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临床采用化学药物灼烧、激光、冷冻等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 ,但疗效欠佳 ,我科自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11月 2年间采用微波热凝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16 6例 ,随访 1年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6 6例患者中 ,男 96例 ,女 70例 ,年龄 7~ 72岁 ,平均年龄 34.2岁 ,病程 1~ 3年 ,均符合 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 ,全部患者均经多种方法治疗 ,疗效欠佳。1.2 治疗方法患者均取坐位 ,用 1%丁卡因麻黄素棉片作双侧鼻腔粘膜麻醉 ,清除鼻腔分泌物 ,用TW -II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 (武汉…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是以鼻痒、打喷嚏、流淌水涕、鼻黏膜苍白水肿、鼻阻塞为临床特征。目前治疗方法虽然有多种多样 (例如 :激光、冷冻、电凝治疗 ) ,但各有利弊。为了寻找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的安全有效方法 ,我科采用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 1 84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 84例。男 64例 ,女 1 2 0例 ;年龄 1 8~ 67岁 ,平均 36岁。病程最长 1 8a,最短 3a,均为门诊病人。均以鼻痒、打喷嚏、水样涕、鼻塞和鼻黏膜苍白肿胀等症状为诊断标准 ,疗效评定以治疗前后症状变化为观察指标。1 .2 治疗方法用 2 %…  相似文献   

3.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以发作性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和鼻粘膜肿胀为临床特征 ,治疗比较棘手。其治疗方法多样 ,仅物理疗法就有冷冻、电凝及激光等 ,各有利弊。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已经多年 ,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为了进一步探讨微波的疗效 ,现对所治疗的 4 5例变应性鼻炎病例 ,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根据 1997年 11月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1] ,对 2 0 0 1年 4 5例变应性鼻炎 (包括常年性和季节性 )患者经微波治疗后的疗效进行随访。男2 6例 ,女 19例 ,年龄 14~ 4 3岁 ,平均 2 3 8岁 ,病史 6个月~…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加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用抗过敏药及鼻局部冷冻、激光等治疗效果不佳。我科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采用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后再用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1 8例。随访 1~ 1 .5年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 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中 ,男 1 2例 ,女 6例。年龄 2 2~ 56岁 ,平均年龄 3 8岁。病程 2~ 1 5年。均有常年发作性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 1 8例患者均接受过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膜保护剂 )及冷冻、激光等治疗 ,…  相似文献   

5.
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我们应用口服开端坦加微波热凝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96例,随访1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变应性鼻炎96例中男56例,女40例;12~71岁,平均36岁。病程1~35年,均符合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标准[1]。患者均用过抗组胺药或激素药物,但疗效不显著。1.2治疗方法行微波热凝术前口服开瑞坦10 mg,1次/d,连服7 d,此后患者取坐位,用2%丁卡因麻黄素棉片麻醉收敛鼻腔黏膜,反复3次,每次3~5 min,然后用微波治疗仪,输出功率40 W,脚踏开关控制时间,将微波针型探头插入一侧鼻腔外侧壁…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微波热凝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例患者均符合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病程1年~20年。在接受微波热凝术治疗之前均用过激素、抗组织胺药物、鼻腔滴药治疗,但疗效不明显。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以1%地卡因+1%麻黄素棉片作  相似文献   

7.
双下甲注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9~2001年采用双下甲注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96例,随访1~2年,疗效较持久,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96例全部符合1997年海口会议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男46例,女50例,年龄17~54岁,平均32.4岁。82例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4例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病程1个月~25年,所有患者以前均使用过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减充血药物,但疗效不持久或不明显。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先以1%的卡因作双下甲表面麻醉1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后以1%碘伏作双下甲适当消毒处理,即可将抽有2%利多卡因0.75ml(15mg)加地塞米松0.75ml(0.75mg)的注射器…  相似文献   

