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液化石油气储槽两次爆炸事故的不确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推测法对液化石油气泄放过程的参数不确定性进行了处理,确定了液化石油气瞬间泄放是等速泄放过程。并对连续形成的蒸气云爆炸和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定量估算了液化石油气槽车两次爆炸事故后果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绝热稳态爆炸泄压计算模型,对不同泄压口位置情况下油气混合物爆炸泄压过程中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泄压口的位置对油气爆炸泄压过程的压力、温度以及泄放质量都有较强的影响;两端泄压的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综合泄压效果。  相似文献   

3.
管状容器气体燃爆泄放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过程中管状容器气体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过程工业的安全生产。为预防这类事故,通常会在容器上安装泄压装置,这就要求对该类容器进行防爆泄压设计。对管状容器气体爆炸泄放过程进行分析,特别是容器内压力发展特性的分析是进行防爆泄压设计的关键。为此,首先分析了管状容器内气体爆炸泄放过程,根据其燃爆发展规律建立了描述整个泄爆过程的物理模型。从能量守恒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出发,结合气体状态方程、绝热压缩方程和气体泄放速率方程建立了泄爆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时刻燃爆压力、压力上升速率、火焰位置和火焰传播速度。另外还讨论了泄压面积和泄爆压力对泄爆过程的影响,对于该类容器的防爆泄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室模拟套管实验装置和动态压力测试技术,对复合射孔器枪身泄压孔及火药装药进行系列单发射孔单元的爆炸实验,研究在不同枪身泄压孔径、不同火药装药量条件下射孔弹和火药爆燃所产生的压力对环空压力变化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泄压孔径时相同载荷和标准泄压孔时不同装药量对枪身安全性的影响.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多个实测p-t曲线图.实验和分析结果能够增强对复合射孔技术的进一步认识,对枪身结构设计、装药设计、安全性及个性化设计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室模拟套管实验装置和动态压力测试技术的试验方法,对复合射孔器枪身泄压孔及火药装药进行系列单发射孔单元的爆炸实验,研究在不同枪身泄压孔径、不同火药装药量条件下射孔弹和火药爆燃所产生的压力对环空压力变化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泄压孔径时相同载荷和标准泄压孔时不同装药量对枪身安全性的影响。同时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实验和分析结果能够增强对复合射孔技术的进一步认识,对枪身结构设计、装药设计、安全性及个性化设计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蒸气萃取方法是一种在开采稠油和沥青方面经济上可行、环境上可接受的极有潜力的方法.虽然已经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实验来研究蒸气萃取过程,但是仍然没有弄清楚蒸气萃取过程中重力泄油的采收机理.本文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重力和毛管力在蒸气萃取过程中对重力泄油的影响.首先,应用悬滴实验中的轴对称液滴形状分析技术,在低于各自蒸气压的条件下,测量了不同压力下稠油样品与四种不同的溶剂(甲烷、乙烷、丙烷和二氧化碳)之间的界面张力.其次,分别计算了在稠油油藏和填砂物理模型中蒸气萃取过程的邦德数.结果发现在测试的四个稠油-溶剂系统中,稠油和溶剂间的界面张力随着压力的降低呈线性关系减小,相应的邦德数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加.邦德数的增加表明重力对蒸气萃取过程作用相对增大,从而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障碍物对开敞空间蒸气云爆炸威力的加强机理,概括了气云内部放置障碍物的开敞空间蒸气云爆炸(UVCEs)的实验、经验方法和理论研究情况,并分析了障碍物和火焰的相互作用机理,火焰加速机理是研究障碍物对开敞空间蒸气云爆炸威力加强作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加氢装置一旦发生超压事故后果严重,泄压阀的及时打开是防止该事故的关键.结合几个项目中针对泄压系统的要求,给出了加氢装置紧急泄压系统完整的设计理念,包含SIL等级确定、高速泄压阀和低速泄压阀功能设计、对控制系统的要求、阀体结构、事故空气罐及供风管线、电磁阀及线路、防火设计,并分析了不同设计方式的差别及适用性,当没有工艺包...  相似文献   

9.
