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改进的BP人工神经网络快速预测储层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标准的神经网络算法存在训练时间长,在一些特定的给定初值情况下会陷入局部最小等缺点,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该文介绍了改进的BP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算法,该算法在一个权值修改过程中对权值修改两次,以达到加速收敛避免陷入局部最小等目的,利用该算法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快速预测软件研制。分析表明,该算法受人为因素干扰小,所需参数少,结果比较可靠,总体符合率达到91%,改进后的算法训练所需时间与标准BP网络相比缩短了许多,是一种适用于现场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储层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通过单相关分析找出影响储层敏感性的主要因素,应用测井资料提取这些敏感性参数,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以影响敏感性的主要因素作为支持向量机网络的输入层,预测储层的敏感性.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2种方法对×油田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用支持向量机得到的速敏、水敏、盐敏的预测结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这说明支持向量机预测储层敏感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测井和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储层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收集薄片,铸体薄片,粒度,压汞,X-衍射,扫描电镜,物性,敏感性流动实验等岩心分析资料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单相关分析找出影响敏感性的主要因素,然后应用测井资料提取这些敏感性参数,最后以影响敏感性的主要因素做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应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敏感性预测模型,预测储层敏感性,该方法对西部某油 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速效,水敏,盐敏,酸敏和碱敏的结果与该油田的敏感性流动实验结果的符合率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4.
储层敏感性预测模型中BP网络隐层数的优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敏感性预测是多变量的非线性系统,而神经网络解决非线性问题有其独特的优势,是目前用于储层敏感性预测是较好的方法。在建立预测方法过程中,BP网络隐层结点数的确定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学习效率。通过对目前四种隐层结点数确定方法进行探讨,优选出储层敏感性预测中BP神经网络合理的隐层结点数,并在实际预测中进行应用,从而使预测结果更客观和符合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方法可大大缩短网络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网络以最快的速率达到收敛。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储层敏感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改进的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快速预测储层潜在敏感性(水敏性、速敏性、盐敏性、酸敏性和碱敏性,简称“五敏”)的方法。在对储层的“五敏”伤害预测中,采用Kohonen自组织网络和BP网络建立了敏感性伤害的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分析表明,该方法受人为因素干扰小、所需参数少、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探井),能定量地反映出储层潜在敏感性程度,从而为制定保护油气层技术措施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快速预测储层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准确地诊断与预测储层敏感性损害问题一直是储层保护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预测储层敏感性损害也是一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与信息的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是将各种途径、任意时间和任意空间上获得的信 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的技术。利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敏感性损害预测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已有的数据获取最为准确的结果,在输入参数较少的情况下给出一个可靠的数值结果,且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少。基于 政进算法编制的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储层敏感性快速预测软件分析表明,该方法受人为因素干扰小,可以渗断储层中邶种敏感性是主要因素并给出一个确切数值,同系统所需参数少,结果可靠(总体符合率达到91%),是一种能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有效的方法,为油田合理处理敏感性损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灰色理论分析方法在评价和预测储层敏感性过程中有时存在评价结果分辨率不高的问题,改进了灰色理论分析方法的算法,建立了一种新的灰色精细预测熵模型。分别使用原灰色评价模型和改进后的灰色评价熵模型对海拉尔油田的岩心分析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的灰色评价熵模型进行储层敏感性的预测具有预测精度高、适应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A油田三叠系储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压汞、地层水矿化度等资料,对影响A油田三叠系储层敏感性的粘土矿物特征及粘土矿物与储层敏感性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相关系数加权的储层敏感性预测方法,总结了理论排序表。用该方法所预测的储层敏感性与岩心流动实验结果基本符合。这与直接应用粘土矿物等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同样可靠、符合实际,因此大大节省岩心敏感性流动实验的费用和时间,对油田勘探开发中的油气层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室内评价储层敏感性预测的不足和传统神经网络模型的缺陷,在收集岩心分析资料、分析生物神经元的信息处理方式和量子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量子特性权值和活性值的量子神经网络预测模型[1]。对吉林油田伊通地区储层敏感性进行快速预测,其结果表明,量子神经网络模型的敏感性伤害程度预测结果明显优于传统BP神经网络,与岩心流动实验结果的符合率达到88%。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预测储层的敏感性指数,为保护油气层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改进的神经网络学习方法预测储层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石油科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了模拟退火算法和变尺度法各自的优势和原理基础上,针对前向网络反向传播算法(BP)收敛速度缓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值点的缺点,将有全局寻优特性的模拟退火算法(SA)和快速收敛的局部寻优变尺度算法(BFGS)有效地结合,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前向网络混合学习策略,即SA-BFGS混合算法来训练网络。