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运用KBM模型、电子给体-受体模型和线性溶剂化能关系式(LSER)对丙酸在15种不同有机溶剂中羰基伸缩振动频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机溶剂中丙酸羰基伸缩振动频率的多参数LSER模型的相关性明显优于单参数KBM模型和电子给体-受体模型;LSER模型的标准偏差明显小于KBM模型和电子给体-受体模型.LSER模型能较好解释在有机溶剂中引起丙酸羰基伸缩振动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导致游离丙酸羰基伸缩振动频率变化的是溶质-溶剂之间的氢键作用和偶极-偶极作用,丙酸二聚体羰基伸缩振动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偶极-偶极作用.LSER模型用于预测在有机溶剂中丙酸羰基伸缩振动频率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了5-甲基-2-硫代尿嘧啶(5M2TU)在气相和导体极化连续介质模型(CPCM)中的光谱,通过与FT-Raman实验光谱进行比较,发现加上溶剂模型的计算的拉曼光谱与实验比较吻合.获得了5M2TU在水、甲醇和乙腈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现在不同溶剂中吸收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开展了5M2TU的紫外光谱指认,指认了在乙腈溶剂中200~330nm范围内的三个吸收带分别为πH→π*L,πH→π*L+1和πH-2→π* L+1的跃迁.在B3LYP/6-311++G(d,p)水平上,采用CPCM溶剂模型(水溶剂中)优化了5M2TU-nH2O(n=1,2)可能的稳定结构,并获得了它们的计算振动频率.研究结果表明偶极耦合和氢键作用是导致C=O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位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获取了反式-5-甲基-2-庚烯-4-酮(5M2H4O)分别在甲醇、乙腈以及环己烷三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探讨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A-带共振拉曼光谱Franck-Condon(FC)区域的短时动力学。在B3LYP/6-31+G(p)计算水平下得到了5M2H4O的电子跃迁、几何结构及振动频率。结果表明最强吸收带(A-带220nm)的跃迁主体归属为πH-1→πL*。结合理论计算及傅里叶拉曼和傅里叶红外实验对共振拉曼光谱的7个基频振动模进行了指认。C=C伸缩振动(ν16)和C=O伸缩振动(ν15)对共振拉曼光谱强度贡献最大,这表明该激发态的结构动力学主要沿着C=C伸缩(ν16)和C=O伸缩振动(ν15)反应坐标进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酚醛树脂-乙醇体系在石英纤维表面的竞争性吸附行为;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酚醛树脂和乙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粘度和表面自由能测量证实作为溶剂的乙醇被优先吸附.酚醛树脂在纤维表面的吸附是溶质、溶剂和纤维表面3者之间氢键共同作用的结果,乙醇和酚醛树脂在纤维表面形成竞争性吸附,溶质-溶剂间的氢键作用不利于酚醛树脂吸附.热失重分析表明作为溶剂的乙醇被优先吸附导致树脂在一维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模型内部不同位置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研究盐酸二氧丙嗪(DP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PZ对BSA的内源性荧光有猝灭作用,猝灭的主要原因为静态猝灭.DPZ与BSA以1∶1的摩尔比结合,结合常数Ka分别为:3.664×103(289K)、3.439×103(296 K)、3.257×103(303 K)、2.979×103(310 K).由热力学方程求得该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表明DPZ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和静电引力.根据F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结合距离r=3.161 nm,同步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的结果表明DPZ对BSA的构象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获得二苯甲酮在不同溶剂中紫外吸收光谱,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共振拉曼光谱研究了二苯甲酮(BP)A-带的电子激发和Franck-Condon区域结构动力学.在B3LYP/6-311G(d,p)计算水平上,获得A-带电子跃迁类型是S0-S4,跃迁主体为π广→π* A带共振拉曼光谱指认为5个振动模式的基频、泛频和组合频,其中vs(C=O伸缩振动)、v7(环的伸缩振动)的基频、泛频和组合频对拉曼光谱强度的贡献最大,表明BP的Sπ*激发态结构动力学主要沿C=O伸缩振动、环的伸缩振动等反应坐标展开.考察了溶剂效应对共振拉曼光谱强度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C=O伸缩振动发生了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7.