在内设六个危险等级均为A级的爆炸品器材库的设计中,通过对库区总平面的合理布局和设置防护堤,在减少占地面积的同时,能够避免连锁事故的发生。对库区爆炸威力最大的炸药库采用钢骨架外铺轻质复合板的轻质易碎屋盖,解决了防爆泄压问题;枪支弹药库的防盗设计借鉴金库的设计思路,采用250mm厚钢筋混凝土墙壁外包240mm厚砖。整个库区具有防爆防盗,安全系数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管程破裂的不同泄放工况,包括蒸气泄放、液体泄放和两相流泄放三种工况。基于两个孔的假设,结合API 521规范和国外专著,给出了不同工况下通过破裂口的最大泄放量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某平台湿气压缩机后冷却器(蒸气泄放)和凝析油冷却器(两相流泄放)两种典型管程破裂工况泄放量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1.
潮水盆地不同地区重要探井岩心和岩屑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揭示,潮水盆地侏罗系新河组发育规模性湖相优质泥质烃源岩,青土井组部分层段也出现湖相优质泥质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Ⅱ1 — Ⅰ型,腐泥组含量高,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青土井组和芨芨沟组还发育有机质类型较差的中等煤系烃源岩。新河组泥质烃源岩是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青土井组烃源岩是次要烃源岩。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呈“北低南高,上低下高” 差异性分布特点,且烃源岩的成熟度与现今埋深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盆地北部新河组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盆地南部则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盆地北部青土井组处于低成熟阶段,盆地南部则处于成熟阶段;盆地南部金昌坳陷生油条件优于盆地北部红柳园坳陷和阿右旗坳陷。盆地南部金昌坳陷附近的构造高部位和坳陷内低隆构造部位及岩性圈闭发育部位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值得关注的主要方向,盆地北部红柳园坳陷和阿右旗坳陷的侏罗系烃源岩现今埋深较大的区域内的低隆部位和烃源岩内部则是寻找致密油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煤基质的孔隙性对注体流动影响极小,试井所得渗透率反映的是割理系统的渗流能力。储层压力的变化引起有效应力改变,使得煤层裂隙开度和渗透率发生变化,渗透随储层压力下降而减小。文章针对压力衰减测试过程中,井筒附近储层压力变化影响煤层渗透率这一因素,应用Duhamel原理,导出了分析压力衰减测试数据的解释方法。该 新煤层甲烷井中,可以荻工层原始渗透率、原始储层压力以及表皮因子,避免了用段塞流解释需要预先估计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二叠系—侏罗系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查明吐哈盆地油气的成因、形成时期及运移情况,在进行盆地热史研究时采用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该盆地侏罗系与前侏罗系砂岩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为60~195℃,主要在构造运动中沿微裂隙进入储集层,多形成于半咸水的还原环境,反映煤系地层湖相低等生物和陆相高等植物混合成烃的特点。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显示,侏罗纪古地热梯度由盆地西部的2.76℃/100m向东逐渐变为3.41℃/100m,盆地南带二叠纪地热梯度约为3.37~4.12℃/100m。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和盆地西南部的托克逊凹陷油气成熟及运移时期为侏罗纪—第三纪,盆地南部的台南凹陷油气成熟及运移时期为三叠纪。吐哈盆地三叠纪、侏罗纪的古流体势均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反映了油气自北向南的运移规律。图4表2参3(柳益群摘)  相似文献   

14.
古潜山是中国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渤中凹陷B区块是近年来中国东部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凝析气田,该区块为太古宇暴露型潜山,古地貌在储层形成及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受古地貌控制,变质岩潜山遭受风化作用时间及强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了风化带储层的发育,尤其是影响了潜山风化带裂缝的形成。在岩心描述、成像测井裂缝解释结果、潜山古地貌恢复及古地貌划分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古地貌对潜山风化带储层裂缝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古地貌相对高部位风化淋滤作用较强,裂缝密度较大,古地貌直接影响了风化带裂缝的发育,削弱了内幕带储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控制了内幕带裂缝的发育;(2)古地貌对潜山风化带的影响深度存在差异,控制了潜山不同深度带的裂缝形成,B区块古地貌呈现明显的东、西区差异,西区风化裂缝带厚度(平均为277 m)明显大于东区(平均为193 m),西区古地貌影响的风化裂缝带深度也大于东区;(3)古地貌与各组系(期次)的裂缝密度呈明显相关性,即风化带的裂缝发育不仅受古地貌控制,还与各期的构造活动有关,特别是早期的构造活动(印支期)与古地貌共同控制了风化带早期裂缝的形成;(4)B区块发育...  相似文献   

15.
