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选择出热处理工艺参数,考察了不同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60Si2MnA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生产性试验考核,成功地将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应用到60Si2MnA钢制模具中,使用寿命提高了5倍,达到基体钢LD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轴承钢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的强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Gcr15轴承钢在M_s点上、下等温处理时的相变过程所获得的各种体积比的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及其强度与韧性、并通过断口分析讨论了贝氏体体积率变化对断口形貌及断裂机制的影响。Gcr15轴承钢在稍低于M_s点的220℃等温4小时所得到的复相组织,弯曲强度比普通淬火、回火的提高1470MPa,冲击韧性增加1倍多,断裂韧性约递增70%。具有优异的强韧性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球铁,即高强度、高韧性奥氏体-贝氏体球铁。通过正交试验选择热处理参数,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了考察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还进行了延性断裂韧度与接触疲劳性能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贝氏体球铁具有很好的断裂韧性和接触疲劳强度。本文还探讨了奥氏体-贝氏体球铁性能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等淬球铁的贝氏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0CXⅡ型透射电镜对球铁的上、下贝氏体形态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球铁的上、下贝氏体均为板条状铁素体,其间有奥氏体.随着等温转变、温度降低,板条变得细小密集,奥氏体量及其含碳量也减少.在上贝氏体中未检测到碳化物,但在下贝氏体中证实有碳化物析出在铁素体片内,排列成行并与贝氏体针长轴成55°角.  相似文献   

5.
对新型Si-Mn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铸态 缓冷以及锻后空冷条例下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笔者的试验结果,综述了目前钢中 M/Br 复相组织的研究情况,内容包括强韧性配合及影响因素,微观机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指导生产实践,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制了以硅、锰为主的中碳Si-Mn奥氏体一贝氏体钢,可在铸态、正火和缓冷以及锻后空冷条件下均可获得贝氏体组织,且具有高硬度和良好的韧性,其冲击磨损性优于高锰钢.  相似文献   

8.
中碳空冷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精细结构与强韧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空冷B/M组织中,B下分割γ晶粒,使M板条束细化,李晶M减少,具有优于同成份的全M组织结构。但因空冷过程中在γ晶界上形成部分连续的碳化物薄膜,掩盖其组织的优越性,致使低温回火时韧性低于回火M。因回火过程中,状碳化物聚集球化,故中温回火时,不仅强度与回火M相同,而且韧性高于回火M组织。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J_R阻力曲线初步研究了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延性断裂韧性的测定。韧性实验表明: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断口,宏观结构呈脆性断口,微观结构呈韧性断口,即主要形成韧窝断口。实验结果表明用J_R阻力曲线测定其断裂韧性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对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过程和显微形态进行观察,就不同介质和不同温度的淬火处理对相组织显微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不同硅含量的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系列(代号GD钢)进行试验,探讨了GD钢经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处理后,组织中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数量及其对GD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GD钢的硅含量时,GD钢复相组织中的下贝氏体组织形态和数量也随之改变.当硅含量达到1.82%(wt-%)时,复相组织中下贝氏体呈准下贝氏体形态.马氏体加上约28%(vol-%)的准下贝氏体的复相组织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12.
以一种低成本高强钢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了不同冷却模式的TMCP工艺实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对其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相变强化和在两相区的保温处理,在以板条贝氏体为主的实验钢组织中引入少量铁素体,使其拥有高强度、高冲击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在同类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屈强比随终冷温度降低而升高,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随终冷温度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生产B/M混合组织球铁时Si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或少量添加合金元素条件下,通过淬火处理获得B/M混合组织球铁时,球墨铸铁基体中贝氏体数量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则明显减少;随着Si含量的增加TTT曲线左移,这种现象不同于Si在钢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Fe-C-Si-Mn-Mo合金贝氏体—奥氏体界面位错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STEM电镜观察了Fe—0.48C—0.80Mn—1.30Si—0.45Mo合金的贝氏体—奥氏体界面位错的形貌及晶体学特征。结果表明,贝氏体—奥氏体界面的位错组态很接近于Rigsbee和Aaronson所描述的魏氏铁素体的界面结构。本文还讨论了贝氏体、板条马氏体、魏氏铁素体的界面结构及界面迁移机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的三水平四因素L9(34)正交表进行成分优化制备低合金贝氏体铸钢.对低合金贝氏体铸钢热处理温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分析热处理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确定出了最佳的热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12CrMov钢焊接、热处理的组织变化。12CrlMov钢在各热加工工序中易于获得粒状贝氏体,而且,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以及原始组织对粒状贝氏体的的组织形态有很大影响。以粒状贝氏体为原始组织进行的慢速加热会造成组织遗传。  相似文献   

17.
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Ni含量对新型空冷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图的定量影响.首先测试了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对几种新型空冷贝氏体钢CCT图的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的比较说明我们设计的ANN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然后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Ni含量对CCT图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Ni含量增加会使钢的奥氏体形成温度下降,推迟高温转变、中温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材料科学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在M_s~M_f 温度区段所形成下贝氏体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证明:在该温度区段所形成的单一下贝氏体组织确实具备比回火马氏体组织优异得多的强韧性,存在着一个蕴藏丰富性能潜力的热处理小区,并有着开发利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