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淮南顾桥煤矿层滑构造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淮南顾桥煤矿构造应力场解析及工作面层滑构造等引起的异常区展布统计分析,并结合模拟实验手段,对顾桥矿区层滑构造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顾桥矿区印支期以来至少经历了2期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工作面发育顶底皆断、顶断底不断和底断顶不断3种类型的正断层,层滑变薄区和正断层呈近东西方向展布;近东西方向的挤压应力场是形成顾桥矿层滑构造的力学机制。模拟实验表明,层滑变薄区展布与伸展方向近于垂直,正断层是层滑变薄区的边界,层滑变薄区具有成带性、方向性和间隔性。  相似文献   

2.
孟庄井田的层滑构造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孟庄煤矿采区所揭露的资料,研究了本矿层滑构造的基本表现形式,阐述了各种层滑构造的特征,提出了层滑构造的形式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剖析了有机岩石学方法判断构造现象的依据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发现当干酪根中类脂组明显增多时,镜质体反射率受到抑制,此时,再利用通常的有机岩石学方法判断构造现象,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指出有机岩石学方法在判断构造现象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安徽淮南煤田阜凤推覆体之下的伸展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报道了淮南煤田阜凤推覆体之下包括犁式断层面、反向正断层、滚动背斜和小型负花状构造在内的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很显然是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在三叠纪碰撞时,大别山造山带前陆位置岩石圈弯曲导致地壳上部产生非弹性变形的结果。根据大别山造山带的形成及相邻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判断,淮南煤田阜凤推覆体之下的伸展构造是在印支期初露端倪,燕山早期(早侏罗世)定型,燕山中晚期(中—晚侏罗世)就位的。  相似文献   

5.
华南多层推滑构造系的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华南多层推滑构造系的变形特征、变形过程和力学机制.在实验室条件下,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多层推滑构造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论证了岩石能干性差异和岩系能干性结构对变形产生的影响.在挤压应力背景下,岩石发生逆冲推覆,能干性层在非能干性层上滑脱、变形,形成断坪-断坡逆冲推覆变形构造.由于非...  相似文献   

6.
煤层层滑构造会引发煤层性质变化,进而影响煤矿安全开采。为此基于层滑构造发育的地质特征,应用反射波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研究方法,对煤矿已揭露地质信息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研究煤层层滑构造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分析层滑构造在不同地震属性下弹性波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立不同地震信息响应特征与层滑构造之间的关系。基于层滑构造所引发的煤层变化及地震响应变化规律,利用多信息融合技术解释区域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划分构造煤发育带,进而圈定层滑构造区域。  相似文献   

7.
鲍店井田的层滑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滑构造是影响矿井采掘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根据鲍店煤矿实际揭露资料,系统分析了鲍店井田层滑构造的类型、特征、发育规律和对生产的影响,并对未采区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对掌握煤层赋存规律,地质异常判断和处理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桑树坪煤矿3号煤层层滑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桑树坪煤矿3号煤层中揭露的层滑构造为基础,分析了3号煤层中层滑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探讨了该区层滑构造形成的主要机理,指出了层滑构造的发育部位和主要滑动方向。  相似文献   

9.
淮南阜凤推覆体下公字型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凤推覆体下原地系统的褶皱构造呈公字型。据此,对推覆体下找煤提出了新看法,并提出了几个新的含煤区。  相似文献   

10.
淮南煤田的构造厘定及动力学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淮南煤田的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 主要构造格架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对冲式断-褶构造带”。该带可分为 3个次级构造带: 南部“八公山-舜耕山构造带”, 为一由南向北逆冲的推覆构造带; 北部“明龙山-上窑构造带”, 是位于淮南煤田北缘由北向南逆冲的推覆构造带; 中间为“淮南扇形复向斜带”, 构成淮南煤田的主体。淮南对冲式断-褶构造带是印支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 是大别山北侧薄皮推覆构造前锋带和外缘带的主体, 主要沿结晶基底与盖层的接触界面滑动。淮南煤田发育在“淮南扇形复向斜带”中, 南北向的强烈挤压、对冲使得位于其中的含煤地层遭受错断、牵引而弯曲, 直至倒转, 严格控制着淮南煤田的构造格架和几何学形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对张集采煤塌陷积水区十多年的时空变化和水环境富营养化状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自2001年建成投产以来,塌陷积水区面积逐年增加,面积达到近900hm2,2013年5月积水区水体为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同时从春季到冬季,张集采煤塌陷积水区水体富营养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淮南张集矿区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采用ICP-AES对张集7个煤层144个样品微量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元素在不同煤层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张集矿区煤中元素B、Se和As含量偏高;不同煤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在9煤层中元素Ba和Cr含量最低,Mn、Zn、As和Se含量相对较高,可以利用这些元素分布特征来区别和划分相邻煤层。  相似文献   

