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中P16蛋白、Ki-67的表达及其在诊治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1例垂体腺瘤标本中P16蛋白和Ki-67的表达.结果 31例肿瘤都与P16抗体反应.在检测的19例侵袭性肿瘤中13例P16阳性细胞百分率(LI)≥10%,6例P16 LI<10%;12例非侵袭性肿瘤中2例P16 LI≥10%,10例P16 LI<10%.31例肿瘤中25例与Ki-67抗体反应,19例侵袭性肿瘤中13例Ki-67 LI≥1.5%,6例P16 LI<1.5%;12例非侵袭性肿瘤中1例kI-67 LI≥1.5%,11例Ki-67 LI<1.5%.P16蛋白与Ki-67表达相关. 结论 P16蛋白与Ki-67的表达和腺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并都可作为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m23(代表侵袭性指标)及Ki-67(代表增殖性指标)表达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m23及Ki-67在46例垂体腺瘤(其中3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nm23表达率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明显低于非侵袭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8.83,P<0.05);Ki-67指数平均值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明显高于非侵袭组(t=2.98,P<0.05);nm23与Ki-67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723,P<0.05)。结论侵袭和增殖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生物学演进过程中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联合检测nm23和Ki-67的表达可作为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预后复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垂体腺瘤P16蛋白及Ki—67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中P16蛋白、Ki-67的表达及其在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1例垂体腺瘤标本中P16蛋白和Ki-67的表达。结果 31例肿瘤都与P16抗体反应。在检测的19例侵袭性肿瘤中13例P16阳性细胞百分率(LI)≥10%,6例P16 LI<10%;12例非侵袭性肿瘤中2例P16 LI≥10%,10例P16 LI<10%。31例肿瘤中25例与Ki-67抗体反应,19例侵袭性肿瘤中13例Ki-67≥1.5%,6例P16 LI<1.5%;12例非侵袭性肿瘤中1例Ki-67 LI≥1.5%,11例Ki-67 LI<1.5%。P16蛋白与Ki-67表达相关。结论 P16蛋白与Ki-67的表达和腺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并都可作为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Ki-67和MMP_2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i-67、MMP2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6例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3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44例)组织中Ki-67、MMP2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侵袭组Ki-67和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1),Ki-67与MMP2呈正相关(r=0.476,P〈0.01)。结论 Ki-67和MMP2可作为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分子标记物,检测Ki-67和MMP2的表达水平可指导临床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细胞中Ki-67、E-Cad及nm23的蛋白表达与腺瘤体积、激素分泌及侵袭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同时检测3种蛋白在52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Ki-67蛋白阳性表达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组与非分泌型组中与非侵袭性组及分泌型腺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肿瘤体积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E-Cad蛋白在侵袭性和非分泌型腺瘤中表达均低于非侵袭性与分泌型腺瘤组(P<0.05),但与肿瘤体积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nm23基因蛋白在侵袭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低于非侵袭性腺瘤组(P<0.05),但与激素分型及肿瘤体积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Ki-67蛋白阳性高表达及E-Cad、nm23蛋白低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关,并影响腺瘤细胞的分化,促进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可以作为临床评估垂体腺瘤侵袭能力与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人垂体腺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及其受体IL-17R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IL-17、IL-17R的表达。随机选取其中50例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组25例、非侵袭性组25例),采用RT-PCR法检测IL-17、IL-17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IL-17、IL-17R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38.0%和83.0%、49%和86.7%,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20.0%和52.5%、20.0%和62.5%。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T-PCR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IL-17、IL-17R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风林  崔勇  鲍晶  丁学华  应奇 《海南医学》2016,(20):3283-3285
目的:研究肝癌缺失基因1(DLC-1)启动子区CpG甲基化与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探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84例垂体腺瘤标本和6例尸检时获得的正常人垂体组织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标本中DLC-1的表达水平,利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DLC-1基因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状态。结果 DLC-1在垂体腺瘤标本中表达下降。6例正常人垂体组织标本中DLC-1基因启动子区无甲基化,49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标本中有19例发生甲基化(38.78%),3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标本中有3例发生甲基化(8.57%),52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标本中有15例发生甲基化(28.84%),32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标本中有7例发生甲基化(21.88%)。DLC-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之间发生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功能性垂体腺瘤组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组之间发生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C-1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DLC-1表达量呈负相关(r=-0.67,P=0.01)。结论 D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跟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垂体腺瘤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细胞增生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来探讨它们和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垂体腺瘤侵袭性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临床资料完整、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肿瘤标本65例,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TTG、PCNA、bFGF 3者mRNA表达水平,3者间两两比较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PTTG和PC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的表达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G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P=0.038)。结论 PTTG和PCNA和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标志物;PTTG和bFGF的互相诱导表达可能促进了人垂体腺瘤的形成、发展,并参与侵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P53蛋白以及细胞增殖指数Ki-67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情况检测和相关性分析,探讨PTTG、Survivin、P53和Ki-67指数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将48例垂体腺瘤分为侵袭组、非侵袭组和复发组,免疫组化检测PTTG、Survivin、P53和Ki-67指数的表达,分析三组垂体腺瘤PTTG、Survivin、P53蛋白和Ki-67指数的表达差异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组和复发组PTTG、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均较非侵袭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TG、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相互之间均呈正相关(<0.01)。Ki-67在侵袭组、非侵袭组、复发组均有表达,各组间表达相差无显著性。结论PTTG、Survivin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复发密切相关。PTTG、Survivin和P53蛋白可作为预测垂体腺瘤侵袭性及可能复发的生物学指标,也可作为指导术后个体化治疗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吴近森  田立强  苏志鹏  吴哲褒 《浙江医学》2010,32(9):1290-1293,1433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Ki-67、H-ras蛋白与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发生机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48例垂体腺瘤分为侵袭海绵窦组(26例)和非侵袭组(2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PTTG、Ki-67、H-ras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结果 PTTG、Ki-67、H-ras蛋白在侵袭海绵窦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侵袭组(均P〈0.05),PTTG表达与H-ras蛋白、Ki-67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PTTG、Ki-67、H-ras蛋白均与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有关,联合检测PTTG、Ki-67、H-ras蛋白有助于发现具有侵袭海绵窦潜能的垂体腺瘤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