以α-GeMo12O40为原料与哌啶在乙腈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一种组成为[(CH2)5NH2]4[GeMo12O40]的荷移盐,并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对荷移盐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中的多阴离子仍保留着其Keggin结构,但其特征振动谱带有一定的红移或蓝移,表明在配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8.
应用飞秒激光设备,利用泵浦-探测技术,测得铁(Ⅲ)卟啉在水(H_2O),二甲基亚砜(DMSO)和氯仿(CHCl_3)三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瞬态动力学光谱,并将光谱数据拟合.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减弱,反应的快过程和慢过程都有时间变短的趋势.对此结果可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此时的体系处于Marcus正常区域,即当ΔG_0一定时,溶剂重组能λ越小,电荷转移速率越大;二是要依赖于Lewis酸碱理论来说明.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偶极相互作用对于冷原子体系磁学性质的影响,研究了偶极自旋-1,自旋-2和混合自旋-1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的基态性质.首先用平均场方法处理场算符并作单模近似,然后对能量泛函最小化,便得到系统的基态相图,再与无偶极作用的旋量BEC相图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偶极相互作用下,自旋-1系统中铁磁相的简并被解除,自旋-2和混合自旋-1系统中铁磁相与其它相的边界发生移动.偶极相互作用对于自旋-2碱金属原子的影响在量值上小于对自旋-1碱金属原子的影响,在形式上类似于对于混合自旋-1BEC的影响.各相边界的计算量值可为实验观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FT-IR光谱证实了PVC与PE-8-DBM之间存在着氢键和偶极-偶极的作用,其中以氢键作用为主,测定了PVC/CPE/PE和PVC/CPE合金的力学性能,用DSC,相衬显微镜及SEM表征了这两个体系的微观形态结构,研究了共混物中异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合金性能与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2-环己烯酮在不同溶剂中紫外吸收谱带发生位移的现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和自洽等密度表面极化连续介质模型(SCIPCM),研究2-环己烯酮的电子激发光谱及其溶剂效应。结果表明:SCIPCM溶剂模型对2-环己烯酮在非质子性溶剂和质子性溶剂中的电子跃迁能的估算是合适的。计算并指认了2-环己烯酮和2-环己烯酮-(H2O)n簇合物(n=1,2)的紫外光谱,并发现R2簇合物有两个特有电子跃迁带。簇合物的氢键稳定化能计算结果表明R2簇合物是最稳定的构型。R2簇合物的计算光谱与实验光谱基本吻合,说明氢键的相互作用是2-环己烯酮在水中紫外吸收谱带红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获取了反式-5-甲基-2-庚烯-4-酮(5M2H4O)分别在甲醇、乙腈以及环己烷三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探讨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A-带共振拉曼光谱Franck-Condon(FC)区域的短时动力学。在B3LYP/6-31+G(p)计算水平下得到了5M2H4O的电子跃迁、几何结构及振动频率。结果表明最强吸收带(A-带220nm)的跃迁主体归属为πH-1→πL*。结合理论计算及傅里叶拉曼和傅里叶红外实验对共振拉曼光谱的7个基频振动模进行了指认。C=C伸缩振动(ν16)和C=O伸缩振动(ν15)对共振拉曼光谱强度贡献最大,这表明该激发态的结构动力学主要沿着C=C伸缩(ν16)和C=O伸缩振动(ν15)反应坐标进行。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存在Kerr介质时,耦合双原子与单模光场双光子跃迁相互作用系统原子偶极压缩的时间演化规律,讨论了Kerr介质与光场的耦合强度和原子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对原子偶极压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含量小于10%的糠醛——苯样品体系的糠醛定量测定方法.现行国家标准盐酸羟胺肟化法(GB1926—80)的测定误差较大(约大于5%),步骤多,费时.Nicolet DX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软件的测定误差也较大.