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以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为研究。结果全髋组:优24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4.1%。人工股骨头组:优20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4.3%。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新鲜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新胜  肖波  汪普  刘庆志  丁剑 《江西医药》2009,44(7):648-649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2组,A组28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29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随访时间1~7年,平均5.1年。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B组疗效优于A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疗效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骨水泥人工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8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治疗的不同将其分为骨水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甲组)与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乙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的优良率等之间的差异。结果甲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乙组(P<0.05);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优良率略低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略好,较适合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骨水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适合于体条件较差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8年至2012年间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3例,其中2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行半髋置换术;术后从手术时间、出血量、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观察评估,定期行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5个月。Harris评分,优23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1.4%;全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85.7%;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为73.3%。X线随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现人工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假体松动与下沉。结论全髋和半髋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人股骨颈股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1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62例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而全髋关节置换组73例患者则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等。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但在失血量和手术时间上远远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而在早期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两组患者之间的差距不具有显著性。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上各有优缺点,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并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本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纳入此次研究,分为两组,A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B组则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各33例.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提示A组更为理想(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则显示B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各具优点,前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而后者的远期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63髋)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25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36例(38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术后1、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疼痛发生率及翻修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臼或股骨侧骨溶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股骨柄松动明显少于A组(P〈0.05),髋臼磨损或松动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全髋关节置换,且疼痛及翻修率较高。因此对于该类老年患者推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住院治疗的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和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各47例,并比较两组疼痛、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远期临床疗效优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和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显著.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远期临床效果优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入院的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共68例进行分析,按照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对其进行Harris评分。结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其优良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虽然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但全髋关节置换却比单纯的股骨头置换效果好,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空心加压螺纹钉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4例46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8~42个月,平均30.2个月.结果 根据Harris定义的Harris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估.内固定组优良率87%,全髋置换组94%.全髋置换组总体疗效好于内固定组.结论 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都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不同的适应证.在技术力量和患者经济状况及全身情况许可的条件下,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更优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类假体置换术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到2004年3月,对96例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单极股骨头、双极股骨头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1~3周下地行走,随访1~4年,按Harrs评分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单极股骨头置换84.62%,双极股骨头置换93.22%,全髋置换90.91%。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促使老年人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选择合理的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置换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了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切开内固定法做了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0-40个月,采用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8.6%,优良率仅为60%,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为89.5%,全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6.3%,置换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解决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问题,还可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并评价人工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选择。方法选择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病例中,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及术式均相仿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4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术式的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相仿。中远期并发症,再手术率,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高,全髋关节置换组手术创伤大,但术后随访功能优良率较佳。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合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活动较多的老年移位的头下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何重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09-210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并与同期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41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较为优越,两组对比P>0.05,差异性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全髋关节置换组翻修率(3.4%)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14.6%),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2%)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7.1%),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不如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没有明显优势,但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远期疗效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绪民  王占平  李彬 《中国医药》2009,4(12):1003-1004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对42例(43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跟踪随访,平均随访2.8年,随访内容包括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功能评价及影像检查结果。结果43髋中按Harris评分平均为90.2分,优良率占89%(37例),其中28例无疼痛及功能障碍,4例术后出现脑血并发症,1例股骨近端劈裂骨折行翻修。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及术后的后续治疗,对手术成功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杨红香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92-2693
人工髋关节置换即用人工假体代替人体失去功能的髋关节。自2004年以来,我科配合骨科成功实施了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42-83岁,平均72岁。临床表现主要有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病因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眈.骨性关节炎等。其中行全髋置换19例,行股骨头置换7例,行单侧置换22例,行双侧置换4例,置换假体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住本院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为研究组,年龄均大于60岁,住院期间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案治疗.同期入院患者6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采用Harrie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患侧髋关节功能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髋优良率分别为92.9%(52/56)、83.9%(47/56),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8.3%(47/60)、68.3%(41/60),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 vs.20.0%,P<0.05).结论 对于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可有助于改善患髋功能,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空心钉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5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分别行空心钉联合髂骨瓣移植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30个月。结果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估。A组(空心钉联合髂骨瓣移植)优良率87%,B组(全髋置换)优良率94%。全髋置换组远期总体疗效要好于空心钉联合髂骨瓣移植组。结论空心钉联合髂骨瓣移植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在各方面条件均可的情况下,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更为优良的临床预期。  相似文献   

19.
李云鹏 《黑龙江医药》2012,25(5):766-768
目的:探讨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2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的功能评价、并发症以及二次手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闭合复位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为最低(P<0.05),但卧床时间最长,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最高,术后1年随访功能最差;全髋置换术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和手术翻修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最好,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要求较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创伤比全髋置换稍小,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翻修率较高,术后功能比全髋置换差。结论: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特别是活动能力要求较高、期望寿命较长和身体一般状况好的老年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瀚霖  汪晖 《北方药学》2011,8(9):61-62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综合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劣。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术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逐渐恢复,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究其综合疗效来看,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