用它代替传统BP网络中的梯度下降法,通过训练网络权值,使网络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逼近精度。在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参数的实际应用中,该法能极大地改进前向网络的收敛速度与收敛性能,处理速度快、稳定性好、可信度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储层敏感性预测专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储层敏感性预测专家系统的目的是开发出对储层敏感性进行预测的软件系统。它的主要工作包括:储层损害原理和预防措施的整理.储层敏感性试验数据的收集.专家经验知识的整理,储层敏感性预测数学模型的建立,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建立,专家系统推理机的开发。根据试验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各种敏感性数学预测模型,研制出储层敏感性预测专家系统。该专家系统是对钻井、完井、射孔、注水、采油、酸化、压裂等生产环节中造成的损害进行诊断、预测.并根据相应的油水井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该系统根据容易取得的储层特性资料快速预测储层敏感性.可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出储层的速敏、水敏、盐酸敏、土酸敏、碱敏、水锁、应力敏感、液态聚集8种储层敏感性程度.并对微粒运移、水敏、酸敏进行敏感性类型诊断,从而给出恰当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在储层敏感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不仅可以测得地层的总自然伽玛值.同时还能得到地层的铀、钍、钾含量,据此可以精确地确定储层的粘土矿物含量。本文以大港油田官104地区为例,提出了利用交会方法确定泥岩中各粘土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储层敏感性参数和“五敏”伤害指数进行了单相关分析.然后利用相关系数加权法对官104地区进行了储层敏感性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油气储层岩石学分析入手,阐述了砂岩储层4类敏感性发生的原因及作用机理,结合几个实例,论述了油气开发实践中,必须针对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特点,对症下药,在充分掌握储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研制保护与改造油气层的措施,才能取得实效。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为陆相复式油气区同类砂岩储集层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区砂岩储集层敏感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 50个油田 180 0余块样品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运用胜利油区Ng、Es1、Es2 、Es3、Es4 等 5个砂层组的储集层敏感性室内实验资料 ,结合各油田储集层特征 ,总结胜利油区不同层位、不同埋深砂岩油藏的储集层敏感性特征及油层损害机理 ,认为 :水敏性是该油区储集层的主要敏感性损害因素 ;流速过大会导致疏松砂岩储集层出砂 ;储集层具有弱—中等的碱敏性 ;对于盐酸和土酸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结果。为油气层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樊学区长_8油藏所进行的敏感性评价实验进行研究分析,以进一步掌握长_8油藏地层的速敏、水敏、碱敏、压力敏感等敏感性特性。并且根据其敏感性的定量测定,明确该储层发生敏感性的条件,为樊学区长_8油藏后续开发的生产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储层敏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东斜坡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储层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但储层敏感性复杂,是制约油气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头屯河组储层黏土矿物含量较低,但各种类型的黏土矿物均有发育,其中以蒙脱石和伊/蒙混层居多。通过流动性实验分析得出,阜东斜坡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储层以水敏性伤害最强,盐敏性和酸敏性伤害次之,这些均是造成各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敏感性伤害程度与黏土矿物类型、孔喉大小及碎屑组分密切相关,因此在钻井、试油过程中应注重储层保护,尽量减小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17.
火成岩裂缝性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一套裂缝性油藏应力敏感性和裂缝滞后效应评价实验程序,提出了评价应力敏感性和裂缝滞后效应的量化指标。利用该评价程序对火成岩裂缝性岩心进行了应力敏感性和裂缝滞后效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裂缝性岩心的应力敏感性和裂缝滞后效应变化规律不同。对于火成岩裂缝性油藏,应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尽量采用近平衡压力钻井,在开发过程中应控制采油速度,避免裂缝滞后效应和应力敏感性损害。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敏感性评价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连环 《钻采工艺》2004,27(6):88-90
从储层基本特征入手,对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石炭系和三叠系的岩石矿物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储层的五项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敏感性伤害程度,并结合储层岩性阐述了各种敏感性的伤害机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油气层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储层伤害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储层伤害要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机理研究.储层伤害的诊断、预防、控制与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针对具体油藏制定研究程序.储层各种敏感性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不同类型表面电荷特性微粒的分散运移规律对调整侵入流体矿化度具有不同的响应.提出了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储层保护配套技术.研究了实用先进的智能化保护储层专家系统软件.本项研究已在华北、中原、塔里木等油田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非常规储层的特殊性,在开发过程中极易受到不可逆的伤害。为认识非常规储层伤害机理,以页岩气储层为例,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对页岩储层伤害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对下一步页岩储层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目前,页岩储层伤害机理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储层特征、钻井过程中储层伤害和压裂过程中储层伤害,但针对储层伤害原因及钻井液适用性的研究不够全面,且储层伤害机理的研究方法以常规储层保护实验技术为主。文中结合页岩储层伤害机理研究现状,建议全面开展储层伤害机理、页岩储层保护实验技术和钻井液优选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