8.
1997年2—4月我们用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制的GX一血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对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lits床资料1.1病例:按全国变应性鼻炎诊断与治疗标准[‘]诊断常年变应性鼻炎23例,男12例,女11例,16—54岁,病程1—20年,其中有哮喘史8例。慢性单纯性鼻炎23例,勇14例.女9例,16—55岁,病程3月一13年,其中4例做过激光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25例,男11例,女14例,21—25岁,病程1一25年,8例伴有常年变应性鼻炎,13例做过激光和冷冻治疗。1.2治疗方法:治疗机功率100W,输出电压5—15…  相似文献   

9.
白莹 《中原医刊》2000,27(4):8-9
常年性鼻炎分为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血管运动性鼻炎 ,病因复杂 ,易复发 ,我们采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 ,凝固鼻下甲、筛前神经鼻外侧支、鼻丘 ,治疗常年性鼻炎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6月治疗常年性鼻炎 68例 ,男 36例 ,女 32例 ,年龄 18~ 62岁 ;病程2~ 2 4年 ,发作无季节性 ,微波凝固术前均曾局部或全身用药 ,或激光、冷冻等治疗效果差。其中 6例伴肥厚性鼻炎 ,5例伴鼻息肉 ,3例伴咽鼓管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阵发性打喷嚏 ,流清涕 ,鼻塞 ,鼻粘膜水肿呈苍白或淡兰色 ,粘液性分泌物。1.2 治疗…  相似文献   

10.
顿克下鼻甲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 ,肌肉注射顿克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下鼻甲注射顿克尚未见报道。 1995年 4月至 1998年 6月我们分别对 4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顿克行下鼻甲注射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7例患者中 ,男 31例 ,女 16例 ;17~ 6 2岁 ,平均 38岁。病程 2个月~ 2 0年 ,其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9例 ,花粉症 8例。患者变应原皮肤试验均阳性。根据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 [1 ]对 47例患者进行病情分级。根据患者喷嚏、流涕、鼻堵发作程度的不同将症状分为 ( )、( )、( )级。根据下鼻甲、鼻粘膜水肿程度不同将…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临床上治疗方法多 ,但疗效均不理想。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和发展现状 ,我科从 1999年 9月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该病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5 0例中 ,男性 2 7例 ,女性2 3例 ,年龄 17- 42岁 ,平均 2 5 3岁 ,病程 2 - 2 6年。伴下鼻肥大者 2 2例。全部病例符合AR的诊断标准[1] 。全部患者均接受过全身或局部抗过敏治疗。1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 ,以 1%的普鲁卡因 15ml 0 1%肾上腺素 1ml棉片置于双侧鼻腔行鼻丘、…  相似文献   

12.
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发病率高,治愈较难,我科近年来应用鼻内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治愈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3月—2006年7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177例。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且应用过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物等治疗,但疗效不明显。177例中,男97例,女80例;年龄12~71岁,中位年龄33.6岁;病程1~32年。患者双侧鼻炎病变范围及程度基本一致,排除需行鼻中隔手术者。1.2治疗方法患者取半卧或平卧,行黏膜表面麻醉,采用南京启亚微波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TC-4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输出功率30~40W,在鼻内镜直视下,将微波针形天线置于一侧鼻丘及与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黏膜表面各分点热凝3~5处,热凝范围约1.0cm×1.0cm,鼻丘时间4s,鼻中隔2s,凝固至增生肥厚的黏膜变白,一侧完成后再作对侧。治疗后鼻腔滴1%麻黄素及0.25%氯霉素液1周,术后口服抗生素5d,不用激素和抗组胺药,术后1周及1个月后复诊,用1%麻黄素收缩鼻黏膜,清理假膜,以防粘连,并观察鼻黏膜颜色,于治疗后6个月、1年进行随访复查。复查内容包括鼻部过敏性症状改善情况及鼻腔有无水肿、分...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 1 997年 4月~ 2 0 0 1年 4月应用微波凝固配合口服自拟“去敏愈鼻汤”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98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8例均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男5 5例 ,女 43例 ,年龄 1 4~ 60岁 ,其中 1 6~ 3 6岁 64例 ,占 65 .3 % ,病程 1~ 2 2年。既往均使用过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有 5例曾行特异性脱敏治疗中途中断。以上病例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2 .1 微波治疗 病人取坐位 ,用 1 %地卡因棉片行鼻腔粘膜局麻 2遍 ,间隔时间 5 min。再以 1 %利多卡因浸润麻醉鼻中隔前上方 ,鼻…  相似文献   

