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56例存活36例,存活率53.6%,自动出院8例,死亡12例。存活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主要对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干预以降低发病率,及早头颅CT检查诊断,治疗中兼顾其它系统疾病,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治疗方法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一2013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结果:经过脱水降颅内压、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循环等治疗,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存活29例,存活率72.5%;死亡11例,死亡率为27.5%。存活的29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生活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致残率100%。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情危重、急,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及早确诊、及时治疗,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存活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存活16例,死亡5例,存活的16例患者均遗留神经功能缺失。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应及早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32例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为25%。所有存活患者均遗留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脑疝、颅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22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玥  陈宁 《四川医学》2012,33(6):950-951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治疗、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12例,存活的10例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生活难以自理;病死者入院年龄、房颤发生率与其他病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病情严重,致残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13例,存活25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风心病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病,应积极进行相关治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25.71%,自动出院3例.存活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应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8.
李淑靖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1):1361-1362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治体会及预后.方法 对60例大面积脑梗死进行临床观察、疗效的分析.结果 本组60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死亡19例(31.66%),存活41例,梗死后再出血10例,植物生存4例,存活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大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致残率高,脑疝、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基层医院对于本病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期脱水、降低颅内压,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112例患者临床症状经过积极治疗后存活89例。结论临床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属于严重性脑梗死疾病,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非常关键,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最大程度地保护脑组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52例中病死5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4例;存活43例,存活率82.7%,遗留偏侧瘫痪,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偏瘫及侧视麻痹发生率高,易继发出血性梗死,并发症多,预后差;早期脱水降颅压,防治脑疝是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梗死灶直径分为大面积组和小面积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急性期)和病后14天(恢复期)进行血清铁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同时选择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SF和NSE 水平变化、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SF和NSE水平变化以及不同梗死面积SF和NSE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SF和NSE 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F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SF、NSE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梗死组(P<0.05)。 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F和NSE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健康对照组100例,测定各组BNP、Hcy水平,并进行比较。脑梗死患者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组(48例)和亚急性期组(40例);按照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24例)、中面积梗死(29例)和小面积梗死(35例);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度(20例)、中度(3l例)、轻度(37例)。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BNP和Hcy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具体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对照组,差异呈显著性(P<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BN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中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Hcy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重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中、轻度脑梗死组(P<0.01),中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轻度脑梗死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BNP、Hcy水平的变化,并且与病程、病变范围和病情程度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协助临床判断急性脑梗死的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表现。结朵32例患者中,CT平扫阳性16例,诊断率50%;CTA显示大脑前动脉病变7例(闭塞4例,狭窄3例),大脑中动脉病变18例(闭基10倒,狭窄8例),走脑前、中动脉同时闭塞5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例。CTA诊断率100g。结论临床怀疑急性重症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行cT扫描,在排除脑出血及其它病变后应行CTA成像分析,为,临床诊治大面积脑梗塞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寅生 《当代医学》2011,17(18):42-43
目的探讨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行大骨瓣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7dCT复查均见脑组织从减压窗膨出,中线结构移位减轻。11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1例,存活10例。10例出院患者随访12个月,死亡2例,其余8例遗留偏侧瘫痪,5例生活不能自理,3例生活部分自理。结论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能缓解脑梗死继发的脑水肿,颅内高压症状,降低急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另根据脑梗死面积的大小分为小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测定两组血清IL-9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IL-9与CRP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IL-9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IL-9和CRP水平较小面积梗死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IL-9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896,P=0.000)。结论 IL-9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IL-9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坚洪  陈兴活 《河北医学》2004,10(8):760-762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与血糖值、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4 2 3例急性脑梗死 (其中出血性脑梗死 38例 )血糖含量及评估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各分三组 ,并分别将各组不同的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血糖 7.0~ 11.1mmol/L组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血糖 <7.0mmol/L组 (P <0 .0 5 ) ;血糖 >11.1mmol/L组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血糖 7.0~ 11.1mmol/L组 (P <0 .0 5 )。小面积脑梗死中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 (P <0 .0 5 ) ;大面积脑梗死中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 (P <0 .0 0 1)。中型组神经功能缺损中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组 (P <0 .0 1) ;重型组神经功能缺损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型组 (P <0 .0 1)。结论 :梗死面积愈大、血糖愈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愈严重的患者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外科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附治疗的1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存活12例,死亡4例。随访1~3年,按GOS分级,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2例。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通过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与血浆 B 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80例来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对象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脑梗组(n=32)与小面积脑梗组(n=48),观察两组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的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以及神经功能。比较存活与死亡病例入院时相关指标水平,观察 D-二聚体与 NT-proBNP 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患者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面积脑梗组患者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以及 NIHS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患者随访半年,死亡患者入院时候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均远高于生存的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脑梗死面积越大,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越高,患者预后效果越差。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可作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