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近年采用针刺合手法治疗13例胸椎错位并发心律紊乱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前胸挤压法治疗慢性胸椎错位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前胸挤压法治疗胸椎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胸前挤压,结果60例经3~10次手法临床治愈。结论前胸挤压法治疗胸椎错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引起胸背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往往是因搬运物品姿势不良,躯干用力扭转而发生小关节移位.近年来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及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员也有高发的趋势,自1999年至2004年,本人运用脊柱整复手法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对50例进行了临床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掌按法矫正胸椎小关节错位20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6.
胸椎小关节错位是推拿科常见的一种损伤性疾病,类似中医的"背痛",根据临床表现和解剖特点可分为关节突关节错位、肋椎关节错位、胁横突关节错位.其主要临床特征以一侧背痛为主外,还会因节段和波及组织器官的不同,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问神经痛、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及头颈部症状.临床常误症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错位114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病因复杂,部分病人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笔者从1992年11月至1998年10月,采用整脊疗法结合水针治疗83例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胸椎小关节错位致心律失常1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胸椎小关节错位引起的交感神经继发性病损,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常易被忽视或误诊。近2年我们诊治了18例由于颈胸椎小关节错位引起的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胸椎小关节错位引起的交 感神经继发性病损,临床上并不 少见,但常易被忽视或误诊。近2 年我们诊治了18例由于颈胸椎 小关节错位引起的心律失常,取 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均为1998年4月 至2000年6月的门诊病人。其中 女10例,男8例;年龄最大68 岁,最小37岁,平均年龄45岁。 颈椎、胸椎小关节错位各8例,颈 胸椎小关节均有错位2例。颈椎 或上胸椎有1个或数个棘突偏 移,棘间及椎旁有明显压痛,其中 1例压痛点在T7~8棘间。颈椎X 线片可见生理曲度变直、略有反 张、有双边征…  相似文献   

10.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的背部疾病。主要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和长期伏案工作者。其主要病因为用力不协调使身体突出扭转时导致的胸椎关节突关节错位。主要症状有背部疼痛、紧束感、胸闷、肋间神经痛、不敢深呼吸运动,部分患者出现下肢疼痛、走路腿无力,腹胀。患者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活动受限。X线片部分患者棘突偏歪。临床检查背部肌肉紧张、痉挛、病变关节部位压痛阳性,部分患者棘突后凸或左右偏歪。我们运用定点按压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错位42例,取得了可喜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进  解娟 《河南中医》2016,(12):2159-2161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防治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伴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中频脉冲电疗及口服美罗昔康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四联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微调手法、小针刀疗法、垫枕疗法与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部残障指数(NDI)与生存质量(SF-36)评分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DI与SF-36评分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伴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李邦权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70-672
目的观察埋线配合推拿治疗慢性胃炎伴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埋线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四联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62.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埋线配合推拿治疗伴有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推拿手法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配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脊椎源性心律失常,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口服西药疗效不佳的胸椎小关节紊乱致心律失常患者,区组化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以手法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为主配合口服中药汤剂(瓜蒌枳壳二陈汤),对照组常规口服倍他乐可。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常规口服西药疗效不佳,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相应的脊椎配合口服中药汤剂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TCD检查两侧椎动脉血流参数指标情况。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两侧椎动脉血流参数指标Vp(收缩峰期内的最高血流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永智  张华 《山西中医》2012,28(5):29-30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86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30天后治疗组治愈7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愈45例,有效3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2.6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灸结合吞咽治疗仪比单独应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观察针刺加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86例VBI患者经用TCD检测分出低流速型(56例)、高流速型(30例),随机分成川芎嗪组(26例、14例)和针刺加川芎嗪组(30例、16例),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运用TCD观察两种疗法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的变化及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针刺加川芎嗪组治疗低流速型和高流速型VBI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8.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Vs低流速型明显增高,高流速型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加川芎嗪组疗效优于川芎嗪组,并可以双向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7.
王丽翔  张磊  闫少庆  柳国斌 《中医杂志》2011,52(15):1283-1285
目的观察解毒通脉散联合煨脓长肉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口服解毒通脉散、外用煨脓长肉膏,对照组给予口服免煎安慰颗粒、外用金三联(庆大霉素+山莨菪碱+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生长情况及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生长总显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血白细胞计数、CRP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血白细胞计数、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通脉散联合煨脓长肉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谢宇杰 《中医杂志》2011,52(14):1213-1216
目的观察补肺通络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甲氨蝶呤基础上口服补肺通络丸,对照组继续单用甲氨蝶呤,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高分辨率CT(HRCT)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其HRCT评分较治疗前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的TLC、DLCO、HRC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补肺通络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ILD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缩小肺间质病变面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凉血通瘀方,疗程均为21天.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瘀热阻窍证候积分、综合疗效及脑出血量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1天、21天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与11天比较,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亦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两组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瘀热阻窍证候评分,促进脑出血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