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保护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排尿和阴茎勃起功能 ,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 1 4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 (T1 )。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 ,采用解剖式手术方法 ,通过保护尿道外括约肌、膀胱颈成形保护患者的排尿功能。对 4例患者保留支配阴茎勃起的神经血管束 ,以保护勃起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 6~ 2 6个月 (平均 1 2 .7个月 ) ,1 4例患者排尿功能恢复良好。 4例保留血管神经束患者 ,3例恢复性功能。结论 保护尿道外括约肌、膀胱颈成形术可有效地保护排尿功能。保留血管神经束可有效地保留性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取石,观察治愈率,近期、远期并发症。结果取石成功率为95.7%;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5%,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胆管炎2例,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反流性胆管炎、结石复发各1例。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与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同样有效,且安全性更好,操作更简单。  相似文献   

3.
此文回顾性评价了成功进行胆结石碎石术后,复发胆道症状患者其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1989年10月~1997年10月间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疗的466例胆结石患者进行随访。对26例复发胆绞痛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发现其中2例患者为胃食管反流。2例有胆总管结石。在没有明确诊断的22例中,13例有肝酶升高,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显示9例存在胆总管扩张(>7mm)。所有22例病人进行了奥狄括约肌测压(SO)、胆汁分析、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和胆道探查。 结果:SO:22例中15例存在SOD(SOD定义为基础奥狄括约肌压(BSOP)≥40mmHg)。9/15有胆总管扩张,SO均不正常(P<0.05),11/15肝酶升高,而在5例非SOD中仅1例肝酶升高,胆汁分析见胆固醇结晶1例,但SO正常(BSOP=20mmHg);胆道探查发现1例存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弛缓症经胃镜球囊扩张治疗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和反食等。我们对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胃镜下定位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并于扩张术前后测量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残余压力(LESRP)和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研究扩张前后下食管括约肌动力学特征及其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前后食管测压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贲门失弛缓症病因未明 ,多数人认为是迷走神经及其背核和食管壁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变性乃至消失 ,使得食管体部缺少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 (LES)松弛不全。我院自1996年起对 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了气囊扩张 ,术前常规进行食管测压 ,其中 17例进行Rigiflex气囊扩张后测压复查及随访。现将其食管动力改变情况分析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 分组 :(1)病例组 :共 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男 2 0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38± 2 7)岁 ,所有患者经内镜和食管钡餐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 (2 )对照组 :共 30例 ,男 13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39± 14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国产球囊扩张取石的效果。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进行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国产球囊扩张取石的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取石成功,无胃肠穿孔、大出血及胆管炎,无死亡,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2例,急性胰腺炎3例,术后随访未见结石复发,国产球囊在扩张时无患者发生变形或破裂。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国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患者实施经纤支镜球囊扩张术,同时对有结核活动的患者给予全身抗结核及经纤支镜局部注入抗结核药物。结果13例中10例扩张成功,狭窄段支气管直径由扩张前的(2.7±1.3)mm增加到扩张后的(5.8±1.7)mm(P<0.01)。3例失败。对扩张成功的10例患者进行618个月随访,10例患者术前有6例抗酸杆菌阳性,痰菌全部转阴;10例患者狭窄支气管均保持通畅。13例患者有8例术中诉轻度胸痛,均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纤支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是一项安全、有效和简便的方法,对于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痰抗酸杆菌反复阳性患者球囊扩张术可能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4例曾作Oddi氏括约肌手术,但仍反复发作胰腺炎的患者行内窥镜下胰管括约肌压力测定,证实压力过高,并应用流体静压球囊扩张胰管括约肌作为单一治疗方法取得成功。病例:4例均为女性,年龄38~48岁。因总胆管结石经常发作胰腺炎,3例曾行外科括约肌成形术,1例作了十二指肠镜乳头肌切开术。术后均仍有胰腺炎发作,就诊前至少8次。另一组10例作为对照,造影及超声示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临床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组(SEST+EPBD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ST组和S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2%和97%(χ2=1.19,P0.05)。EST组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4例,结石复发11例,逆行性胆道感染15例。SEST+EPBD组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1例,出血1例,结石复发2例,逆行性胆道感染6例。两组取石成功率及近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且尽可能的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一般常用神经传导方法来检测。本文是用系统参数识别法,将13例正常人、和15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正中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作为一个系来辨识,分别测得59和64人次的动作电位,用计算机进行运算、建立数学模型,两组结果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生长抑素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逆行胰胆管造影下,Oddi括约肌测压研究生长抑素对20例患者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20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6例,胆总管轻度扩张3例,肝门癌3例,未见明显异常者8例,用低顺应性水灌注系统,三通道测压导管,分别于用药前及静注生长抑素250#g 1分钟后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观察Oddi括约肌基础压、收缩频率、收缩幅度、收缩间期、传播方式和胆管内压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降低,收缩频率减慢,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我们认为,生长抑素对Oddi括约肌有抑制性作用,有利于胆汁和胰液排出。  相似文献   

