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硒具有抗氧化、调节体内维生素代谢、保护细胞膜和增强免疫力的重要作用,被称为人体微量元素的"抗癌之王".蛹虫草是硒的优良载体,富硒蛹虫草的功效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人体免疫力、调养肺肾等方面.通过介绍富硒蛹虫草栽培过程中菌种制备、富硒原料选择、培养液制备,以及栽培管理中的技术要点,为规模化培育富硒蛹虫草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糯米和蛹虫草为主要原料,采用酒曲发酵,研制了一种蛹虫草糯米保健酒。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酒曲添加量、蛹虫草粉量、黄酒干酵母添加量及发酵温度等四个因素对蛹虫草糯米保健酒品质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酒曲添加量为1.5%,蛹虫草粉占干糯米质量的7.5%,发酵温度30℃,黄酒干酵母添加量为0.08%。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蛹虫草糯米保健酒,不仅香气浓郁,鲜甜可口,风味优雅,而且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3.
富硒产业是安康最具特色、优势和竞争力的强市富民产业。通过分析安康富硒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应把安康富硒茶作为富硒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并通过积极筹建安康市富硒茶产业发展局、加快“安康富硒茶”市场准入认证、适时组建安康富硒茶集团公司、打造安康富硒知名品牌和制定突破发展优惠政策等措施,实现安康富硒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富硒产业突破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安康市富硒魔芋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康魔芋既具有魔芋本身的保健功能和高粘度高持水性等加工特性,又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富硒魔芋产业开发的条件得天独厚。安康魔芋产业在国内虽具有基地、加工、市场和技术优势,但仍存在优良品种缺乏,病害发生严重,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科研投入不足和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推动安康市富硒魔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在富硒魔芋种植上选育优良品种,建设种芋基地,研究病害机理,控制病害发生,制定技术标准,探索产业模式;在加工上研究低硫魔芋片生产工艺,研发富硒保健食品、医药保健制品、魔芋副产品综合利用和提高魔芋产品硒含量技术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康被誉为“中国硒谷”、“天然生物基因库”等,拥有发展生态富硒产业、开发富硒产品的先天资源优势。在分析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为打造安康生态富硒产品品牌和“中国硒谷”地域品牌服务,引领陕南山区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磁处理对蛹虫草菌丝生长量的影响,为磁处理在蛹虫草菌丝生产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通过设置不同磁感应强度与不同磁处理时间的组合条件对蛹虫草菌丝进行磁处理,并采用菌丝重量法研究磁处理对菌丝生长量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磁处理条件对蛹虫草菌丝生长量的生物学效应不同.产生正生物学效应的最佳磁处理条件为1.25 T/10 min.  相似文献   

7.
《安康学院学报》2013,(6):F0002-F0002,F0003
10月25日,由陕西省科协、安康市人民政府、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主办,安康学院、安康市科协、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协会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安康富硒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来自北京、陕西、湖北、江苏、广东等省市的26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省科协副主席党广录,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俊哲,市政府副市长巨拴科,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黄骁勇,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陈祥友,我校校长王兴林,副校长杨行玉、向纪明,以及从事富硒食品教学科研的部分师生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8.
周琼  屈国胜 《安康学院学报》2008,20(1):88-89,92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部分或大部分地区缺硒,安康是天然高硒区,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富硒食品是可行的,但如果摄入过多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故应该合理开发富硒食品,确保消费者的安全,提高全民膳食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安康地区硒资源研发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康市蕴藏着大量的硒资源,不仅各种土壤中的硒含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农产品中的硒含量也比较丰富.然而,目前对硒资源及硒产品的研发尚存在诸多不足.理清思路,提高现有硒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新的富硒产品,做大做强硒资源产业,是目前安康硒资源研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蛹虫草栽培研究现状以及栽培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探究了蛹虫草栽培中菌种选育、复壮、培养基成分、栽培条件等关键因素,并展望了蛹虫草栽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