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康复教育的最佳方式,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康复教育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并与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进行机体、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的评估。结果:康复教育后患者机体、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明显提高,与康复教育前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康复教育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健康行为,可控制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患者社区康复指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社区康复指导的模式及其意义。方法:建立肾移植社区康复指导教育中心,成立肾移植社区康复指导小组,以实施系统的肾移植患者教育,热线电话咨询,有目的地随访和观察,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指导等方式,对在本社区肾移植康复指导中心接受康复指导的36例患者提供康复指导。结果:康复指导教育后的肾移植患者健康行为明显改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结论:为肾移植患者实施近距离、低消费的社区康复指导教育深受患者和家属欢迎,同时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服药依从性,提高肾移植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监测能力,减少再次住院率,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及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偏瘫患者进行集体康复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105例患者进行集体的康复教育,作为试验组;选取105例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随机康复教育,作为对照组;进行康复教育后,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价,了解患者对康复教育各项内容掌握的情况及对康复教育工作的评价,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对康复教育的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康复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对偏瘫患者进行集体的康复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更能熟练地掌握各项康复训练的内容,提高他们对康复训练的认识;有利于群体效应,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及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发挥本科的专科特色。  相似文献   

4.
罗筱媛  杨晓姗 《当代医学》2011,17(23):124-125
目的烧伤给患者带来永久性伤害或功能丧失,使他们产生如自卑、焦虑、抑郁、愤怒、家庭关系欠佳,经济压力大、社会适应性低等情绪反应和社会心理适应问题。为促进烧伤患者的社会融合与全面康复,需要提供针对性的社会心理康复服务,协助其重建正常平衡的生活。方法根据烧伤患者所处的心理恢复阶段,应用改变-阶段模型,采取适当的问题解决策略,协助烧伤患者建立良性应对策略的循环,建立并巩固新生活。结果 81名患者出院后适应良好率78%,显示了较好的康复效果。结论烧伤患者的康复除了生理机能的康复外,还需要通过系统性社会康复,协助适应伤后新生活,包括自我形象建立与适应、家庭生活、社交生活等方面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继发性损伤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帮助其回归社会.方法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进行早期康复指导并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对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知识指导,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建立运动意念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适当条件和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使康复计划顺利实施.对照组50例按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对偏瘫患者ADL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1,早期系统康复有助于提高ADL能力.结论 早期系统科学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能减少患者的误用和废用综合征,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ADL的能力并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良,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首要因素,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加强护患沟通,建立护患之间充分的信任关系。促进护患关系的健康良性发展,既有利于患者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程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也能有效地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激励理论对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需要层次、强化、期望、目标激励理论对骨折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掌握使用原则、加强心理护理、动态评估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情况、注重护士康复知识培训。结果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主动锻炼的意识,提高了康复锻炼依从性。结论在康复锻炼指导过程中,应用激励理论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唐艳  徐光娟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50-15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与生活护理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对AMI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毕艳梅  刘霞 《当代医学》2010,16(16):108-109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患者遵医行为加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康复较快,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护患关系融洽。结论对脑卒中病人实行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医疗支出,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病患者的康复管理经验,更好的为心脏病患者服务,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治疗的心脏病患者60例,进行心理康复护理、加强运动训练康复管理和饮食管理。结果 60例患者经过康复管理,均恢复良好,患者心态也良好。结论心理康复管理、运动训练康复管理和饮食管理对心脏病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7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肢体功能和语言训练。结果: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信心;消除或减轻患者某些功能上的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促进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能力,促进冠心病患者社会、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评估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健康状况,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了解其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实施治疗方案、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患者提高了康复依从性。结论建立合理的治疗方案,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树立心脏康复信念,提高疾病感知。同时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下,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刘淑娥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86-198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7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肢体功能和语言训练.结果: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信心;消除或减轻患者某些功能上的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中风患者康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估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康复的影响因素,促进其康复.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2月住院的老年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中风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恢复期与照顾者的关系、医疗费用及康复时间等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对中风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 老年中风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照顾者的关系及医疗费用支出对康复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中风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照顾者的关系及医疗费用支出与康复时间相关(P<0.05).结论 高龄、低文化程度、后续治疗费用支出较少及保姆/机构照顾是康复时间延长或致残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关注和重视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顾服务及医疗费用支出,以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依从性与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49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康复护理依从性与其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的依从性和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应对方式中,面对者与依从性有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通过调整患者的心态,缓解心理压力,能有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护理康复路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患者以护理康复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3.33%,对照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6.67%,观察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3.33%,对照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6.67%,观察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结肠癌手术患者以护理康复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康复效果,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小英 《包头医学》2014,38(3):180-181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康复治疗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总结2010年-2013年,30例由脑血管疾病致偏瘫、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护理,使用的三种方法:即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结果:30例患者较康复治疗前明显提高,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患者主观努力和正确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基础条件。结论: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并发重症患者留下后遗症,其恢复艰辛而慢长,正确的康复治疗和护理能促进其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对6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发病1周内)康复训练,建立协调的运动模式.结果 67例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通过偏瘫肢体康复运动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加强心理支持,能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评定,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结论 采取有利于康复治疗技术实施的护理技术,最大程度减轻残疾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后 ,常有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 ,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痛苦。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 ,对患者的治疗不仅在于消除病因 ,治愈创伤 ,而应同时注意使患者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因此 ,康复指导作为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疾病的康复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饮食指导  患者必须建立有序的生活方式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如豆浆、牛奶、鸡汤等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患者由于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