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复合污染条件下含砷地下水强化除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郑州市东周水厂铁锰复合污染条件下的含砷地下原水,在曝气-接触氧化过滤强化除砷水处理生产性试验的相关试验内容及试验结果基础上,进行了小试规模条件下的强化除砷试验。经3个月的实验室滤柱运行,研究强化除砷工艺原水因素影响规律,进一步研究了与除砷效果相关的原水各项参数。同时,试验运行期间对出水水质的相关指标也作了监测,总结出了一定水厂强化除砷运行规律。应用于建立水厂除砷控制加药系统,完善水厂内当前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ABR-MBR耦合工艺,调控MBR以好氧硝化运行,考察耦合工艺稳定运行状态下的除碳及反硝化除磷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该耦合条件下的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在容积负荷为0.9kg/(m3·d)及硝化液回流比为200%的情况下,耦合工艺对COD、总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0%、70%和67%,反硝化除磷率随硝化液回流比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随着系统容积负荷的增加,ABR的第3格室出现了亚硝积累的情况,影响了反硝化除磷效果,运行过程中ABR逐渐形成的颗粒污泥也对耦合系统的除磷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由于其除磷的高效性及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影响强化生物除磷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有很多,氨氮便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旨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对比EBPR系统及颗粒化EBPR系统对不同浓度氨氮冲击负荷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化EBPR系统对氨氮的最大耐受浓度可达200 mg L-1甚至更高,较EBPR系统的氨氮耐受负荷高约10倍。  相似文献   

4.
SBR法处理抗生素片剂制药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处理抗菌素片剂制药废水,抗毒性好、处理效率高,无污泥膨胀现象,能除臭除味,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流程简单灵活,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交替厌氧/好氧(An/O)SBR反应器,在温度为13~16℃的条件下启动并运行EBPR系统.研究表明,进水磷浓度20 mg·L-1,控制DO浓度为2 mg·L-1,低温条件下即可在短期内(6 d)实现EBPR系统的成功启动并获得高效稳定的除磷性能,出水磷浓度低于0.5 mg·L-1.降低DO浓度会影响EBPR系统的稳定运行效果,反应器好氧阶段DO浓度由2mg·L-1降为1 mg·L-1,系统仍可以稳定运行,磷的去除率均大于97.4%,但厌氧释磷量略有下降;DO浓度进一步降至0.5mg·L-1时,EBPR系统除磷性能迅速恶化且出水磷浓度超标.通过提高溶解氧浓度以恢复EBPR除磷性能的试验发现,低DO导致的系统失效在短期内不可逆.研究还发现,以NO-2及NO-3为电子受体的缺氧除磷小试对EBPR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冲击作用,但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可在6个周期内得以恢复;此外,长期低温运行的EBPR系统内MLSS基本保持恒定且SVI略有降低,说明低温低DO条件有利于系统内污泥的沉降.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系统除磷包括基质除磷和植物除磷。本文通过研究三个试验块在不同植物、不同水力负荷、干湿交替运行等条件下人工湿地除磷的效率,得出人工湿地植物在整体除磷效率中占10~15%的贡献,植物系统完备的人工湿地总除磷效率高,并且抗冲击负荷能力更强,具有更高的除磷恢复能力。在不同的植物选种中,黑麦草比吉祥草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5 000 m~3/d规模的生产性运行条件下,通过对微纳米陶瓷板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与砂滤池在非排涝期和排涝期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排涝期微纳米陶瓷板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相比砂滤池,对臭和味、浊度、氨氮、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增加;排涝期改造后的滤池相比砂滤池,臭和味明显减弱,基本察觉不到臭和味,滤池改造后并不影响浊度的去除效果,滤后水平均浊度维持在0.5 NTU左右,对氨氮的去除率提高30%以上,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约20%,三卤甲烷生成势降低约16%。非排涝期时改造滤池与普通石英砂滤池运行工况基本一致,无需启动微纳米曝气系统,不增加运行成本;排涝期时启动微纳米陶瓷板曝气系统,增加的水厂运行成本不高于0.1元/m3,运行效果良好,显著提升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在富集聚磷菌(PAOs)且具有较高磷去除率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中,通过对系统水温的控制,研究了EBPR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温度升高和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运行温度上升后,EBPR系统除磷效率急速下降.处理水温为25℃和30℃的系统恢复至20℃运行后能够恢复至原始的良好除磷状态,而处理水温为35℃的系统崩溃(磷...  相似文献   

9.
不同运行方式对人工湿地强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环境工程》2012,30(3):15-18
采用改变湿地构型、不同进水方式和曝气运行3种方法,开展不同运行方式对人工湿地的强化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流湿地TP的去除率比水平流湿地平均高10%左右,串联方式对改善人工湿地系统除磷效果不明显,而当水平流湿地多点进水的配水比为2∶1∶1时,湿地对TP的去除率可上升5%~10%。湿地间歇运行当停置时间为2d时,TP去除率可提高6%左右;人工湿地曝气运行当气水比为6时,总磷去除率可达到最大。湿地间歇进水、曝气运行方式都可一定程度地提高湿地除磷效率,但要综合考虑对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系统运行费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国内外对生物除磷的最新研究进展,在阐述生物除磷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因素对EBPR系统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BPR系统运行的最适温度为15~25℃;当EBPR系统p H为7~8时,总磷去除率可达最高,且聚磷菌所占生物量的比例及种类达到最大;污泥龄(SRT)为8~10 d时可得到长期稳定运行的EBPR系统,SRT为2~3.5 d时,短期内可获得高效的处理效果,但若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还需克服污泥膨胀的问题;当丙酸或葡萄糖/乙酸混合物(50%/50%)为基质时,更易获得高效稳定的除磷系统,丙酸为基质时负荷不易过高,应维持在200~400 mg/L左右;溶解氧(DO)仍是主要的电子受体,且O2浓度应保持在0.5~2 mg/L之间。  相似文献   