12.
贲门失弛缓症贲门扩张前后食管测压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以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食管体部缺乏蠕动性收缩为特点的动力障碍性疾病。扩张疗法是主要治疗方法,从2 0 0 0年7月始,我们对1 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扩张治疗效果进行了食管测压研究。一、资料和方法1 .对象: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住院患者1 0例,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1 9~5 7岁;病程3~1 2 0个月,平均(39 8±37 5 )个月。2 .治疗方法:采用探条扩张法或气囊扩张法。扩张器分别为Wilson Cook公司的Savary探条和专用贲门失弛缓症扩张气囊。3.食管动力检查:扩张前1d及扩张结束后2d行食管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6年3月我院诊治的12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分别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内镜下柱状球囊扩张术或者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61例联合组患者中,57例(93.4%),在61例对照组患者中,56例(91.8%)患者成功取石(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结石复发率和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对于较大的结石取石更有效,更方便。  相似文献   

14.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为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食管下括约肌(LES)高压,食管缺乏蠕动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性疾病。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降低LES压力。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气戏扩张及括约肌切开术,但有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可能,口服药物疗效欠佳。我们采用食管下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9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贲门失驰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病因仍未明确,可能与基因遗传、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近年大量研究表明贲门失驰缓症患者食管肌间神经丛中松驰食管下括约肌的抑制性神经减少或缺失。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疗法、气囊扩张、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外科手术括约肌切开以及内镜下括约肌切开等。本文欲将近年有关原发型贲门失驰缓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生长抑素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证实生长抑素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作用,用逆行胰胆管造影下Oddi括约肌测压研究了生长抑素对20例患者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20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6例,胆总管轻度扩张3例,肝门癌3例,未见明显异常者8例。用低顺应性水灌注系统,三通道测压导管,分别于用药前及静注生长抑素250μg1分钟后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以观察Oddi括约肌的基础压、收缩频率、收缩幅度、收缩间期、传播方式和胆管内压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降低、收缩频率减慢,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我们认为:生长抑素对Oddi括约肌有抑制性作用,有利于胆汁和胰液的排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驱梅治疗半年后,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下降4倍或升高的、艾滋病病毒阴性的梅毒患者,检测其血清和脑脊液(CSF)中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BLC-1/CXCL13)的浓度,探讨其与神经梅毒的相关性。方法共68例梅毒患者,实施腰穿检测其脑脊液常规、生化、IgG指数,并进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该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XCL13的浓度,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治疗阴转组血清CXCL13浓度。结果 68例患者中,有17例(25.0%)为神经梅毒,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IgG指数升高,脑脊液CXCL13浓度、脑脊液/血CXCL13比值在有症状神经梅毒组高于无症状神经梅毒组;无症状神经梅毒组同时高于非神经梅毒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6,P=0.000)。实验组、对照组和治疗阴转组血清CXCL13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系统受累可能是血TRUST滴度不下降的原因之一,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CXCL13浓度、脑脊液/血CXCL13比值异常升高,存在体液免疫反应异常。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治疗体会(附100例临床分析)白凤翔,杨耀华,杨君,何国芬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植物神经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现就我院1986~1995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DM)神经原性膀胱(NB)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诊断性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青少年慢性胰腺炎(CP)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2年2月间确诊为青少年CP并行ERCP的13例临床资料。结果:13例中12例存在腹痛症状,10例有“胰腺炎”病史。ERCP见胰管扩张12例,胰管结石7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分裂症3例,胆囊结石l例。内镜下治疗:乳头括约肌切开术7例,胰管取石6例,支架置入5例,胰管狭窄扩张术4例,副乳头切开2例。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4例,胰腺炎急性发作3例,均为水肿型胰腺炎。经6—68个月随访,ll例未复发,2例复发者经再次ER-CP治疗后腹痛未再出现。结论:ERCP对青少年CP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但青少年CP患者ERCP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此内镜医师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1985~1993年时行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的18例患儿(行神经压榨股薄肌转移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11例,臀大肌瓣转移肛门括约肌重建术7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15岁)术后随访1~9年,发现坚持康复训练者7例,其排便功能均在半年内恢复,而训练不佳的11例中仅4例在1年内恢复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