14.
黄岳 《广西医学》2007,29(5):754-754
我院采用鼻中隔矫正术等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1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15例,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男11例,女5例;年龄17~60岁,平均31.4岁;病程2~30年,平均7.8年.患者均有鼻痒、鼻塞、发作性喷嚏、流清涕等症状.全部病例都有鼻中隔偏曲,其中"S"型偏曲4例,"C"型偏曲12例,同时伴有下鼻甲肥大3例,伴有慢性鼻窦炎3例,伴有鼻息肉2 例.本组患者术前均按常规使用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鼻炎敏中药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很多 ,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更新 ,但疗效并不理想。作者根据临床观察 ,筛选出 11种中药 ,经过加工提取制成鼻炎敏滴剂 ,用于临床 8年 ,经过 3~ 5年的随访 ,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5 1例 ,男 2 7例 ,女 2 4例 ,年龄 12~ 6 4岁 ,平均 34.3岁。病程 15d~ 6年 ,5 1例均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记数等诊断为典型的变应性鼻炎 ,均经抗组胺药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疗效不佳。2 方法2 .1 资料收集 ①详细询问并记录病人的病史、查体情况及随访结果 ;②制定详细的主观症状和…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症状难以消除,影响病人生活、学习和工作,我院应用30%硝酸银烧灼双下鼻甲前端和相对应的鼻中隔粘膜治疗变应性鼻炎46例效果良好,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按1997年再修订的诊断标准连续治疗46例常年性变应性耳炎和花粉症,其中男四例,女25例,年龄为10-62岁,病程l-16年,均以打喷嚏和流清鼻涕为主诉,血常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5-ll%之间、占ZI.5%,大便镜检蛔虫卵l-3/LP,占23.9%,均作过敏原皮肤试验。1.2治疗方法用1%地卡因麻黄素棉片收缩及表麻鼻粘膜2次,共1…  相似文献   

17.
我科门诊 1 995年 5~ 1 995年 9月 ,应用特非拉丁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 40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依据 1 991年修正的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季节性鼻炎或常年性鼻炎的患者共 40例 (季节性鼻炎 1 6例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2 4例 ) ,其中男 1 7例 ,女 2 3例 ,年龄 1 8~ 5 5岁 ,平均年龄 2 7岁 ,病程最长 2 6年 ,最短 1年。1 .2 剂量及疗程40例均采用口服投药 ,特非拉丁 60mg ,每日 2次 ,连续 7日 ,观察疗效。1 .3 疗效观察(1 )观察特非拉相胶囊起效快慢、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 (分别于服药后第 3、第…  相似文献   

18.
<正>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称鼻鼽。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03~2010-09,笔者共收治过敏性鼻炎70例,所有病例的诊断依据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疗效标准[1],中医辨证分型为脾气虚弱型,表现为鼻痒、喷嚏、流水样涕、腹胀、纳差、舌质淡、苔白、脉弱。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16~72岁,病程为0.5~2a。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临床采用激光、微波、射频及冷冻等方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高频电凝固筛前神经及黏膜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患者常伴有鼻中隔偏曲,采用单一治疗方法,疗效常不满意。近年,我们采用鼻中隔矫正加微波热凝联合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18~65岁,平均36.3岁,均有常年发作性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临床症状,病史在1年以上,抗原皮试阳性。全部患者均伴有鼻中隔偏曲,均经脱敏疗法、抗组织胺药物、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疗效不明显。1.2 治疗方法 鼻中隔矫正术按常规步骤进行,去除偏曲的骨或软骨,尽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