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观察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各40例,治疗4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FMA(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残疾水平)指数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患者,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视反馈步态分析训练系统在矫正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及提高步行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步行训练,研究组结合视反馈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测评得出的结果,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在视反馈下进行步行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和康复训练6周后的步速、步频、重心垂直位移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步态评分、患侧下肢负重能力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步速、步频和重心垂直位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康复训练方案6周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速、步频和重心垂直位移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MA下肢评分、步态评分和患侧下肢负重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康复训练治疗6周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FMA下肢评分、步态评分和患侧下肢负重能力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为6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反馈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运动想象组(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运动想象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两组均接受1次/d,每次40 min治疗6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上肢功能(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康复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疗法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末使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步行速度、步长等指标进行步行功能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比较训练不同时间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MBI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MBI较对照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使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58例脑卒中出院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自愿接受康复医师指导的家庭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改良Barthel指数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均增加,且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F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4例急性脑梗死下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6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像疗法。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将两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运动想像疗法有利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5例,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ADL能力进行评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WMFT、BI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WMFr、BI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患者FMA、WMFT、BI指标明显优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有助于刺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均予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肌肉注射(2~4mL/次,2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镜像疗法。治疗4周后,专人采用盲法评定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手法测试(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升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升高(P<0.01),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BBS、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较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较高(P<0.01),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较高(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伴下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英姣  陈爱连 《天津医药》2021,49(8):878-882
目的 尝试采用悬吊疗法神经肌肉激活(Neurac)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并作为新型康复方 案。方法 选择初次诊断脑卒中偏瘫(Brunnstrom分期Ⅳ~Ⅴ期)患者共8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 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应用Neurac技术,2组康复训练时间均为每次 50 min,每周 5 次,疗程 4 周。采用 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 (FTHUE-HK)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Berg 平衡量表(BBS)、躯干控制能力评定量表(TCT)以及三维步态训练系统进行步态时空和时相参数分析,评价下肢功 能。结果 治疗后2组FMA-UE、FTHUE-HK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 组(P<0.01)。下肢功能比较发现,治疗后2组FMA-LE、BBS和TCT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明显 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步态时空参数中步速、步频和步长均增加,步宽降低,时相参数中双支撑相、健侧 支撑相、患侧支撑相百分比以及健患侧支撑相比值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eurac 技术能够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肢功能,提高肢体平衡和控制能力,改善步态,增强康复质量和生活能 力,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6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法 基础上加服步长脑心通,每次1.6 g,tid. 观察治疗8周后患者运动分值、行走功能及Barthel指数(BI)的变化. 结果 康复治疗8周后,治疗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结论 步长脑心通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晓平  冯小军  陈冲  鲍文 《安徽医药》2015,(6):1115-1118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病程为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L评分量表)和步行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智能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脑机接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肢FM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1.63±6.60)、(34.13±6.15)、(62.27±10.81)分,对照组分别为(26.50±7.55)、(29.50±8.87)、(51.63±7.16)分;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WMF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机接口治疗技术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48例);常规康复治疗组(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2个月进行以下评定:1、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2、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3、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2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2个月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FAC、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10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者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者则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即实施早期康复是安全的,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弹性绷带配合松动坍塌试验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性给予松动坍塌试验的手法治疗,配合使用AQ踝足弹性绷带,通过8字形固定,弹性回缩牵引,使内翻、下垂足回至功能位进行行走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分别对功能性步行量表( FAC)、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FMA)、10m步行测量步长、步速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FAC评分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FMA下肢评分均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步速、跨步长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步速、跨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速、跨步长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绷带配合松动坍塌试验手法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Bmnnstm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1、3个月时下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肢Bmnnstmm分期、FMA积分、FCA行走功能评分均较综合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入院24h后)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两组分别于入院后24h内和出院前24h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及观察组入院时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治疗组FMA及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living,ADL)的影响。方法对吉林市中心医院5年间收治的177例脑卒中患者提供指导性家庭康复治疗方法,并进行跟踪观察,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MA)积分评定。结果家庭康复治疗对177例脑卒中患者均有效,FMA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而病史时间的长短对其ADL能力改善影响不大(P〉0.05);但年龄因素对其改善有一定影响(P〈0.05)。结论家庭康复治疗,对不同时期的偏瘫患者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着显著性作用,但随着年龄增加,其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渐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将入选的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9),治疗组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入选时和治疗4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FMA和MB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