13.
刘店煤矿地质构造复杂,严重影响了采区布置和综采块段的选择,制约了煤矿效益的发挥。依据矿井勘查及生产揭露资料系统地分析了矿井构造发育特征,并从矿区所处聚煤盆地构造演化人手,探讨了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对研究区的影响,揭示了矿井构造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倾向北北西的单斜,次级褶皱、断层发育;矿区东部构造简单,西部构造复杂,次级褶皱被一系列断层所切割,早期的东西向褶皱被后期北东向褶皱叠加改造;矿区构造是经历了五期构造变动的结果,矿区西部的构造是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苑昊  刘佳朋  姜在兴 《现代地质》2021,35(4):1018-1023
煤矿采空区塌陷是一个重要的地质问题,由于采空塌陷区地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传统三维地震勘探探测方法难以准确查明采空区边界.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四维地震特征的煤矿采空区识别方法,并以淮南煤田张集煤矿为靶区开展采空区探测.该方法从模型驱动入手,通过建立煤层开采前、后地质模型及进行正演模拟,利用模型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回溯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对淮南丁集煤矿A组煤18个煤样、9个顶底板样品中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丁集煤矿A组煤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其中元素Tm是邻区淮北煤和中国煤中近10倍。且LREE明显富集,HREE相对亏损,既较明显的负异常,说明成煤沼泽环境受海水影响较大,且1煤到3煤受海水影响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淮南潘一煤矿未开拓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矿区是瓦斯事故重灾区,潘一矿进入-400m水平开采以来,共发生25次煤与瓦斯突出,严重制约了该矿的生产安全。利用已采区瓦斯地质实测成果,结合未开拓区煤田地质勘查资料,对该矿13-1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煤的力学性质、煤层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13-1煤层未开拓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并对未开拓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位于F34断层附近、F38断层-钻孔V-3一带、F125-Fs107-Fs106附近、Fe7-Fe1之间的部分区域及F4断层西南端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17.
八里塘煤矿位于淮南复向斜内的谢桥向斜南翼,由于受区域推覆构造的影响,矿区总体构造呈轴向近东西的不对称倒转褶皱形态,其两翼倾向倾角变化剧烈。煤矿深部构造为逆冲推覆构造区,上覆系统由阜凤逆冲断层及其分支断层的推覆构造断夹块组成,下伏系统由淮南复向斜次级褶皱谢桥向斜南翼原地系统组成。经估算位于F2断层(阜凤逆冲断层)下盘至-1200m水平的13-1、11-2、8-2、8-1煤层累计资源量约8000万t。  相似文献   

18.
煤系泥页岩储层发育的微孔(孔径<2 nm)对泥页岩气吸附赋存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南煤田石炭—二叠纪海相-海陆过渡相煤系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Ro,max、TOC、XRD和CO2吸附实验,揭示储层微孔结构特征,探讨微孔发育的控制因素及成因。研究表明: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基本接近,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三角洲平原亚相的下石盒子组TOC最高、黏土矿物最丰富、微孔最发育,其次为障壁砂坝-澙湖相的太原组,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的山西组TOC最低,黏土矿物中等,微孔最不发育;微孔孔径分布发育峰1(0.366 5 nm)、峰2(0.457 7~0.627 2 nm)和峰3(0.821 6 nm)三个峰或区间。微孔孔容与TOC以及黏土矿物(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呈正相关,与脆性矿物含量呈负相关,推断储层主要发育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孔,不同类型微孔的发育受控于不同沉积环境及成岩演化下有机碳含量和矿物成分差异。峰1对应微孔归因于黏土矿物孔为主,有机质孔少量,峰2为黏土矿物孔和有机质孔共同主导,峰3主要为有机质孔,少量黏土矿物孔;认为有机质孔为芳环层间孔(峰1+峰2)和芳环有序堆叠形成的柱状孔(峰3),黏土矿物孔为高岭石和绿泥石矿物内部片层之间的空穴或经后期转化改造形成的微孔,以上也可能在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的复合体中发育微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