmH2O,分流手术后脾静脉压力明显降低(P<0.01).手术后2例患儿出现乳糜腹,保守治疗1个月后自然消失.随诊6~94个月,1例(1/36)手术后3个月吻合口闭合,行脾切除和断流手术.其他35例随访期内无再发消化道出血者,脾脏尽管比正常同龄儿童稍大,但均回缩,且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在正常水平,未出现脑病者.B超检查,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结论 Warren手术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有效途径之一,预防消化道再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效果可靠,同时具有保留脾脏,贲门胃底血流可通过胃短动脉流向脾静脉使该区域保持低压状态,不降低门静脉灌注压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小儿门脉高压症脾肾静脉分流术的远期随访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小儿门脉高压症脾肾静脉分流术的远期疗效,随访行脾肾静脉分流术后3年以上的患儿26例。手术时最小年龄5岁。术前有呕血、便血者19例,其余均有食静脉曲张。肝功能属ChildA级13例、B 级11例C级2例。肝内型20例。1980年前10例均行传统的脾肾静脉分流术,1980年后的16例行改良脾肾静脉分流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25例(96.1%)获访,平均随访9年。死亡6例。通过对1980年前后两组对比观察,术后10年以上生存率及病死率1980年后组优于前者(P<0.05)。认为脾肾静脉分流术对控制食管静眯曲张破裂出血有肯定价值,联合手术可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诊治小儿门脉高压性胃粘膜出血24例疗效观察河南省新乡市济南军区371医院特诊科(453000)李拴位马峰我院自1979年4月~1995年12月用上消化道内窥镜检出食管静脉曲张患儿45例。因呕血或黑便行急症小儿内窥镜治疗者24例,报告如下。1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