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系指在中医药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或其他天然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功能主治用中医药术语或同时用相关的西医药术语联合表述的供注人体内的各种无菌制剂[1]。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药害事件,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影响,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药学期刊中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CDR的特点及成因。[结论]引起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2005—2007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07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逐年增长,其中心脑血管类用药金额及DDDs稳居首位,且连年攀升;DDDc以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最高。[结论]中药注射剂用量快速增长,显示其需求市场较大。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一般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中药的许多传统组方比较复杂,制成的注射剂质量难以控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屡见报道。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与注射剂中未分离出去的植物蛋白和鞣质类形成的致敏原有关。丹参注射剂中的大量鞣酸作为半抗原可引起机体变态反应。鞣酸进入静脉,回流入心脏后与心肌细胞结合,可引起心律失常,诱发并加重心力衰竭而致死[1]。因此,必须除去中药注射剂中的鞣酸以及蛋白质等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传统方法是水煎醇沉法[2]。另外,通过壳聚糖与鞣酸发生静电架桥作用而絮凝[3]、与蛋白质发生吸附…  相似文献   

5.
8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分析,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安全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上报85例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报告涉及14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以皮肤过敏及多器官损害为主,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是注射用双黄连。[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要加强ADR监测,最大限度减少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正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是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纯化、精制有效成分后制成供注入人体的无菌制剂,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1]。药物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甚至毒性。为了使中药注射剂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下面对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排序。[结果]共有中药注射剂26个品种或厂家,2009年销售额上升37.57%,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上占主导地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剂目前在一些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的优势,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中药注射剂同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有报道表明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的数量仅次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中药注射剂(如双黄连、鱼腥草等)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接连发生,使得对其安全性引起关注。为此,2008年国家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等文件,逐步推进并规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本文调查统计某医院急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其既保留了中医药特色,又具有西药注射剂起效快等特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中已显现相当重要的作用。中药注射剂是当代中药剂型的突破性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它尚未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中药注射剂主要有中药溶液型注射剂(含水针和静脉注射剂)、注射用粉针和冻干制品、注射用混悬剂和注射用乳剂。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经配液后稳定性发生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不良反应[1]。我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临床中中药注射剂使用量较大,因此,临床药师深入临床进行指导干预,指导临床医师学习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管理,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相关的文献报道和我院临床药学干预实践案例,对常见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瘢痕形成的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来中药防治瘢痕形成机制的中医药相关研究文献,从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方面对中医药防治瘢痕的机制作一总结。[结果]中医药防治瘢痕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胶原的相关研究。其具体机制有中药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从而达到减少瘢痕组织的产生和并控制感染等并发症;另外,中药通过对Ⅰ、Ⅲ型胶原水平调控,调节胶原的合成,减少瘢痕成,并提高创面修复质量。[结论]中医药具有抗瘢痕的作用,在防治瘢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路,使中医药在抗瘢痕的临床应用上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辨证使用情况,探讨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对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用药频度、用药量、用药金额及排序等情况进行分析.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在医院实施的重视中医药战役中占有率加大了比例,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成药临床指导原则>后,中医医院在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医药创新剂型,其突破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弥补了传统制剂和西药注射剂的不足,但是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使得中药注射剂遭受空前的信任危机。笔者认为中药注射剂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方法,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3~2006 年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胜 《广西医学》2007,29(9):1400-1402
目的 评估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3~2006 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4年的用药金额逐年增长,年增长率为81.5%、13.4%和75.7%;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及DDDs 4年中排序稳居首位,单品种用药金额排序血塞通最高.结论 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中医药防治疑难杂症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要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其生产、储运、临床使用的每一个环节,生产企业及各级医疗机构亦应做好自身的工作。建议以下几方面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管理:一、从源头抓起,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二、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管理;三、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管理;四、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以期提高中药注射剂疗效并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药复方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核心之一。近年来中药复方研究出现了一些新概念、新方法和新规定,提出中药复方是一个天然组合化学库,其治疗疾病机理为多靶作用机理,中药二类新药要求以提取有效部位或有效部位群为基础,中药注射剂要求采用指纹图谱来进行质量控制,中药药效学研究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促进了中药复方研究和中药复方药的发展,引起中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用药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促进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3~2015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本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金额比例逐年增高,2013~2014年用药频度增大,2014~2015年用药频度则有升有降,2013~2015年药品限定日费用基本不变,但是数值偏大;2013~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增加,严重不良反应也增幅比较大.结论符合本院发挥中医药特色建院的宗旨,中药注射剂使用较为合理,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促进临床工作中中成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分析总结我院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不遵循中医药理论,不恰当的联合用药,没有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使用等都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加强中医药理论指导;按照使用说明书选择适宜的溶媒;不联合用药;单独使用配药注射器;该避光的要避光.结论 只有充分了解了中成药注射剂的复杂化学成分,掌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更好的使用中药注射剂,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防止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