11.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恶臭废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低温等离子处理恶臭气是一门新兴的技术。通过对典型的恶臭物质硫化氢、乙硫醇、苯、甲苯等恶臭物质的低温等离子脱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晕放电形式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恶臭废气是可行的,停留时间越长、电压越高脱除效果越好,当停留时间>9s,电压>20kV时恶臭物质的去除率基本>90%,进一步延长停留时间和升高电压,去除效率并不会大幅度提高。低浓度的烷烃背景气体对恶臭的脱除效率基本无影响,高浓度的烷烃背景气体使恶臭物的脱除效率下降,较高浓度氢气的存在也会降低恶臭物的脱除效率,而氧气浓度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硫化氢脱除率。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菌剂对油脂废水除臭的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菌剂对某油脂工业的油脂废水进行除臭处理,通过研究微生物接种量、反应时间、pH值、培养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高嗅阈值的油脂废水除臭效果的影响,确定出最佳运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菌体接种量为1.0%,pH 8.0,温度为35℃的条件下,除臭效果最好,处理后的嗅阈值仅为16,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14554-1993)。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分析炼油厂在正常生产,不正常生产及停工检修过程中的恶臭污染源,提出加强管理,根据各地的气象条件,选择适当的检修期,以及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恶臭治理等措施,可以达到消除恶臭,改善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生物脱臭技术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以H2S为代表的恶臭气体和以活性污泥加热干燥产气对象的脱臭实验,对生物法脱臭机理及影响生物脱臭效果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炼油厂废碱液存在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处理技术—溶剂萃取、破乳和臭氧氧化。为了解不同水质、pH值、温度的影响而进行试验研究,并获得了最佳操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脱酚、除油、脱色脱臭方面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过滤法净化恶臭污染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翟崇治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3):35-36,39
分析了处理恶臭污染物的吸附法、化学吸收法、催化燃烧法、生物处理法等优缺点 ,并介绍了微生物过滤器法净化恶臭物质的过程及工艺实例。  相似文献   

17.
以总还原硫(TRS)为考察指标,分析了基于厌氧-混凝-高级氧化工艺的中试系统各处理单元对转运站污水中恶臭物质的处理效果。转运站污水中,TRS总量为0.602 mg/L水,而经过厌氧、混凝、高级氧化等处理单元后依次为4.167,3.513,0.168 mg/L水。厌氧对含硫有机物的降解是恶臭物质产生的重要过程,混凝过程对污水恶臭去除作用很小。相比于混凝出水,高级氧化对恶臭物质去除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绍兴柯桥江滨污水处理厂生物滤池处理臭气的状况,首先对该生物过滤除臭装置进行介绍,包括集气罩、加湿喷淋系统、生物洗涤段、生物过滤段、生物填料与菌种以及出气系统等,然后研究了不同风量下该装置去除效率的变化,实验发现,该装置对臭气处理有良好的效果,当风机处理能力为6400 m3/h时为最佳工况点,该工况下,进口氨气浓度均值1.34 mg/m3,出口氨气0.292 mg/m3,去除率均值为73.4%,氨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生物滤塔除臭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杏 《环境科技》2009,22(1):43-45
生物滤塔除臭技术在污水处理厂中应用广泛。文章通过对实际案例运行情况的分析,研究了几个主要因素变化对除臭效率的影响。在温度为22℃,温度〉95%,pH值为6.6左右且进气流量及浓度稳定的情况下,生物滤塔的除臭效率可达96%以上,平均净化效率达85%以上,净化后的气体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生物滤池是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理恶臭气体的主要方式,影响生物滤池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填料的种类.选用生活垃圾发酵后的堆肥产品作为生物滤池除臭填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针对生活垃圾厂产生的甲苯、甲硫醇、氨气、硫化氢4种恶臭气体,通过柱试验模拟,采用二次发酵7 d、20 d及成品肥3种不同腐熟阶段的垃圾发酵产物作为生物滤池填料,考察其对恶臭气体的去除效果和除臭前后其理化性质的变化,并对成品肥填料微生物群落演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填料对氨气、硫化氢、甲苯、甲硫醇的平均去除率均在95%以上,成品堆肥填料对恶臭气体的去除率及其微生物种类丰度均最高.运行前期和后期成品肥细菌群落的同源系数较大,已形成以丝状菌属(Kineothrix)、芽孢杆菌属(Bacillus)、魏斯氏属(Weissella)等具有除臭功能的菌属为优势物种的稳定微生物群落.综上,比较不同填料的恶臭气体去除率、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变化发现,成品肥填料对恶臭气体处理效果最好、理化性质稳定,并含有除臭功能微生物,可优选为生活垃圾处理厂除臭生物滤池填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