红外光谱工作曲线法的测定误差小于5%,该法简便快速,测定所需样品量少且不破坏样品,是适合本实验样品体系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选择4-吡啶甲酸和Cu(NO3)2·3H2O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一种新颖的铜配合物[CuL2(H2 O)4](HL=4-吡啶甲酸).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氢键和分子间力在超分子化合物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荧光光谱测定配合物与鱼精DNA(FS-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合成了Eu(BA)3phen/PVP复合纳米带,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纳米带表面光滑,宽度为1-6μm,平均厚度为230 nm。红外光谱分析表明,Eu3+与配体发生键合,在430 cm-1出现了Eu3+-O2-特征振动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Eu(BA)3phen/PVP复合纳米带的吸收带与纯Eu(BA)3phen配合物相比,发生了红移。激发光谱分析表明,Eu(BA)3phen/PVP复合纳米带在210-360nm之间有较宽的吸收带,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75 nm。发射光谱分析表明,在275 nm紫外光激发下,Eu(BA)3phen/PVP复合纳米带的发射主峰为位于617 nm的红光,属于Eu3+的5D0→7F2跃迁。电偶极跃迁与磁偶极跃迁强度的比值约为2.8,表明配合物中Eu3+位置的对称性较低,不存在反演中心。  相似文献   

17.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化学滴定法测定了层状类钙钛矿有机-无机杂合物(CnH2n 1NH3)2MCl4(其中M=Mn,Co,Cu,Zn; n=2,4,6,8,10,12)在石油醚、环己烷、丙酮、三氯甲烷、DMF、甲醇、水共7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通过溶解度的分析发现,各杂合物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这被归因于杂合物的极性,且杂合物中有机铵离子与溶剂中强供电子基团之间的作用力大于和无机层中卤素离子之间的力时,杂合物结构解体并溶解.Zn系和Co系比Mn系和Cu系在极性溶剂中具有更大的溶解度,这是因为Zn系和Co系有机层和无机层之间的作用力比Mn系和Cu系的要弱.  相似文献   

18.
用传统的方法合成了新型keggin结构电荷转移配合物(C5H10NH2)4SiMo12O40,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表征.红外分析表明,多阴离子仍保持原来的Keggin骨架,其特征吸收峰有一定的红移或蓝移,说明哌啶与多阴离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聚苯硫醚的红外光谱,最初是在1960年,由R.W.Lenz和C.E.Handlovits共同发表的。他们选用的样品,一个是采用硫酚盐法来合成的,另两个是采用Macallum法合成的。将样品悬浮在石脑油中进行测试,扫描范围从650cm~(-1)到1600cm~(-1)。至于以对二氯苯和硫化钠为原料,在极性溶剂中直接缩聚而成的线型聚苯硫醚的红外光谱,虽曾见于国内的报导。但由于聚苯硫醚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热处理,发生一定程度的氧化交联,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分别研究了杨絮纤维和柳絮纤维的三级红外光谱(包括: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同步二维红外光谱)。实验发现:杨絮纤维和柳絮纤维同时存在着CH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2),CH伸缩振动模式(νCH),CH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C=O伸缩振动模式(νC=O),酰胺峰Ⅰ(νC=O)模式,酰胺峰Ⅱ(δN-H+νC-N)模式,OH变形振动模式(δOH)和C-O伸缩振动模式(νC-O)等。研究发现:在3000 cm~(-1)~2800 cm~(-1)、1800 cm~(-1)~1550 cm~(-1)、1450 cm~(-1)~1400 cm~(-1)、1350 cm~(-1)~1300cm~(-1)和1100 cm~(-1)~1000 cm~(-1)频率区间内,采用传统的红外光谱技术(包括: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不能有效的区分杨絮纤维和柳絮纤维,而同步二维红外光谱可以清晰的区分杨絮纤维和柳絮纤维。本项研究拓展了三级红外光谱技术在天然纺织材料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