川东地区石炭系储层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复杂,各向异性强,使得测井判别流体性质符合率一直不高,这是一直困扰测井资料解释工作的一大难题。综合分析储层性质、划分储层类型,分析研究各种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的适应性,根据不同的储层类型选用不同的方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文章通过分析研究七大类11种流体性质判别方法在川东地区27个构造石炭系储层的适应性,提出了一套综合判别川东地区石炭系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使该地区储层流体性质符合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根据美国二叠盆地、威利斯顿盆地Bakken区带、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区带等重点页岩油区的地质特征、储量、产量、钻井和开发技术进展,分析了美国页岩油的发展趋势,并总结经验启示,以期为中国页岩油的发展提供借鉴。分析表明,二叠盆地是美国页岩油储量和产量最高的地区,主要产区为Spraberry和Wolfcamp区带,未来也将处于愈加重要的地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三大主力产区油气钻机数量和页岩油产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超低油价驱动油公司采取新一轮技术革新和降本措施提高单井产量。借鉴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经验,中国页岩油应优先选择成熟度较高的轻质油和凝析油展开部署,并跟踪学习美国凝析油藏的开发技术;甜点分级评价是美国页岩油高效开发的基础,在低油价下作用尤为明显;中国页岩油要实现高效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进步是页岩油降本增效的核心,因此在勘探开发初期就要重视技术攻关。建议对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管理模式,探索出页岩油高效开发、迅速降本增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ݺ�������Ȼ����CO2�ij�����Դ�ۺ���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在以往研究及近期所获新的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CO2成因及气源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剖析和确证了莺歌海盆地浅层气藏富CO2气的壳源型无机成因和极少量的壳幔过渡型混合成因,且这种富CO2气的成因类型完全不同于中国东部及东南亚地区的火山幔源成因的CO2气,富CO2气的气源主要来自沉积巨的上新-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琼东南盆地天然气中CO2多属壳源型无机成因和壳源型有机-无机混合成因这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开发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北美页岩气主要形成于海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相比,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页岩气具有赋存于陆相及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的特点,是未来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新的重要领域。为此,综合应用野外地质剖面勘测、岩心及其测试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含气特征及可采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的河、湖相泥页岩具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保存条件好、脆性矿物含量高的特点,有利于页岩气的成藏和压裂改造。通过老井复查和常规兼探,已在川东建南、涪陵地区和川东北元坝地区自流井组,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泥页岩中获得良好的天然气显示和工业气流。结论认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与北美海相页岩气形成条件相当,优于圣胡安盆地海陆过渡相Lewis页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初步优选川中阆中-平昌、三台-广安,川东南涪陵-长寿为自流井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川西孝泉-新场、川中三台-广安为须家河组(须五段)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复杂断块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研究方法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优选出适合复杂断块油藏地质特征的溶解气可采储量的研究方法十分必要,为此,在对东濮凹陷复杂断块油藏地质特征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原油田复杂断块油藏溶解气的可采储量进行了研究。以复杂断块——中老三块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标定为实例,用多种方法计算、评价其可采储量,优选采出程度法作为标定方法。进一步系统归纳总结了适合不同类型、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的研究方法,优选出适合复杂断块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标定的方法,对国内同类油藏溶解气的可采储量标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碎屑岩气藏的不断发现,其物源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合轻重矿物、岩屑组成的分布特征,并与源岩对比,分析探讨了该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的物源问题。分析结果表明:①盆地西缘地区与西部苏里格庙地区是截然不同的两上物源体系;②盆地西部苏里格庙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物源母岩有着较强的亲缘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即西部地区母岩以沉积变质岩(石英央)和中基性火岩为主,中东部地区主要以酸性侵入岩为主。这些分析和结论不但澄清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物源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且使我们对盆地西部到东部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碎屑成分含量变化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